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清明假期的最后一天,也正是清明节当天,应吕亭教育集团校杨俊杰校长盛情邀请,在安庆市级课题《部编教材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负责人胡连启校长的带领下,到鲁谼、吕亭去实地采风,挖掘本地丰富的教学资源。<br> 都说,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生活有多广阔,语文的世界就有多精彩。一上午在山水间的行走,登山远眺,看山环水绕,云卷云舒;临水观泉,听姑慈媳孝,感天动地。读书亭中再现三国儒将运筹帷幄指点江山潇洒风度,古老宗祠重温倪氏先人励精图治治家有方良苦用心……细细研读,无不是一本本精美别致的语文,她有唐诗的厚重,有宋词的风雅,有元曲的喜怒哀乐…… <b> 读书亭中书声朗</b><br> 此行的第一站是鲁肃读书亭。<br> 从吕亭中心小学出门左转,过平坦桥,沿着鲁谼公路西行约一公里,再转向西北,顺山势缓坡行一公里左右,远远地便可见到一座古色古香的亭子,对,那就是亭子不大,但名声很响的“鲁肃读书亭”。<br> 亭子建在不高的两层台基上,六根浑圆柱子撑起六角攒尖顶的飞檐翘角,脊上神兽蹲踞于屋顶,正昂首远视,仿佛在向人们讲述着“治世以文,戡乱以武”的历史,“寺因亭兴,亭因寺显”的今天。<br> 亭内设置一圆桌,四小凳,游人小憩亭内,抬眼便可见亭子顶端四周遍布的名人题记,诗词绘画,即使不是读书人,也会满眼文化,满身书香。<br> 亭子虽小巧,但与当初鲁肃所建的读书亭相比,也可谓豪华了。据记载,鲁肃当年屯兵于此,与曹魏相拒,为安于研读兵书,和士兵一道建成的亭子,取材粗糙,就地选用麻石,松木,青瓦,四柱落脚,陈设简陋,空间狭小,仅容一桌,一椅,当然,还有一胸藏韬略的鲁子敬。<br> 从此,在戎马倥偬的间隙,在布局排兵的空余,士卒们总会看到在亭子里苦读兵书的长官,琅琅书声伴着松涛阵阵,穿越历史的云烟,至今仍未停息。人们感谢这样一位长者,给后生学子树立了勤学苦读的榜样,因而,山名鲁谼山,河称鲁王河,那块一分为二的“试剑石”也传说是鲁肃一剑劈开的,就连在境内发现的,大约是新石器至商周时代的遗址也冠以“鲁王墩遗址”。<br> “子敬去已久,河山仍旧名。尽穷今日胜,因见昔人情。”(明·赵鈛)河山默无言,但士子多有声,一代又一代读书人,寻踪觅迹,再探圣哲风范,写诗作文,传颂先贤遗风。 <b>倪氏祠堂换新颜</b><br> 此行第二站是倪氏祠堂。<br> 从鲁肃读书亭下到鲁谼公路,右转,继续西行约6~7华里,便到了桐城倪氏(带经堂)宗祠。<br> 鲁谼倪氏宗祠是由县城迁址过来的。据史料记载,在先贤朴斋公倪廷庆的倡议下,倪氏合族戮力同心,共花费白银四千八百两,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建成了巍峨宏大的倪氏宗祠。宗祠坐北朝南,背倚虎头寨,面临鲁王河,采用的是砖木结构,雕刻精美,描画传神,面阔五间,分三进,东西两侧是厢房。<br> 倪姓,在宋朝编排的《百家姓》中,排名第71位,在新的百家姓排名中,是第116位,只能算是小姓。但在鲁谼,“倪”是绝对的大姓,当地就有“鲁王河以上,一倪二项”之说,确实,鲁谼内的大小村庄,稍稍捋一捋,接二连三,牵四挂五,都和倪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么是一家,要么是姻亲。<br>有“大”之称,当然要有大的担当,倪氏宗祠在历史的长河中确实是浓墨重彩地书写了一笔又一笔:<br> 1917年,创办了倪氏族学,直到1940年,共计培养了二十三届学生,七百余人;<br> 1930年,桐城武装斗争的熊熊烈火在这里点燃;<br> 1942年,渡江战役的后方医院在这里建立;<br> 1950年,原鲁谼公社的第一所完小设在这里;<br> 1969年,原鲁谼公社的唯一一所初级中学设在这里;<br> ……<br> 一页页翻开,古老的祠堂写满了令人惊叹的传奇!<br> 2013年6月,桐城倪氏决定修复因年久失修,因人为毁坏而面临坍塌的宗祠,一声令下,四海响应,宗亲贤达同心同德,筹措资金以千万计,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在建筑大师的精心设计下,气势不凡,焕然一新的倪氏祠堂似一颗璀璨的宝石,镶嵌在青山绿水间! <b> 洞宾泉畔孝心传</b><br> 洞宾泉是此行的最后一站。<br> 洞宾泉位于吕亭老街之南,泉水池呈桃形,面积349.75平方米,水深2米,清澈见底。泉的西边是几块菜地,东边是大片良田,此时正是油菜结荚,麦苗拔节的当儿,瞧去,田野里一片郁郁葱葱,泉的南边是两株高大的树,一株枫树,一株柳树,不知是为了显示树的威仪,还是见证水的清澈,它们就这样相伴着度过了一年又一年。<br> 如果说鲁肃读书亭与倪氏宗祠散发的是人间烟火气,那么,洞宾泉带给我们的就是美丽的神的传说。<br> 据说,唐咸通年间,吕洞宾路过吕亭,正值此地久旱不雨,有一村妇家有婆婆卧病在床,夫又外出,村妇每天要从几里外的河中担水饮用,十分艰辛,吕洞宾被她的孝心所感,曰:“天不绝人路,此间有甘泉。孝心动天地,苦水亦变甜。”随即拔出宝剑插入地上,顷刻间甘泉喷涌而出,清澈见底,人们便纷纷垒石砌池共享甘甜泉水。<br> 泉因洞宾而名扬天下,人因孝心而众口称颂,至今,村妇感天动地的孝心还是这一带的榜样。<br> 在家尽孝,为国尽忠,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习近平主席说:“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美丽的传说,之所以被人们口耳相传,历久弥新,就是因为它触及了人们内心对幸福生活的企盼,对和顺家庭的向往。<br> 归程中,遥望那蜿蜒起伏,绿树滴翠的鲁谼山,那河水潺潺,清亮透明的鲁王河,还有那户饱经风云变幻,依旧气定神闲的人家,我读到了生活中语文的山水和人文,历史与现实,厚重与灵动……<br> 感谢这次实地采风之旅!<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