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安区金石镇辜厝《太卿第》和《郎宿公祠》《天褒节孝坊》

海纳百川

<p class="ql-block">  辜厝村在金石集镇东南3.5公里处,东离潮汕公路大寨车站0.5公里,东南与彩塘镇和平村、仙乐村交界,南与张厝巷村、黄厝巷村、陈厝巷村接壤,北与田头村相连。</p> <p class="ql-block">辜厝村有辜厝(即“大寨辜”)、南埔黄(俗称“大路顶黄”)两个自然村,有辜、黄、洪、庄、吴等姓,辜厝为主姓</p> <p class="ql-block">"八宝追夫”的典故,源于北宋名将狄青奉命远征西辽国,在吉林关与番邦女将八宝公主对阵。由於彼此皆心生好感,八宝公主唯恐一旦和解,今生无缘再见狄青,设计擒之 ,并招为驸马。狄青心系边塞,苦于无法脱身,只好假意应允,伺机逃走。八宝公主闻讯,随即率众追赶</p> <p class="ql-block">  辜厝先祖辜氏于宋淳熙元年(公元1174年)由福建省莆田县迁居桑浦山王埔肚,后因地僻人稀而迁居现村址,以姓取村名,称为辜厝,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村民遵祖训,明礼仪,传统产业为木器制品,素有“鲁班工艺之乡”之美称。</p> <p class="ql-block">  太卿第位于潮安区金石镇辜厝村,时代为清。</p> <p class="ql-block">2012年,太卿第被公布为潮州市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大卿第坐南向北,二进,总面阔20米、总进深32.4米,抬梁式木构架,随梁枋及各穿插均有木雕装饰。</p> <p class="ql-block">  府内悬挂清代牌匾两块,府前外埕保存有清代旗杆石座,辜朝荐,潮安金石人,天启四年(1624年)举人,崇祯元年(1628年)进士,历任桐城令、山东道御史、礼部给事中……</p> <p class="ql-block">“岁进士”是“岁贡生”的一种雅称,不是真正的进士。“岁进士”作为雅称,可以写在族谱和碑文里,却不能用于正式的文书中,即使普通书信里也很少用,或许是为了避免与进士混淆的缘故吧。</p> <p class="ql-block">进士又分一、二、三甲,一甲三名,分别称状元、榜眼、探花,分授翰林院撰修、编修,二、三甲进士择优分别担任翰林院编修、检讨、庶吉士,其余进士授各部主事、中书,有些进士则外派到全国各地担任知州、知县等。</p> <p class="ql-block">  居谏垣十年,明亡后往厦门投郑成功,与卢若鹏等称“七公”,成功卒,随郑经渡台湾,在台6年而卒,享年70岁……</p> <p class="ql-block">  郎宿公祠是金石镇辜厝村辜氏长房祠,位于本村中心地点,建筑面积600平方米,为潮州后八贤之一、进士辜朝荐倡建于明崇祯年间。</p> <p class="ql-block">  历代均有修缮,至近年来还在不断维修。</p> <p class="ql-block">  郎宿公祠前面也有一个麒麟照壁,麒麟,是中国人最企望出现的吉祥动物,它们的出现表示一代的幸福。</p> <p class="ql-block">因此人们希望麒麟总是伴随着自己,给自己带来幸运和光明,而辟除不祥</p> <p class="ql-block">麒麟,是指中国传统瑞兽。古人认为,麒麟出没处,必有祥瑞。有时用来比喻才能杰出、德才兼备的人。《礼记·礼运第九》:“麟、凤、龟、龙,谓之四灵”,可见麒麟地位起码与龙同等,并不低于龙。</p> <p class="ql-block">潮州后八贤,又名戊辰八贤,是指明代潮汕地区出现的辜朝荐、郭之奇、黄奇遇、宋兆禴、粱应龙、杨任斯、陈所献、李士淳八位贤才。潮汕地区明清时期称潮州府。</p> <p class="ql-block">  如今在台湾有一种说法,说辜朝荐在台湾彰化留有后代。</p> <p class="ql-block">  天褒节孝坊位于潮安区金石镇辜厝村,年代为清,于乾隆四年(1739年)建,为古建筑……</p> <p class="ql-block">  2020年4月16日,辜厝天褒节孝坊被公布为第四批潮州市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潮安金石镇辜厝村存“天褒节孝”石牌坊,按乾隆《潮州府志卷七》:“天褒节孝坊,在上莆都仙圃寨,为辜廷材妻蔡氏建。”</p> <p class="ql-block">  牌坊上端有牌匾“圣旨”二字,向观者昭示着当年的“皇恩浩荡”。</p> <p class="ql-block">  正面中间石刻字迹清晰,镌刻“蔡氏澄邑澄洋冈人,太学生辜廷材之妻,庠生辜梦祥叔□,庠生辜龙峰胞侄妇,庠生辜龙见堂侄妇,太学生辜廷楷胞嫂,太学生辜宗照之母,业儒辜士堃士玉之祖母</p> <p class="ql-block">  岁贡生蔡之麟孙女,处士蔡士楻长女,庠生蔡云之妹,太学生蔡霁之姊,太学生蔡露之姊。乾隆四年葭月立”</p> <p class="ql-block">正面外对联“节凌冰霜正气同简峰常峻,恩深雨露芳名与桥水长流”原落款无辨识。</p> <p class="ql-block">正面右方石刻,“总督广东广西等处地方军务兼理粮饷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加五级记录二十九次□□□</p> <p class="ql-block">巡抚广东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饷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加二级记录二十八次又军功纪录三次杨□斌”</p> <p class="ql-block">按:立坊时间为乾隆初年,“总督广东广西等处地方军务兼理粮饷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即两广总督,三缺字应为当时两广总督名讳,第一字右耳旁明显,查《清代职官年表·总督年表》(下简称《清职表》),乾隆四年两广总督为马尔泰,与第一字偏旁不同,因此排除。前任为鄂弥达,雍正十年任,乾隆三年七月调任川陕总督。根据字形,当为鄂弥达。</p> <p class="ql-block">巡抚广东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饷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即广东巡抚,查《清职表·巡抚年表》,乾隆四年广东巡抚为王謩,查前任为杨永斌,乾隆二年三月改湖北巡抚。因推断中间缺字应为“永”。</p> <p class="ql-block">  节孝坊,植根于我国古文化之中,是我国建筑文化其中标志性建筑物之一</p> <p class="ql-block">节孝坊”是表彰妇女守寡,孝敬翁姑,育子成才而树立的。村中若有妇女失去丈夫,寡妇能保持贞洁,孝事翁姑,又能辛勤教育儿子,使儿子长大有了“功名”(考试得中),便可由村中长老向县太爷申报,详细陈述某氏守节情况,经县府查实,上报朝廷,皇帝批准,政府便会拨款修建这样的牌坊,以兹表彰,树立榜样</p> <p class="ql-block">  节孝牌坊是古时经官府奏准为表扬节妇孝女而立的牌坊,流行于宋代而盛于清朝,源于古代大都市的里坊制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