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老师中医讲座《中医的脾本质是什么》

妙舞人生

王晓君(笔名王晓)医师,石家庄市中医院心病二科 王晓老师中医讲座《中医的脾本质是什么》<br>图文/妙舞人生<br> 2022年4月18日早上6点半,继续收看王晓老师中医晓说《中医的脾本质是什么》直播课堂。<br> 王晓老师以丰富的中医学识将保健养身的道理娓娓道来,就如拉家常讲故事一样,将博大精深的中医理念普及到普通百姓的心里。<br> 王晓老师说:在讲各种疾病的调理之前,首先要说的,就是脾胃调理。我们要时时刻刻注意脾胃的养护。从我们的生活习惯上来说,保障脾胃健康的好习惯是非常重要的。<br> 中医的脾本质是不是哪一个器官,它有消化吸收的功能,有造血功能,有泌尿排泄功能,有循环系统的部分功能等等。 脾指五脏之一,与胃相表里,主运化水谷精微,输布全身,供应各方面的需要,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脾,有消化吸收的功能,有造血功能,有泌尿排泄功能,有循环系统的部分功能等等。<br> 脾位于中焦,在横膈之下。其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运化、升清和统摄血液。脾和胃相为表里。两者均是主要的消化器官。人出生后其生命活动的维持和气血津液的化生,都有赖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故称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在体合肌肉,主四肢。脾主运化。运,即转运输送;化,即消化吸收。脾主运化的生理功能包括运化水谷精微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运化水谷精微,即是指对饮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并转输其精微物质的作用。中医认为,饮食物经脾、胃消化吸收后,须赖于脾的运化功能,才能将水谷转化为精微物质,并依赖于脾的转输和散精功能,才能将水谷精微布散于全身,从而使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等各个组织、器官得到充足的营养,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脾的运化水谷精微功能旺盛,则饮食水谷方能化为精微,生成精、气、血、津液,以充养人体,进行正常生理活动。反之,若脾失健运,则出现食欲不振、腹胀、便溏、消化不良,以至倦怠,消瘦等气血生化不足的病变。<br> 脾的运化水液,是指脾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布散作用。脾的这一功能正常,能防止水液在体内停滞,也就防止湿、痰、饮等病理产物的生成。反之,就会导致水液在体内的停滞,而产生湿、痰、饮等致病因素而发生多种疾病如水肿、泄泻等。脾主升清。“升”即上升之意。“清”是指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脾主升清概括了脾的生理功能特点,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将水谷精微物质上输于心、肺,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二是主升提,以维持机体内脏的正常位置。<div> 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把饮食水谷转化为水谷精微(即谷精)和津液(即水精),并把水谷精微和津液吸收、转输到全身各脏腑的生理功能。这是整个饮食物代谢过程中的中心环节,也是后天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生理机能...<br>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忧思伤脾,长期忧思过度可直接影响食物运化,引起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脾胃不和的症状,因此说明忧与思为最伤脾的情绪。但是人类全部情绪活动产生,以及情绪对机体的调控作用,都需要经过脾胃系统。如长期爱生气发怒,多会导致肝气不舒,克犯脾脏,引起脘腹胀满、嗳腐吞酸、胁肋胀痛等症状。再如过度悲伤常会导致肺脏出现不适,进而也会影响脾胃的正常运化、腐熟水谷的功能,导致脾脏受损。因此无论何种情绪异常,都有可能损伤脾脏。</div><div> 中医将情绪分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最能伤脾的情绪可能是忧与思。但是脾胃是调衡情绪的枢纽,无论哪种情绪异常,都可能影响脾胃的正常功能,损伤脾脏。<br>黄帝内经养生经:“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是为五志。百病皆生于气,喜 怒 忧 思 悲 恐 惊情绪都会导致“气”的顺与不顺。</div><div> 我们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调整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心态不好容易生病,心态好才能保持身体好。<br> 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饭后容易犯迷糊,最好是闭目静养,什么都不想,尽量不要做些消耗营养的事情。半个小时以后再起身活动。刚吃完饭的时候,不管是从体力上还是脑力上。休息一段时间再活动散步,这些健康生活方式对我们养护脾胃都是有很大帮助的。</div><div> 养护脾胃还有很多要注意的地方。</div><div> 与社会和谐相处,与大自然和谐,与人类社会和谐都能保持好心态。<br> 听王老师讲中医课真好!可以多积累一些中医知识,了解的多了,才能够更好的给我们的身体带来更多的帮助。</div><div> 一边听课一边截图作记录,与大家分享王晓老师的中医知识。<br> 在此要感谢莫问前程铙老师发的友情提示和互动答题,做个好学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br></div><div> 让心情充满阳光,让身体永远健康,让疫情早日灭亡,让祖国平安吉祥,让你我幸福安康!</div> 将博大精深的中医理念普及到普通百姓的心里 王晓君(笔名王晓)老师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现任石家庄医学院中医专业教师,二十年临床实践及教学经验,擅长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各种老年病,慢性病的治疗与调理,近年来致力于中医文化的推广与传播,以现代医学的视角对中医理念的解读,热心服务患者和老年朋友们。 中医很大,大到天地环宇,中医很小,小到可以一个人。中医有中医完整的体系和理论基础,中医是一门很大的学问,需要我们用心去学习和积极去实践。 用中医的方式来生活 气血是人的核心能量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凡是伤到气血的方法都不是好方法 气血要通 中医讲脾主运化 用中医的术语来说就是脾统血 脾是五脏之母 在脾胃强大气血充足的前提下 要养成保障脾胃健康的好习惯 用后脾丸治疗出鼻血很灵的。 养护脾胃还有很多要注意的地方 咱们要多学一点理论 互动答题:<br><br>第一题:3<br><br>第二题:1<br><br>第三题: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