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芜湖的镜湖公园景色秀丽,是人们游览休闲的好去处。在步月桥下,每天下午都有一群老人聚在一起,颇引人注目。他们按时集中,到点散去,无人组织,约定俗成。他们谈天侃地,口无遮拦,奇谈怪论,没有约束。在这里什么消息都有,什么话都敢说,当然也不乏一些说“美国话”的人。他们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甚至有相互不知姓名的,倒是免去了直呼大名的烦恼。</p> <p class="ql-block">我很自然的就联想到我们的微信班群,虽说是同学群,但毕竟五十年过去了,如今也是一群饱经风霜的老人了。自从我们毕业以后,同学们各奔东西,人生轨迹各不相同,慢慢的形成了各自的性格和三观,并毫无保留地带进了同学群。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同学群和镜湖公园的那个老人群已经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了。</p> <p class="ql-block">回溯到五十年前,那时我们同窗共读,年青纯朴,成长环境相同,家庭背景相似,三观差别不大,同学们聚在一起有说不完的共同语言,却不会有三观分裂的现象。可惜,我感觉这样清澈的同学群再也不会回来了!</p> <p class="ql-block">俗话说“一样米养百样人”,在“微信”这一方小天地里,虽说都是同学,但各人的性情却大相径庭。有乐观向上的,有心直口快的,有擅长潜泳的,有怨天尤人的,有“反弹琵琶”的,有精通“外语”的,还有不愿入群的等等,想起毛主席早就说过的话也就不觉得奇怪了:“凡是有人群的地方,都有左中右,一万年以后还会是这样”。</p> <p class="ql-block">近一段的时事在我们同学群中也引起了一些争论,暴露出三观分裂的状态,各种杂音不时充斥其中,有的甚至也是口无遮拦,这反而又使我想起镜湖公园的那一帮老人。所不同的是他们在线下,我们在线上;他们在露天,我们在“掌中”。线下的说起话来手足并用,观感生动,事后拉倒;线上的说起话来图文并茂,有理有据,留下痕迹。 </p> <p class="ql-block">我们这一代人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是和共和国一同成長起來的。我们深知国弱民受辱,国强民昌盛的道理,我们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息息相关,正所谓同甘共苦,荣辱与共!可是在网络上,我们还是常常能看到那些对我们祖国唱衰、抹黑、甚至辱骂的帖子,令人愤慨!这些不肖子孙良心何在?</p> <p class="ql-block">诚然,在七十年的岁月砥砺中,祖国母亲也许存在一些失误和不公,我们应该以包容大度的胸怀去面对她、爱护她,而不是像怨妇一样去数落她、指责她。如今我们已是一群双鬓斑白的老人,而我们的祖国正如日中天,朝气蓬勃,更有能力护佑她的子民平安昌盛!同时也需要天下的中华儿女对她的热爱!</p> <p class="ql-block">我们这个班群是2016年初组建并不断壮大,自从有了这个群以后,我们同学得以时常相聚在一起,虽不能每天同窗相见,却能在这一方小天地里共同畅游。我们因同窗而再次相聚,也因再次相聚留住了“那年那月”,这一点却又和镜湖老人群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因为我们有同学情结,因为我们有情感认同!心灵的深处还保留着“那年那月”的初心!</p> <p class="ql-block">微信“同学群”如同是我们新的校园,在这个新的校园里,应该是窗明几净,绿树成荫,空气清新。而不是满目浮尘,垃圾成堆,乌烟瘴气。这些都需要我们所有同学共同维护。我读过一首唐诗,当年王昌龄送别朋友时说:洛阳的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不忘初心,坚守信念!我把“洛阳”换成“芜湖”:芜湖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我心依旧》送给大家</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姚玮编辑</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2年4月18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