<p class="ql-block"><b> 一九七六年,唐山大地震夺走数十万民众生命,唐山成为废墟;周恩来、朱德、毛泽东相继病逝,“四人帮”兴风作浪,政治动荡;十年浩劫,经济崩溃,民众清苦,为安置城里成千上万毕业学生,最高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大有作为。这个仲夏,我高中毕业,便来到了成都郫县友爱公社三大队五队,开始了知青生活。</b></p> <p class="ql-block"><b> 我下乡的村庄座落在江安河畔,河对岸是温江县的寿安乡,江安河在两乡蜿蜒流过。夏天象脱缰的野馬咆哮而过;冬春又似妙曼少女低吟浅唱,静静流淌。河水清澈見底,甘甜可口,劳作累了、渴了,手捧喝上几口,疲劳顿消。村里,屋舍林盘星落棋布,田畴沟渠纵横,“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春天,麦苗儿青,菜花儿黄;夏天,稻禾清香,蛙声一片。傍晚,炊烟袅袅,一片川西景色,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也无二致。但要长期在這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又是另一种感受了。</b></p> <p class="ql-block"><b> 我没有佩带大红花,乘坐欢送知青下乡的大卡车到农村。七月二十日,父亲开着后三轮摩托车把我送到了生产队。生产队长熊伯等人用凉拌土鸡和现从地里掏回的嫩黄豆磨的豆花招待我们。这顿饭麻辡鲜香,至今回味仍齿留余香,恨不得有机会再谗上一顿。这顿美食一吃,父亲开车回城了,我便开始了五百多天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生活。</b></p> <p class="ql-block"><b> 仲夏,稻子熟了,收割水稻,是我下乡后的第一茬农活。开始我和生产队的娘们开始割稻子,天气炎热,汗水不断从额头顺着面颊滚落,加上禾叶毛毛刺激更是难忍。收工回家,赶紧打桶凉水擦洗。后来,我就和队里的男汉子将稻田里拌桶中打好的稻子往生产队保管室挑。先挑一百三四十斤大半箩筐,慢慢往上向加上,一般也挑过一百七八十斤,第二年打谷子,最高记录挑过二百多斤水谷子,走过半里多地,担回仓库。</b></p> <p class="ql-block"><b> 收完谷子,经过晾晒,风車风过,把最好的要缴给国家。生产队把公粮送到公社粮仓,只能用手推鸡公車,经过五六里机耕道才能到达。第一次推鸡公车掌握不好平衡,摇摇晃晃,刚走几步车子就倒了,我吃力地把车子扶起试着向前推,咔嚓车轮又陷入一个大坑中,赵哥看到,马上过来,帮我把车上的谷子搬下来,把车子从坑中拉上来,把两大袋谷子重新捆好,给我示范推车技巧后,让我推起前行。在崎岖不平的乡村小道,我吃力地推着车子慢慢前行,车倒了扶起又走,不知翻了多少次车,战战兢兢终于把谷子推到公社粮仓,完成了第一次交公粮的任务。</b></p> <p class="ql-block"><b> 刚到队上,我和同城男知青小刘都暂住在曹婶家。曹婶是个善良、勤劳、热情的的大妈,我们收工回到家,她已把热菜热饭摆在桌上。津津有味吃完大婶可口饭菜,一天劳累烟消云散。三个月后,生产队用麦草盖顶,泥土垒墙修起两间知青屋。小刘调到公社水电站,我一个人住进了知青屋。虽然房子低矮简陋,还比较潮湿,离开成都有父母兄弟的家后,总算有了属于自己的家。</b></p><p class="ql-block"><b> 在这个家,我用尚未干透(因为经常没有完全干透)的麦秸秆、菜子杆当柴做饭,烟子熏得直流眼泪,饭做好了,人却成了黑鬼。多少次菜少放了盐,多少次把饭燒糊,自己做的,吃起来,还是津津有味。年底一天,赵哥卖了肥猪,称了一块肉,大约有三四斤,还打了一斤苞谷酒。晚上,我们把猪肉切成小块还加了一盆土豆一起烧。烧菜时就满屋飘香,菜一好,我们狼吞虎咽,把它全部干光,酒也喝了个底朝天,美美地打了一顿“牙祭”,不是过年,胜过过年。</b></p><p class="ql-block"><b> 在这个家,晚上收工回来,吃饭后坐在乎明乎暗的煤油灯下,给下乡远在各地的同学,院邻好友写信、回信,偶尔也看看书,充实忙碌的生活。特别是第二年夏天,听说恢复高考,工余也抓紧备战。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当年全公社二百多下乡回乡知青参加大学中专考试,我虽也进了前十名,但填报的学校,专业与自己的成绩差距不小,最终名落孙山。</b></p> <p class="ql-block"><b> 在生产队,打麦子,收菜子,挿秧子,割稻子,种麦子,全部都干过,全劳力,与贫下中农完全打成一片。他们的男劳力收工回家端到碗就有饭吃,我收工,饭还得自己做。县上评我为全县先进知青,贫下中农评工分时都给我评十分。下乡第一年,我干了四个多月,分了三十多元现金,回到成都,我妈带我到南桥商店给我买了一件的卡布料做的上衣,穿在院子里,伙伴们贼羡慕。</b></p> <p class="ql-block"><b> 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十八日上午,大家都生产队晒坝晒谷子,用来泡谷种的大池子突然翻江倒海,谷渣涌起几米高,很是奇怪。事后才知道,当時千里之外的唐山发生大地震。</b></p><p class="ql-block"><b> 九月九日一代伟人毛泽东逝世,举国悲哀,我们在生产队写标语,搭灵堂,表达哀思。金秋十月,粉碎“四人帮”,小平复出,国家逐渐走向一心一意搞经济建设,全力改革开放的希望之路。一九七八年三月,我光荣入伍。离开了与我两年朝夕相处的老乡,离开了我人生的第二故乡。</b></p><p class="ql-block"><b> </b></p> <p class="ql-block"><b> 我下乡虽然没有许多去云南,黑龙江建设兵团的知青走得远,地理自然条件也比大凉山,剑阁北川好得多,也没有跳“丰收舞”、“煽合合”、追小芳等“劣迹”和绯闻。但是,两个年头的知青生活让我真切感受到农村大自然四季不同的美丽,真切感受到农民的朴实、善良;使我真正懂得了得农民生活的艰辛,粮食来之不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不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农村农民生产粮食的最真实,最生动的写照。这两个年头的知青生活,劳我筋骨,壮我体魄,长我心志。</b></p><p class="ql-block"><b> 四十多年过去,回忆这段经历,我不后悔,也不怨天尤人。但绝无半点留恋和不舍,更不希望后辈们再蹈覆辙。</b></p> <p class="ql-block"> 鱼游千里</p><p class="ql-block"> 2022年4月19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