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机 (短篇小说)

遥远的回声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文|李存德</b></p><p class="ql-block"><b>图|选自网络</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下楼梯,慢点啊。” 老张头站在二楼楼梯口,对孩子他小叔叮嘱着。</b></p><p class="ql-block"><b> “再天,咱们两家一起吃个饭。”望着他孩子小叔下楼梯的背影,老张头又补了一句。</b></p><p class="ql-block"><b> “知道了,你回屋吧”,孩子他小叔回头答道。</b></p><p class="ql-block"><b>老张头50多岁,中等身材,两鬓有点斑白,圆圆的脸盘上,总是带有莫名的笑容。金丝眼镜下的一对不大的眼睛,虽然有点混沌,但转动却十分灵活,左右顾盼的眼神里,透出的是一种让人不易觉察到的精明和狡黠。</b></p><p class="ql-block"><b>送走孩子他小叔,老张头没有回屋,站在二楼的走廊里,环视着眼前的四合院。</b></p><p class="ql-block"><b>此时为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此地为北方一个著名的海滨城市。老张头生在这里,长在这里,已有55个年头了,这里的一砖一瓦已成了他生命中的一部分。面对眼前熟悉的一切,想到刚才孩子他小叔与他说的一番话,一种异样的沉重的感觉涌上心头,胸口也仿佛有一种莫名的东西堵在那里,令他闷怀难释。</b></p><p class="ql-block"><b>这座四合院始建于上世纪一十年代初,是由十几家商铺共同出资兴建的。临街是一幢有着五十多米长的二层楼,一楼做商铺,二楼住人。商铺的后门通向院子,院子南面有一个青石砌的楼梯,通向二楼环廊。</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老张头家在临街二层楼的中间位置 ,共有四间房,其中楼下二间,楼上两间。楼下二间门头房,是他父亲三十年前就营业的“张记茶叶店”。楼上二间老张头一家人在里面居住。老张头兄弟俩人,母亲早年离世,父亲一直未续弦,一人把兄弟俩拉扯大。</b></p><p class="ql-block"><b>老张头从小便跟父亲学着卖茶,由于他聪颖好学,在很短时间内,便把父亲收茶、配茶、储茶和柜台售茶的经验和诀窍都学到手了,父亲很是欣慰。在这个城市解放的当年,父亲得了急病,去世前叮嘱他:“一定要守好家业,守好房子,老老实实的做生意。”</b></p><p class="ql-block"><b>父亲去世后,老张头正式接手,当上了茶叶店的掌柜。因为茶叶店地处市中心的繁华地段,所以茶叶经营业务一直不错。1956年公私合营,区里成立烟酒糖公司,楼下的两间房成了公司的茶叶店,老张头也成了该公司的职工。1966年以后,大部分店铺陆陆续续停业了,迄今已全部改为民用住房了。</b></p><p class="ql-block"><b>说来奇怪,老张头成家后的经历与父亲十分相似。老婆也只给他生了两个男孩,笫二个孩子出生不久,老婆便因病撒手而去,老张头与他父亲一样,也一直未再娶,一个人把两个孩子养大。</b></p><p class="ql-block"><b>老张头的两个男孩,分别出生于上世纪四十年代未和五十年代初,两人相差二岁。哥哥的小名叫“宝”,弟弟的小名叫“贵”,都是取他们大名最后的一个字。家里和院子里的人,都管他们叫“大宝”和“二贵”。</b></p><p class="ql-block"><b>与老张头当年小时候的向往不同,两个孩子对经商卖茶毫无兴趣。他们俩从小在市少年宫里长大,大宝性格沉静细腻,选择了学画画,二贵活泼好动,选择了学吹笛子。由于他俩天赋异禀,加之敏尔好学,两人的专业水平提高很快,小小年纪便名声在外。大宝工艺美术学校毕业后,进了群众艺术馆,专职司画。二贵初中毕业,当年招生的学校很少,但因其特长,他仍被外地的一所中专学校录取。毕业后,留校当了老师。</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天色渐渐的暗下来了,张老头站在走廊上思前想后,快有一个时辰了。此时,上班的人陆续回来了,院子里顿时人影绰绰,话语不断,各家各户也开始忙活做晚饭了。随着锅碗瓢盆的碰撞声,扑鼻的香味接踵而来,使得张老头从冥想中回到现实。他抬头看了一眼昏沉的天空,双手拍了拍骨软筋麻的双腿,转身走回屋中。</b></p><p class="ql-block"><b>进屋后,张老头走到床对面的大衣橱前,敞开门,从橱下面的抽屉里拿出一个木制小盒子,从盒子中取出两张有点陈旧的纸片,这是之前政府发给他们的房产证明。一张是二楼两间房的,房产主的名字是张老头。另一张是楼下两间的,房产主的名字写的是大宝和他妻子英子的名字。</b></p><p class="ql-block"><b>原来楼下两间房,是政府1978年落实政策退还给张家的。当时大宝和英子刚结婚不久,与老张头一同在二楼居住,既拥挤,又不方便。当工作人员征求他的意见时,他不加思索地同意,将房子加在他俩的名下。简单装修后,大宝和英了便从二楼,搬到了一楼居住。</b></p><p class="ql-block"><b>世事无常,他们结婚不到一年,大宝就因交通事故意外身亡,老张头悲痛欲绝。至今已过去快有一年了,但他仍未从悲痛中完全走出来。刚才,孩子他小叔来家告诉他:有人向他老婆打听英子的情况,看样子英子开始张罗改嫁了。并说:“如果她改嫁,那房子就真成了别人的了。”听到此言,老张头搔耳捶胸,悔不该当初,一时糊涂,没有把房子列在自己的名下。</b></p><p class="ql-block"><b>夜深了,街上路灯的光线,透过窗户斜照在桌面上。昏暗中,老张头看着房产证明,毫无睡意,他脑子在飞快的运转着,殚精竭虑地思考着… 直到丑正二刻,他脸上紧绷的眉头似乎松开了一些,大概心中已有了成熟的打算,这才来到床前,解衣睡觉。</b></p><p class="ql-block"><b>“咚咚、咚咚”,翌日7时整,靠近门口的木地板下面,传来了木棍敲打顶棚的声音,老张头知道这是英子告诉他早饭做好了,让他下楼去吃饭。</b></p><p class="ql-block"><b>平日此刻之前,他早已整理好床铺,洗漱完毕,站在二楼的窗户前,一边看着外面的风景,一边等待“咚咚”声音的响起。今天起来晚了,床铺来不及整理,简单洗把脸,便出门下楼了。</b></p><p class="ql-block"><b>老张头走下楼梯,来到院子,转到楼梯后面,走到楼下房间的后门,推开门一看,英子已经把早餐准备好了。小方桌上,有两碗豆浆,一个盘子盛着四根油条,另一个盛有两个煎荷包蛋,还有一个小盘子盛着英子用咸疙瘩丝、青椒丝和香菜梗拌的小菜。</b></p><p class="ql-block"><b>英子见他进来,忙招呼他快坐下吃饭:“豆浆有点凉了”。</b></p><p class="ql-block"><b>英子抬头见他睡眼惺忪的样子,便问:“爸,昨晚没有睡好?”</b></p><p class="ql-block"><b>“老了,晚上睡不着,早上起不来”,老张头回应道。</b></p><p class="ql-block"><b>英子笑着说:“爸爸还不到60岁,还能说老,离老还差的很远呢。”</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英子刚过三十岁,身材苗条,鹅蛋脸,长眉毛,大眼睛,性格开朗,酷爱干净,文艺范十足。她和大宝都毕业于工艺美术学校,她学的是织绣专业,大宝学的是油画专业。她嫁到张家后,知老知少,腿脚勤快,老张头甚是满意。大宝走后,她回娘家住了一段时间,很快便回来了,说是不放心老张头一人在家,无人照顾。</b></p><p class="ql-block"><b>早饭很快吃完了,英子在桌子边收拾碗筷,老张头说:“英子,跟你商量个事,我想把咱俩住的地方换一下,你上二楼住,我来一楼住。”</b></p><p class="ql-block"><b>英子一愣,说:“为什么?” </b></p><p class="ql-block"><b>老张头说:“你个女孩家,一人在楼下住,前门临街,后门通院子,不仅脏乱,而且还不安全。我年纪大了住一楼,出入方便些。你上二楼住,既干净又安全。”</b></p><p class="ql-block"><b>英子笑着说:“不用。你要是觉的下楼吃饭不方便,以后我做好了,给你送上去。再说二楼又不高,你上下楼正好锻练一下腿脚。二楼最大的好处是阳光好,非常适合老人居住的。”</b></p><p class="ql-block"><b>不等老张头再接话,英子看看手腕上的表说:“好了,时间不早了,我得赶着去上班了,再说就迟到了。”说着便摘下围裙,走到里间换衣服去了。老张头无奈,只好推门离去。</b></p><p class="ql-block"><b>中午饭是老张头做的。清蒸鲳鱼、糖醋排骨、蒜蓉油菜,加上西红柿蛋花汤,都是大宝和英子最喜欢吃的菜。老张头摆好碟筷,看着桌子上的饭菜,心里一阵难受,禁不住泪水盈眶,因为自己的儿子大宝,再也吃不到他亲手做的这些饭菜了。</b></p><p class="ql-block"><b>英子下班回家,进屋看见桌子上的饭菜,心里想“老张头又要跟她说事了”。</b></p><p class="ql-block"><b>她洗完手,来到桌前坐下,拿起筷子就开始吃饭。老张头坐在桌前发呆,迟迟没动筷子。</b></p><p class="ql-block"><b>英子见状便问:“爸爸,你是不是又想大宝了?”</b></p><p class="ql-block"><b>老张头说:“不是,我在想,我离岗在家已有一段时间了,也不能整天这样坐着靠时间。我想好了,别的我也不会,还是老本行,开个茶叶店,现在国家也放开了。”</b></p><p class="ql-block"><b>英子知道老张头还惦记着这两间房子,便故意问:“在那儿开?”</b></p><p class="ql-block"><b>老张头答道:“当然在这儿开,这原来就是个门头房。”他站起来,指着间壁墙说:“把它拆了,通开就行了。”“柜台放在这里,东墙放橱柜。”他用手比划着说。</b></p><p class="ql-block"><b>英子站在旁边,看着老张头,没有搭言。</b></p><p class="ql-block"><b>老张头又说:“茶叶店还用以前的老名号,工商登记写你的名字,你办个停薪留职,我教你怎样卖茶,和你一起把这个店开起来。”</b></p><p class="ql-block"><b>听到这里,英子心里十分不快,对老张头说:“大宝活着的时候,就想在这里办个画室,但最担心的是怕你反对。因为他知道你总想在这里开茶叶店。他活着的时候,你没开成。他现在死了,你还想开店,还真应了他说的那句话。爸,你能不能,为了大宝断了这个念想?”</b></p><p class="ql-block"><b>老张头被英子怼的哑口无言。</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晚饭,老张头一般不吃。有时吃点水果,或者喝杯牛奶,然后出去散步。一天晚上,他散步回家,从街对面,远远看见英子面带笑容地站在门口,挥手送客人。客人有二个,一个中年女人,一个青年男子。老张头看那青年男子,对英子毕恭毕敬的样子,心里便猜透了八九分。</b></p><p class="ql-block"><b>回到二楼自己的房间,坐在窗前,房间里静寂无声,墙上挂钟时针的“滴达、滴达”声,仿佛比平时急促了许多。老张头感到事情不能再拖了,是该把自己最终的想法透露给英子的时候了:就是让二贵娶英子。</b></p><p class="ql-block"><b>老张头之所以会有如此奇葩的想法,是因为他知道英子心里是非常喜欢二贵的。</b></p><p class="ql-block"><b>英子与大宝结婚后,两人因性格差异所带来的问题便显现出来了。大宝性格內向,不善言辞,生活中不修边幅,大部分时间都用来画画了。平日里很少陪英子说说话,更不用说陪英子一起外出游玩或逛街购物了。家里的大小事都由英子一人操持,时间一久,心里的孤独感越来越强烈,生活也就变得越发平淡乏味了。</b></p><p class="ql-block"><b>二贵与大宝正好相反,他不仅性格开朗,善解人意,而且眉目明秀,谈吐优雅。二贵每次从外地回家,英子总是与之抵掌而谈,常常觉得时间过的太快,而意犹未尽。大宝对此不但毫不介意,而且还说让二贵多陪陪他嫂子。所以,二贵每次回来都会陪英子外出逛街购物,归来时双手提着大包小包,在院子里出出进进。院子里的人开玩笑地对他们说:你们俩倒更像是“天生一对,地造一双”的一家子。每听到此言,英子总是低眉抿嘴一笑。</b></p><p class="ql-block"><b>想到这里,老张头起身下楼,来到英子房子门前,敲门进屋。</b></p><p class="ql-block"><b>“爸,来了。”英子打招呼。</b></p><p class="ql-block"><b>老张头“嗯”了一声,看看桌子上的茶杯,说:“来客人了?”</b></p><p class="ql-block"><b>英子说:“单位的同事,刚走了。”接着转问:“爸,有什么事吗?”</b></p><p class="ql-block"><b>“下星期三是大宝的周年忌日,你把该准备的事准备一下。”又说:“上次二贵回来说,他哥哥的周年忌日,他一定回来。”</b></p><p class="ql-block"><b>“好”,英子高兴地答应着。又问:“不知这次,能不能带他女朋友一起来?”</b></p><p class="ql-block"><b>老张头说:“够呛,女方家长说不想找个外地的。正好,与她散了,干脆让他调回来工作。他哥哥走了,我身边没有人陪,你身边也没人陪。”</b></p><p class="ql-block"><b>英子听到他说的最后一句,忙问:“爸,你这是什么意思?”</b></p><p class="ql-block"><b>老张头没回答,只是笑了笑,起身,推门走了。</b></p><p class="ql-block"><b>大宝周年忌日的前一天,二贵回来了。三人一起吃过晚饭,老张头说出去走走,起脚开门走了。</b></p><p class="ql-block"><b>英子收拾好桌子,把二贵让到里屋,从橱柜里拿出一本画册递给二贵。二贵接过来,打开一看,心里怦怦直跳,原来是哥哥画的裸体写生,画的正是英子。英子看着二贵有点微微发红的脸,恬言柔舌地说:“这是你哥给我留下的最好、最珍贵的礼物,没别人看到,你是第一个。”</b></p><p class="ql-block"><b>二贵抬头看见英子那双炯炯火辣的,脉脉含情的眼睛,就知道接下来她要说的话了。连忙对英子说:“我回来,东西还没来得及整理,我上去整理一下。”不等说完,便迅速起身,出门上楼了。</b></p><p class="ql-block"><b>老张头散步回到房中,见到二贵,问他:“你和英子说完话了?”二贵低着头,整理着东西,没回话。</b></p><p class="ql-block"><b>老张头接着说:“我年纪大了,也没人照顾,你想办法调回来吧,这里还有你爷爷留给我们的房子。我看英子人挺好的…”</b></p><p class="ql-block"><b>“爸,你不用说了。”二贵有点生气的打断老张头的话。“你明知道我现在有女朋友,还说我嫂子干什么?”</b></p><p class="ql-block"><b>“你们不是还没定下来吗?”老张头说道。</b></p><p class="ql-block"><b>“肯定会定下来的,我是非她不娶。就是不成,我也不会和嫂子的,那我成了什么人了?”二贵直接把话说死了。</b></p><p class="ql-block"><b>老张头知道二贵的性子和主意特别硬,便不再说什么了。</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二贵的女朋友姓吴,与二贵同在一个业余宣传队,她是舞蹈演员,二贵是笛子演奏员。小吴身材娉婷,肌肤胜雪,眉梢眼角里透着秀气和温柔,是那种让人看一眼就会忘不了,放不下的女孩。二贵对她一见倾心,随之便开始了锲而不舍的追求。</b></p><p class="ql-block"><b>小吴是大家闺秀,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非常讲究和注重传统,家教甚严。他们起初对女儿与二贵的来往,因顾及女儿的感受,并没有极力的反对,但对其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却始终未松口。他们认为:一个高知家庭与一个单亲的商人家庭,在对家庭的认知、生活方式和习惯的养成,以及在下一代的教育等方面,差异还是很大的,担心女儿嫁过去吃苦受累,过的不幸福。</b></p><p class="ql-block"><b>半个月后的一天晚上,英子在楼下屋里绣花。自大宝走了,她已很长时间没有拿起绣框了。这几天她选了5种颜色的系棉线,在白色手帕上,绣了一个红绿相间的山茶花图案,准备找机会送给二贵。</b></p><p class="ql-block"><b>忽听到,楼上老张头说话的声音,仔细一听,好似是在跟二贵说话,英子心里一阵高兴,是二贵回来了。听着听着,楼上说话声越来越大,有点不对,好像是二贵跟他父亲吵起来了。</b></p><p class="ql-block"><b>英子连忙起身上二楼,不等走到门口,便听到二贵愤怒的说话声:“为了这个破房子,你什么事都能干的出来,是不是连你儿子的命都不想要了。”“不是我说的,我真不知道这件事。”老张头连忙辨解。此时,英子听到旁边住户的开门声,便急忙下楼了。</b></p><p class="ql-block"><b>第二天早上,英子早早就起床了,出去买回早餐,把绣好的小手帕,仔细叠好,装入口袋里,然后上二楼叫父子两人下楼吃饭。</b></p><p class="ql-block"><b>进屋没看见二贵,便问老张头:“二贵不是回来了吗?”</b></p><p class="ql-block"><b>老张头说:“我还没起床,他就走了,也没跟我说声。”</b></p><p class="ql-block"><b>“昨天晚上你们俩吵吵什么?”英子问。</b></p><p class="ql-block"><b>“二贵说,他的女朋友跟他提出分手了,说是因为你们俩的事。非说是我告诉她的。我一没见过她,二也不知道她住在哪里,我怎么告诉她?”老张头忿忿地说。</b></p><p class="ql-block"><b>“俺俩的事,俺俩什么事都没有!”英子义正词严地说。接着又向老张头说:“爸,二贵有对象了,别再提这件事了。听二贵的话音里,万一出什么事,后悔都来不及了。”</b></p><p class="ql-block"><b>英子一边下楼,一边想:也奇怪了,八字没一撇的事,又隔着那么远,她是怎么知道的?想着,她不觉把手伸进口袋,摸到了那条手帕,轻轻地叹了一口气。</b></p><p class="ql-block"><b>原来,小吴的父母托在岛城的亲戚打听二贵家的情况,她亲戚又托人找到了二贵同院的一个朋友,朋友告诉他:二贵的父亲好像正在撺弄二贵与他嫂子亲上加亲。小吴的父母听后勃然大怒,这样的家庭怎能把女儿嫁过去。所以让小吴立即断绝与二贵的一切关系。</b></p><p class="ql-block"><b>小吴找到二贵,提出与他分手。二贵问她:你父母是听谁说的?她也不回答。二贵反复给她解释:“那是我父亲的想法,我根本就不同意”。此时的小吴什么也听不进去了,并告诉二贵:“以后你不要再来找我了,我也不会再见你了”。</b></p><p class="ql-block"><b>二贵认为此事肯定是从家里传出的,所以急冲冲的回家来质问父亲。</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又过了半个多月的时间,一天傍晚,老张头突然接到二贵单位来的电话,单位的人问:二贵是不是回家了?老张头回答说:他没有回来,怎么了?单位的人说:他已经一个星期没来上班了,宿舍里也没有。老张头一听急坏了,第二天便坐了最早的一班火车,去了二贵所在的城市。</b></p><p class="ql-block"><b>老张头到二贵的单位,找到了打电话的那个人,那人告诉他,单位上的人都不知道他上那儿去了。然后又领着他来到二贵的宿舍,找到与他同宿舍的那个人讯问。</b></p><p class="ql-block"><b>同宿舍的人说:“小吴提出分手后,二贵心情十分难过,每天他都到小吴住的小区门口等她,可总是见不到。晚上回来常常用被子蒙着头默默地流泪和喃喃自语,整夜整夜睡不着觉。有一天,他回来跟我说:小吴家搬家了。从第二天开始,他就再也没回来过。”</b></p><p class="ql-block"><b>二贵床头桌子上的饭盒里,有半个已干裂的馒头和一块已泛出盐渍的咸菜,饭盒旁边散放着几块大白兔奶糖。同宿舍的人告诉老张头:“小吴最喜欢吃大白兔奶糖,二贵托人捎来,一块都舍不得吃,每次去见小吴,他都会带上几块。”</b></p><p class="ql-block"><b>听到此处,老张头心如刀绞,悔恨万分。他向同宿舍的人问明白了小吴家的地址和二贵平日常去的地方,开始了寻找。他白天出去找,晚上回来就在二贵的床上休息。连续找了五六天,也不见二贵的踪影,只好选择报警。</b></p><p class="ql-block"><b>老张头回来后,又把所有亲戚家和二贵有可能去的地方找了个遍,都没有二贵的任何消息。他每天都是在期盼得到消息,又害怕得到消息的纠结中度过。最后,可怕的消息还是来了:另外一个城市的公安机关来电说:在某河岸边发现一具无名尸体,经查验与其报警所述的大致相同,让家人前去认领。</b></p><p class="ql-block"><b>此时,老张头已欲哭无泪,赶去那个城市,辨认后,进行了火化。他把二贵的骨灰盒带回,放到殡仪馆,并与大宝的骨灰盒摆放在一起。老张头看着二贵的照片悼心疾首地说:“二贵,是你爸亲手把你害死了”,说完放声大哭。</b></p><p class="ql-block"><b>老张头从殡仪馆回来,一病不起,不久便撒手尘寰了。</b></p><p class="ql-block"><b>半年之后,英子开的某名牌化装品专卖店,在楼下门头房开业了。鞭炮声,恭喜声此起彼伏,英子满面春风地站在店门口,招呼客人进店,她旁边站着的,正是那晚,那个到访的青年男子。</b></p><p class="ql-block"><b>“下楼梯,慢点啊”,在二楼楼梯口有人在送客人,听声音有点熟悉,但送客的人已换成孩子他小叔了。在他身后房门的两边,各贴着一个红艳艳的大喜字。</b></p><p class="ql-block"><b> 2022.4.18</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作者简介:</b></p><p class="ql-block"><b>李存德,男 ,山东青岛人,现居住潍坊。文学、音乐和摄影爱好者。</b></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