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校结对共成长 帮扶交流促提升——南古学区捆绑式教研活动纪实

依诺

<p class="ql-block">  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中小学教材建设的意见》,深入推进义务教育语文部编版教材的使用。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聚焦语文学科素养,聚焦学生关键能力,聚焦课堂教学转型,聚焦教师专业发展,切实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小学语文学科教师准确把握、科学运用部编教材的能力和水平。</p><p class="ql-block"> 4月18日上午,南古寄宿制小学牵头,由高郝小学、周庄小学、左卫寨小学、南古小学及柳谷小学组成的捆绑教研组并邀请南古学区领导齐聚高郝小学,开展以“语文单元主题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为主题的交流活动。</p> <p class="ql-block">  第一节课由高郝小学陈润霞老师带来四年级语文课,丰子恺先生写的状物散文《白鹅》,教师巧妙运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拉近了课本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结合高效的激励评价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索学习的热情。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配合陈老师富有感情的朗读艺术,使我校学生的阅读水平有所提高,学生进一步感悟了散文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对这篇状物散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p> 《我是一只小虫子》是篇有趣的童话,南古小学王姬蓉老师文章就“当一只小虫子好不好”展开了话题,从小虫子的视角出发,以第一人称来描述小虫子眼中的世界,言语表达轻松幽默,极易引起学生的心理共鸣,通过学习,使孩子们在轻松有趣的讲述中了解了昆虫特点和生活习性,字里行间洋溢着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使人很容易被感染,从而产生情感共鸣,产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动物儿歌》是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一首儿歌。小动物的名字都是形声字,作为老教师的毛福老师在课堂中渗透了形声字规律,让孩子在有趣的儿歌学习中,领略汉字的趣味与精妙。《动物儿歌》是一首用画一样的语言描绘小动物在夏天快乐景象的、充满了童趣的儿歌。课文插图色彩丰富,语言趣味盎然,是学生喜爱的课文。毛老师在引导学生熟读儿歌的基础上,联系大自然和教材中的图画,运用形声字规律识字。教师用多样、有趣的朗读让学生感悟和了解大自然的美好。 第四节课由柳谷小学张娟老师带来一堂童话故事课——《树和喜鹊》,这篇课文给我们描绘了树和喜鹊由孤单到快乐,一同玩耍,共同享受快乐生活的过程。课堂上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张老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教师采用初读感悟——再读理解——拓展延伸等读悟结合方法,让学生通过思考、朗读、讨论、想象等方法,理解了课文内容,感悟了文章的中心。教师引导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学习的主体。 为了让捆绑组的教学活动更加有灵魂,更加有特色,南古学区领导和五所学校的老师们更是热情研讨,积极发言,对所听课各抒己见,共同探讨最为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整个活动在热情、严谨、有序的氛围中进行。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展的,“捆绑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目的是让教师在“研中学,学中做”,通过集体探讨的方式以老带新,以强带弱,让每位教师都能通过本次活动有所收获,有所成长!<br><br>

教师

学生

小学

南古

儿歌

小虫子

语文

感悟

老师

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