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翁花(小说连载)第二十六章 灵山的秘密

巷陌寻柚

<p class="ql-block"><b>  周二下午的学生自习课,是教师的备课与批改作业时间。丰蓉与王也平第一次坐在办公室,面对面欣赏交上来的“灵山行”专题作文,这些用统一稿纸写的,准备装钉分成三册,配上封面和插图,让全班同学传阅。两人不时交换手中看到的动心的文字。丰蓉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些记录自己真情实感毫无虚构的作文,有时忍不住念出声来。王也平也是一边看,一边露出微笑。</b></p><p class="ql-block"><b> 丰蓉看到以下文字,心里的感觉,这是平时思维缜密的:</b></p><p class="ql-block"><b> “ 自山脚而望,顶峰果如一美丽女子仰卧,仿佛熟睡一般。远远望去,风吹拂云雾,显露出顶峰少有树木,多怪石耸立,奇石相搂,高低不齐,睡美人的容貌清晰可辨。</b></p><p class="ql-block"><b> 山边有一玉女湖,路旁的溪水不断流入玉女湖中,为玉女湖注入新的活力。也不知又前行了多久,清脆的流水声渐渐消失了,但最终不知道那溪流的源头在哪……”</b></p><p class="ql-block"><b> 王也平递过一张稿纸:“这是平时缺少锻炼的同学暴露出来的感觉,语言造句还是很不错的。”</b></p><p class="ql-block"><b> “平坦处以青石板铺就,让你感到惬意新奇;斜坡处是麻条石垒成,脚踩着皱褶处你会感到一种踏实,绵延着向上,看不到尽头。路程的遥远,使得队伍的速度开始减慢,渐渐地,从开始的步履矫健渐渐地变为蹒跚而行,在腿的逐渐酸痛中麻木地迈着步子,生怕一旦停下就会爬不动。体力不支的同学早已走不出一步,只有在同学的帮助下慢慢挪动着,雨滴混着汗水从脸上滴落,也无力去擦干了。”</b></p><p class="ql-block"><b> 经他提醒,丰蓉也发现,平时喜欢运动的体会与众不同。</b></p><p class="ql-block"><b> “ 越向上爬,台阶就越陡,山路也越来越狭窄。环顾四周,尽是青绿的树木,深呼吸一口,仿佛能吸入树木刚进行光合作用所释放出的氧气。不一会儿,天空中又下起了小雨。雨滴击打在树木枝叶上的声音格外清响,似有节奏,好像是在演奏乐曲一般,真可谓是天籁之音。”</b></p><p class="ql-block"><b> 王也平说:“这一篇是在同学的鼓舞和帮助下走完全程的。”</b></p><p class="ql-block"><b> “风轻轻吹过,云雾向同一方向飘去,如同在江面被风抚起一阵阵微波。在同学的帮助下,终于登上最高的一块巨石。没想到,巨石的背后竟是更加壮丽的景色。巨石背面所见的山峰更加险峻,矗立云天。在烟气雾霭缭绕之中,山峰如同海上的一座岛屿,那云雾就如海平面一般。”</b></p><p class="ql-block"><b> 王也平看到一段好文字,忍不住感叹一声:“不错。”丰蓉也忍不住看了他一眼,心想,看到这样的作文,的确让人心情大好。</b></p><p class="ql-block"><b> “一股股的泉水也总在不经意中出现,清澈见底;小型的瀑布也会从林子中显现出它的魅力,能听见它发出哗哗的声音;偶尔出现的老黄牛和文字已显斑驳的毛泽东语录的亭子,也总能引起我和同学们的兴趣……尽管上山的小路还是那么的不平和坎坷,但是有了这些时不时出现的惊喜,疲惫和困顿也能马上被抛在脑后。每当感觉坚持不下去的时候,看看身边的景色,眺望山下越来越小的屋舍,自豪感由然而生,促使着我们继续向前,直到最终到达山顶,仿佛还意犹未尽。</b></p><p class="ql-block"><b> 山顶的景色更是别有一番风味。站在高高的山顶上,看着缭绕在山间的云被微风吹拂,扑面而来的水汽如温柔的手轻触摸面颊。虽说浓浓的雾气,让人难以领略‘一览众山小’的豪壮,但是却有‘风乎舞雩’的置身仙境之感。回望走过的路程,忽然发觉这一路的坚持都是为了最终能站在山顶,大声说出心中的愿望,和同学们共享登顶的喜悦。同学们绽开如花的笑颜,欣喜地合影,就是为了纪念我们这一刻的成功。”</b></p><p class="ql-block"><b> 吴梦月也好奇地凑过来,心里后悔死了,那天因为下过雨,自己刚好与其他实习老师有约,去看电影,以为其他班后期也会安排的,所以没有跟着丰蓉去登灵山。看学生写得这么有趣,一脸羡慕!</b></p><p class="ql-block"><b> 丰蓉说:“你看,心境与自然融合,体力好的又有文字功底的同学,自然更有精彩纷呈。”吴梦月接过稿纸,忍不住读出声来:</b></p><p class="ql-block"><b> “灵山之行,明山秀水沁我心。这一天,天气澄和,春光融融。初至灵山山麓,便感到一股扑面而来的清爽,褪去了城市的喧嚣,洗尽了尘世的浮华。有的是诗意田园的诺诺纯暖。仰视天际,如明镜般澄澈空明;环顾四周,漠漠水田,灵山绿水,清秀净柔;用心聆听,犬吠声声,欢声笑语。在斜斜日光的轻洒下,石阶两旁的房屋建筑颇具韵味,锈色土胚,青色石阶,古朴温馨,更难忘的是房顶上的小烟囱不时升起缕缕炊烟,在清风的拂动下,盘桓淡去,让人为之释然。拾阶而上,农舍渐稀,映入眼帘的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高处冥迷的雾影饱蘸着苍黛色,令人神之悠然。我们穿梭于簇簇野花,清紫悠悠;游迷于汩汩涧泉,碎玉声声;沉醉于座座山峰,雄奇林立。我们恣意地沐浴在这一切中,视觉上的无所羁绊净化为心灵上的开阔和舒展,因学习而紧绷的神经得到一种休憩和平和,心目清朗,胸襟豁然。山间渐渐下起了淅沥小雨,平添了一层空濛。‘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天地之间,笼罩在一层浅紫的雾霭之中。‘无限风光在险峰’,在海拔一千四百多米的山巅之上,掬一捧清气,品烟雾缭绕,上山的艰辛顷刻间化为涌动于心的感动。我们感动,为那山之奇峻水之空灵而感动;我们感动,为大自然那一抹至真至美的情愫而感动;我们感动,为心灵的释然浩荡而感动。灵山之行,难以忘却的是来自大自然的感动。”</b></p><p class="ql-block"><b> 吴梦月读完,引得其他老师都围拢过来,赞赏不已。有的说:“我们也建议,带学生去走走!”话音未落,就有人附和。</b></p><p class="ql-block"><b> 王也平抿嘴露出了笑意,看来这次的抉择是正确的。原先还有担心,怕有意外呢!丰蓉递过一页稿纸,说你看看袁玲玲写的。</b></p><p class="ql-block"><b>  “灵山之行,至纯友情暖我心。我们,以十指相扣的默契为词,以相识于心的笑声为曲,谱唱了一首永恒友情之歌。在我汗如雨下时,有为我擦去汗水的手绢;在我气喘如牛时,有一次次的等待,一声声的鼓励;在我艰难攀爬时,有一只只援助之手。最难以释怀的是那双清澈的眸子中涌动出的泪水,在一瞬间震撼了我。下山途中,由于下过雨,石阶比较滑,于是我们相互扶持,谨小慎微地走着。然而事不如人愿,我竟从石阶右侧滑了下去,即将与那湿润的泥土亲密接触,在这一瞬间,我被一只手紧紧地拉住。在我站稳之后,身边的朋友却含泪道,她说好怕,好怕我会滚下去。霎时,我被一种无以名状的激动和感动占据了心房。”</b></p><p class="ql-block"><b> 王也平笑了,说:“意味深长啊!”</b></p><p class="ql-block"><b> 丰蓉也笑了,这篇文章也许轰毁了他心中担心“早恋”的防线。</b></p><p class="ql-block"><b> 丰蓉又递过一页:“陶艳红的!”</b></p><p class="ql-block"><b> “山上披荆斩棘蜿蜒而下的汩汩清泉。原本这样的景观当是只有在雨季的时节方能有幸一观,不料却因今天的这场降水被我们欣喜地撞见了。未见其泉,先闻其声,哗哗的激荡之声如同行军般高昂整齐,令人神往,是溪流热情好客的标签。循着声音一路找去,果然发现了从密林中从山石下飞舞而来的练练白绢,汇聚一处后泄入一汪泉眼中。这样清的水,城市孩子是很少见的,虽然它没有像自来水那样经过层层的消毒杀菌,可这并不会妨碍我们与它亲近。不可否认,消毒消失的其实是水的灵性,杀菌杀死的其实是水的生命,泉中之水也许不如杯中之水干净卫生,可撞在岩壁上溅射出的水花,无视一切阻碍的轰轰雷鸣,在流动中更显得亮白如玉的色泽,与山川相互激荡的沛然气势,怎是被驯服后可以相比?俯身下去才知道原来这灵气还包含着一种清凉,凉下来的不仅是肌肤,还有心境。”</b></p><p class="ql-block"><b> 王也平笑得更厉害了:“含沙射影啊!真是好心没有好报!”</b></p><p class="ql-block"><b> 丰蓉突然觉得,他很敏感,思维非常清晰。陶艳红是期中考试后转学入班的,那天在山上王也平不让学生喝山泉水,说水冷,怕喝不惯生水对肠胃不好。给大家喝军用水壶的水。而陶艳红还是带了一瓶水回家,看来回去后还是喝了。</b></p><p class="ql-block"><b> 王也平突然以手轻拍桌面,脸露惊喜,道:“这居然是柳南方写的!他从来就没有写过这样的文字!” 丰蓉急忙拿过稿纸,吴梦月也凑了过来。</b></p><p class="ql-block"><b> “是啊,灵山的雨,多么有灵气,多么调皮可爱,令人喜爱的雨啊!回想起这次爬山的经过,顿悟原来大自然也会跟我们开玩笑。最典型的就要算是山顶的设计了。我们一路轻松,在山雾的陪伴下来到了山顶,哇,真是好风景啊,只可惜视野因为周围横七竖八的山石挡住了大半,无法看见全景,正当我叹息之时,突然从头顶传来了同学的叫声:‘快上来啊!’仰头一看,好啊,原来他爬到了我们上方的山岩上了,没错,在那儿视野更开阔了,爬上去才发现,真是站得高,可以望得远啊!”</b></p><p class="ql-block"><b> 丰蓉看了,想起了这个体格壮实,有点营养过剩的少年,那天爬得气喘吁吁,平时缺少锻炼,这么远的山路,是一种考验。但最后还是坚持下来了。难怪他说:“幸亏我咬咬牙走上来了。不然,又要后悔!”原来,他是深有感触啊!</b></p><p class="ql-block"><b> 读到最后一页稿纸时,才发现了王也平的批语:“没有登上顶峰的也不遗憾,同样也有精彩”。</b></p><p class="ql-block"><b> “由于呼吸困难,呕吐不止以及体力不支,我最后由王老师安排在半山腰村子里一戶人家就地休息。但我欣赏的风景可并不比大家逊色多少。</b></p><p class="ql-block"><b> 从上面俯视那薄雾缭绕的小山村,黑瓦白墙,三三两两的点缀在一片欣欣向荣的绿地上。远处延绵不绝的山峦,起伏不均,远近不同,极像画中的渲染手笔。灵山的妙处不在高,也不在秀,而在于山回路转之间突然横亘在你眼前让你心生敬畏却又忍不住想接近的山势,在于她的不饰雕琢和古朴,在于伫立于山顶可极目远舒的磅礴山景和千亩梯田。</b></p><p class="ql-block"><b> 零星点缀在山间陡峭的山崖间的小溪流,虽没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气概,但‘细水长流’也别有一番风味。我用手鞠了一捧,冰凉的感觉让我本来因为晕车而混沌的思维状态,变得很清醒。这不得不让我叹服这灵山,不愧谓之灵啊。抬头看,可以看到一大片云霓之中露出尖尖一角的山峰,这场景像极了蓬莱仙境。这次我是亲眼所见,而非电影摄影。我简直还以为自己出现了幻觉,在这惊叹之余,不得不佩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b></p><p class="ql-block"><b> 我虽没登上灵山,但我在村民家里呆了三个多小时,吃了一顿地地道道的农家菜饭,笋丝蒸腊肉,蕨菜炒鸡蛋,主人自己种的新鲜白菜和萝卜,那口味,比家里的山珍海味都好吃。更重要的是我感受到了山农的淳朴和情意,我坚持要留下菜金和粮票,他们坚决不让,说,‘你们难得到灵山来,你晕车在此休息,我们灵山人更应该关照。’感恩,我永远记得这戶人家!</b></p><p class="ql-block"><b> 我在山腰村庄里转了一大圈,远看灵山,体会‘不识灵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爬山看风景,说到底也是放松心情。看尽了山和水,树与花,看过了非山似山,非水似水,也能得到些什么,收获些什么。</b></p><p class="ql-block"><b> 此前,因为晕车,作为病号的我,在极其难受之时,感受到了大家的温暖。在我几乎扑倒在地的时候,王老师一直扶着我,到最后一段山路时,几乎是他完全用他的力量把我拉上去的,我心里很感动。还有我亲爱的同学们,一路的帮助,虽然我并没有表现出我有多么感激,但我心里可是十分庆幸,有你们这么一帮可敬的同学。</b></p><p class="ql-block"><b> 如果,还有机会的话,我一定还会跟你们一起上灵山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丰蓉沉默了。那天,自己走在前面,王也平断后,这个故事,他没有说。但他处理得果断,没有拖泥带水,最后竟然也可以有意外之喜。那可亲可敬的灵山村民,应该记下这美丽的一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邓巍写的《灵山行》后记:</b><b>灵山之行,一次心的自由之旅。让我们亲近自然,多一份陌上花开缓缓归的清欢;我们亲近友情,沉浸于浓浓的芳香中,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心灵更加亲近,那温暖的感觉真好!</b></p><p class="ql-block"><b> 这厚厚的一叠,让人又沉浸在那山间的云雾之中,丰蓉,王也平的脸上似乎都有一片红云。吴梦月也看得呆了。</b></p><p class="ql-block"><b> </b></p> <p class="ql-block"><b>  丰蓉这才发现,王也平眼圈有一点淡淡的青影。他这两天的确很辛苦,作为班主任有很多不为人知的考虑和担心啊!</b></p><p class="ql-block"><b> 她忽然想起了在灵山山腰,梁宇红脚崴了,她背着梁宇红,问:“为什么在山上大家会起哄叫我唱《智斗》呢?”梁宇红抿着嘴唇,笑着不语,再三追问,才说:我们也不知道,听说是王老师暗地吩咐的。这让丰蓉大吃一惊,百思不得其解。为何一定要唱《智斗》?谁能知道丰蓉是阿庆嫂老师的秘密?她忽然有一种说不出的预感,联想起昨夜里听到二胡声的疑虑,脸上额头有点发热。这是一种怎样的暗示呢?</b></p><p class="ql-block"><b> 隔天早晨,邓巍拿着一叠照片,欣喜地说:“丰老师,你看……”这是前天在灵山拍的照片,每一幅图片下,邓巍都配上了题诗:团团云雾露出的山影,题句是“岚气扑眼来”;翠竹林里露出的红雨伞,题句是“空谷传足音”;湿漉漉的山石——“雨过山更润”;两座人形的大石头——“猜猜我是谁?”;有些凭诗句可想而知——“看取秀色净,岂能不静心?”;还有——“青翠满山间,峰峰绿犹然”…..</b></p><p class="ql-block"><b> 丰蓉的目光里不断闪过惊喜,这些定格在照片上的风景会唤起人的多少诗情?邓巍指着最后一张照片:“你看,千年等待!”这是一块状似卧牛的巨石,为何取这个名呢?邓巍再次说,你再看看石头上刻的字,丰蓉仔细辨认,上面的字,歪歪扭扭,细细读来,大吃一惊:</b></p><p class="ql-block"><b> 丰城信士李克辉,独力捐资修造石阶,从山脚到山顶,历时两载,石匠师聂某镌刻于乾隆甲申年。</b></p><p class="ql-block"><b> 这不就是我们在登山时,面对层层石级,方便旅人而发出的疑问而没有找到的答案吗?这就是答案。</b></p><p class="ql-block"><b> 丰蓉找到历史年表,经过推算,乾隆甲申年是公历1765年,距今已有二百余年了。李前辈捐资建此石阶,上千块麻条石,从山脚垒到山顶,何等不易。这层层石级,造福了多少灵山人,打柴种田,省却几多攀岩磨肘之苦;又方便了多少旅游者,减去多少蜿蜒曲折之辛。是石匠师聂某要让后人知道李克辉的事迹,没有立下高大的石碑,只在山边大石上刻下了李前辈的善举,没有漂亮的书法,没有华丽的词语,似乎很平常,却显示出动人的力量。这位李克辉先生,做了这么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却不肯为自己立下一块石碑写一段文字,如果不是聂石匠师的感动,也许就是一个千古之谜。丰蓉陷入了深深的思索。</b></p><p class="ql-block"><b> 邓巍的脸上显得很凝重,这是一种有了对人生较深体验的成熟,说:”如果早一点远足。早一点发现,也许我们的作文可以写得更好。”他指的是上周的作文比赛。</b></p><p class="ql-block"><b> 丰蓉点点头,问:“那你有什么样的好立意呢?”</b></p><p class="ql-block"><b> 邓巍说:“我会产生联想,我们的老师不就是甘做那那通向峰顶的石阶吗?他们为我们付出,就如同李克辉先生那样为山民为我们铺路……”</b></p><p class="ql-block"><b> 那一瞬间,邓巍的讲述让丰蓉激动万分,她想起了自己的许许多多的往事:山村小学那本他编写的教材,那把自制的教学算盘,那些大学里上过课的老师……他们,当然还有自己,都是在做着一块块铺路石的工作。所有的老师都是在做这项工作。我们的学子将来会理解,莘莘学子也一定会理解!</b></p><p class="ql-block"><b> 她建议邓巍把他的发现和理解去告诉同学们,也把他的灵感和畅想和大家一起分享。</b></p><p class="ql-block"><b> 就在这时,她无意中瞥见,对面的教学楼窗前,王也平伫立着注视着她。</b></p><p class="ql-block"><b> 课间休息时,从办公大楼往外看只见校园的报廊里人头攒动,学生们在看新一期的手抄报,这是第二期了,这是丰蓉来实习的重要实践。她喜欢这些学生们自己编写撰稿的小报,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固定的活动了。每月一期,由每个班每个小组负责,这样下来,平均每个学生都能有机会展示自己:诗歌,散文,杂文,不拘一格。这些手抄报,名称各异:《新星》《青春》《芳草地》《对岸》等。</b></p><p class="ql-block"><b> 丰蓉最喜欢的就是《对岸》,这不仅仅是因为是高一(2)班编的,更有她内心世界的共鸣。“我渴望到河的对岸去……妈妈,我长大的时候,要做这渡船的船夫”,她现在就是船夫啊!摇着桨,唱着美丽的歌谣,和这群可爱的学子们一起驶向那美丽的对岸……</b></p> <p class="ql-block"><b>  五十天了,实习即将要结束了,多快啊!</b></p><p class="ql-block"><b> 是的,一切顺利,初上高中讲台,怦怦直跳的心情平静了。生活有不快也有愉悦,带着伤痛的追求含着向往未来的快乐,如同黄莲和蜂蜜,可以同吃,不会有食物相克。她的实习鉴定上有较多的誉美之词。当然,她要感谢他的帮助。</b></p><p class="ql-block"><b> 周五傍晚,丰蓉外出,在校门口遇见了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年纪不到六十岁,她提着一只瓦罐,那模样,好像要找什么人,问了好几个学生,都摇摇头,正在踌躇,遇见丰蓉,就上前问:“姑娘,问一下,王也平住哪儿?”</b></p><p class="ql-block"><b> 老人说的是方言,明州有十一个县,常言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老人说的就是本地区最难懂的一种方言——广山话。好不容易,丰蓉辨出了她是找王也平的,止步了,说:“您找王老师?”</b></p><p class="ql-block"><b> 老人点点头,说:“我是王一平娘亲。他有好几个礼拜没回家了,我给他炖了点菜来。”</b></p><p class="ql-block"><b> 丰蓉听了这番话,再打量老人,觉得王也平的母亲显得出老,满头白发,那双手显得粗糙,青筋暴突,一看就是干粗活惯了才有的。这种样子在农村里只有老年男子才有啊!闻到了瓦罐里飘出的香味,看着老人眼角堆满的皱纹,丰蓉不由在心里嘀咕:“王老师的母亲吃了多少苦哇!”</b></p><p class="ql-block"><b> 丰蓉把她带到教师宿舍,在楼下喊了声。王也平探身在窗口,看见母亲,又急步下楼,接过母亲手里的瓦罐。老人说:“昂仔,你这几个礼拜怎么这样忙啊,我不放心,来看看,有要洗的衣服我带回去吧。”老人又一叠声地向丰蓉道谢。</b></p><p class="ql-block"><b> 王也平也频频向丰蓉点头致意。</b></p><p class="ql-block"><b> 丰蓉看着母子俩上楼,转身离去。回味着刚刚发生的这一幕,听到了一位母亲情不自禁叫孩子小名的情状,不觉笑了。“昂仔”,蓦地,她的脑子忽地一闪:“昂仔?”这个小名,好像在哪里听过?怎么那么熟悉啊!谁提起过,谁叫过?一时又想不起。</b></p><p class="ql-block"><b> 这又是一个周末的晚上。九点多钟,学生和老师很少的教学楼。寂静,伴随着寂寞。熟悉的二胡声又响起来了,丰蓉侧耳细听,这一次,她几乎要流泪了。</b></p><p class="ql-block"><b> 这不是二胡名曲《江河水》吗?多少个夜晚它曾在山村盘旋,飘过。暮春的花儿凋零了,夏天的鸟儿飞了,秋天的叶儿飘落了,冬天的雪儿化了…那熟悉的乡村生活一幕幕依旧难忘!</b></p><p class="ql-block"><b> 那是怎样的刻骨铭心!她可以忘记那粪尿球的难闻的气味,可以忘记那些寂寞酸疼流着泪的夜晚,可以忘记那红蘑菇的鲜味美味,甚至可以忘记经历了磨难考取大学带来的欢乐,可是,她永远不会忘记这支一直盘旋在她脑海里曲调。啊,它是不是在告诉她,渐渐远去的阿都尼又回过头来,正渐渐走了回来?人生也许有很多巧合,是可以排除的,因为它可能是自己心理的一种暗示。但是不可能有两支同样的曲调“巧合”在一个与他没有过任何交集的人身上。</b></p><p class="ql-block"><b> 想到这里,丰蓉不由得又感到难过了:“他”是他!可是,为什么要否定自己在乡村生活过?是大脑里的记忆消失,还是有意回避她呢?这就是说,有一种可能他的记忆恢复正常了,头脑清醒了,他认出了她?因而在灵山上有意安排唱《智斗》,是一种暗示还是一种试探?怪不得,在来到明州一中的第一天,她有那种强烈的认识他的感觉,现在几乎可以肯定,啊,想起来了,前天,老人的喊声:“昂仔!”昂仔,就是方言“安仔”!诸葛明,不,黄攀不就模仿司马安的母亲的口吻喊过他吗?是的,应该是他!</b></p><p class="ql-block"><b> 可是他为什么要回避我?是不是他不能或者是不敢确定?他是有什么难以言说的隐藏的秘密吗?</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