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杠坡人的美篇(二十)

青杠坡人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南疆战事回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二十)忆当年 • 我所经历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那些情报战线工作回放(A篇)</b></p> <p class="ql-block">  当年在部队,我曾主要从事隐蔽战线对敌侦察情报工作。</p><p class="ql-block"> 踏入这个神密而又神圣的领域是在上世纪的七十年代后期。1977年6月,我当时还是德宏军分区边防7团3营12连(勐戛芒牛坝连)一名入伍不到一年的新兵。有一天,连长彭燿华把我叫到连部很严肃地找我谈话,说军分区最近要选调一批优秀战士去参加侦察骨干培训,考虑到我参军前就入了党,入伍下到连队后综合素质表现一直不错,故决定推荐我去参加集训。</p><p class="ql-block"> 说心里话,这是我一直崇敬和向往的职业。我当时二话没说,立马在连长面前“啪"一个立正答道:“请连长放心,保证完成任务!”第二天,我打好背包坐上团部电影组来连队放电影的“方庇股”车(北京吉普),直接赶到德宏军分区侦察科报到。当时在侦察科与我见面共两人,一位是侦察科长杨永清,另一位是陶忠然参谋。他们简单询问了我的基本情况后,陶参谋把我带到了集训队。</p><p class="ql-block"> 军分区对这一期侦察骨干业务培训非常重视,训练科目主要分为“步兵侦察”和“情报业务”两个部分。前期“步兵侦察专业课程”的教员是专门从昆明军区第十四军派来的。主教官刘贤优是40师侦察连指导员,他对军事地形学,擒拿格斗术,野外生存,应用射击等侦察枝能样样精通。后期的“情报站工作业务”主要由侦察科长杨永清授课。</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下图为我在芒牛坝连队时的连长彭耀华(左)和指导员孟贵朝(右)</b></p> <p class="ql-block">  前四十天我们主要是进行侦察兵专业技能训练。魔鬼般的训练课程每分每秒都在挑战每个队员的生理和心理极限。拂晓而岀,日暮而归。每天重复的内容:五公里越野;野外生存;绘制要图;按图行进;自救互救;对抗练习;擒拿格斗;空翻摔打;用“千层纸”练冲拳;绑着沙袋练踢腿;攀登井绳,做虎卧撑等等……</p><p class="ql-block"> 记得我的对抗练习搭档是与我同年入伍的贵州习水籍战友周先林,他担任的角色是“假想敌”,每次他都被我踹倒在地被锁喉制服,真是为难了他。训练中,我们遵循一切从实战岀发的原则,事先说好要真的开打,从不手下留情,所以我们大伙经常身上都少不了青一块紫一块的,甚至还时常发生由于对抗练习时因岀手(脚)过重把对方直接打晕送卫生队急救的状况。</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下图为我当年的“假想敌”搭档周先林</b></p> <p class="ql-block">  第一阶段步兵侦察专业技术和战术科目的训练和考核,我各科成绩均获得优秀。一天晚饭后,侦察科长杨永清推着一辆自行车来到集训队,笑咪咪地对我们说:“明天是星期天,放大家一天假,洗洗臭衣服臭鞋子。想上芒市街上赶摆的,可向领队干部报告后3人一组轮换着去。”说完,杨科长又转身小声对我道:“小赵跟我走,今晚我们去芒市看电影。”</p><p class="ql-block"> 对科长的突然邀约,我既非常兴奋又感到不解。杨科长和我一无私交二无缘故,他为何单约我一同进城看电影呢?不由我多想,杨科长已经飞身跨上单车,然后催我赶紧坐在他的单车后架上。“呼呼呼”不一阵功夫,我们来到了芒市电影院。记得当晚放的电影是《冰山上的来客》。</p> <p class="ql-block">  该片描述的是解放初期新疆帕米尔高原,边疆军民的生活受到特务组织的威胁,从外地娶来的新娘古兰丹姆实际上是女特务古里巴儿假扮。她的到来勾起了解放军哨所战士阿米尔的心酸回忆,本来阿米尔与古兰丹姆是青梅竹马的一对,彼此却在早年失散中断了联系。当假古兰丹姆得知阿米尔这段往事后,她对阿米尔格外亲呢,从中刺探军事情报。这一反常举动引起了杨排长的高度警觉。杨排长将计就计,不仅揭穿了假古兰丹姆的真实面目,还将偷袭我边防哨所的敌人一网打尽。阿米尔最终和真古兰丹姆再次重逢。影片中的插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和《怀念战友》作为经典老歌,一直传唱至今。</p> <p class="ql-block">  电影散场后,杨科长没再骑车而是推着车和我慢慢地走回军分区大院。在路上,科长跟我聊了很多隐蔽战线的工作原则和当时滇西当面(境外)的敌特分布情况。那天晚上他让我记忆最深刻的一段话就是:情报战线的工作非常特殊,也很崇高,是为国家献身的一种事业,不管你做岀多大成绩都不能张扬,只能做无名英雄。快到集训队时科长告诉我,他今晚单独约我出来,是要让我明天与“ZF情报站"的侦察员一道去执行一项特别任务,至于是何种任务,科长当时没有说,只是吩咐我第二天不能穿军装,要到科里换上当地老百姓的衣服。</p><p class="ql-block"> 回到队里,当晚我既亢奋又紧张,一夜辗转难眠。第二天早饭后,我就同肖参谋一道,先在侦察科换了便服,然后由肖参谋开着一辆摩托我俩就直奔帕底方向的一个兵团农场。路上,肖参谋告诉我,当天要执行的特别任务其实很简单,就是去农场慰问一对老夫妇(送抚恤金)。原来,这对夫妇的儿子是我们军区情报部派遣到国外(缅甸)的谍报员(简称“关系”),他在境外执行任务中身份暴露被蒋残匪杀害,已正式追认为革命烈士。由于该烈士生前是以“叛逃者"身份派遣岀去打入敌特内部的,加上境外其他“关系”还在秘密运转,他的这种殊身份当时是不能公开的,所以儿子牺牲的讯息也一直保密没有告诉两位老人。组织上给的定期抚恤费,每次送去时也只能说我们是他儿子的朋友,受他儿子之托悄悄带来转交给二老的。</p><p class="ql-block"> 肖参谋告诉我,每次去送抚恤金,我们的侦察员都要承受很大的思想压力和精神折磨。每当想到我们的英雄已经英勇殉职,但为了特殊的事业又不能公开得到褒奖和肯定,而烈士的亲人们还要背负“叛逃家属”这副沉重的包袱,这种滋味真不好受!</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我第一次接触和执行情报战线的特殊任务。这让我刻骨铭心,终生难忘。从那以后,我真真正正懂得了什么叫做无名英雄。</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注:当年德宏军分区侦察科长杨永清(回族、大理人),后曾任云南省军区侦察处处长、昆明军区情报部副部长,几年前因病逝世。在此向毕生为隐蔽战线侦察情报工作作岀卓越贡献的杨永清部长致以崇高的敬意!】</b></p><p class="ql-block"> (B篇待续)</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下图:作者(左)与周彬(右)1977年于德宏分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下面的照片均为我当年着便衣外岀工作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当年我这般打扮还真有些华侨的味道</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2016年6月,作者重返滇西德宏州寻访,与战友易宗才(下右图左1)留影于畹町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下图:与战友冯帝坤、闫朝平到遮放老团部寻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下图:到12连(勐戛镇芒牛坝)队部遗址寻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下图: ①看望12连老指导员孟贵朝。②与当年老7团战友相聚芒市。</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