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天士力控股集团(简称天士力)始建于1994年,<br>是一家以现代中药、化学药、生物药产业为中心,<br>以健康保健产业和健康服务产业<br>为两翼的大型企业,<br>2014年,<br>集团资产由最初的1200万元增值到343亿元,<br>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63亿元,<br>成为我国中药现代化、<br>国际化和兴业大健康的领军企业。<br>探寻天士力的成长轨迹,<br>会发现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用标准与世界对话<br /><br />中药现代化、国际化的实质是中药标准化。天士力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闫希军称,为什么西方人不接受中医药?说到底是对中医药认知工具的不同所致,这需要通过科学实验来建立一个产业标准,把中医药的经验科学体系转换为现代科学体系,才有可能达成对中医药科学的共识。他还认为,中药标准国际化要以我为主实行两手抓,一手抓创新,一手抓推广,按国际公认的GAP、GEP、GLP、GCP、GSP和GMP标准加以推广,以期国际认可我们的中药标准。<br />基于这些认识,经过多年的练内功、攻难关,建立了由研发(GLP)<br />——药材种植(GAP)——有效组分萃取(cGEP)——制剂生产(cGMP)——临床研究(GCP)——市场营销(GSP)等每个环节标准构成的现代中药产业标准体系。这一整套现代中药标准体系,称得上是天士力自主创新、系统创新的产物。</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没有围墙的研究院<br><br>天士力的创新能够如此出类拔萃,在于有一个庞大而完善的研发体系作支撑,“开放式系统性的创新模式”是这个体系的显者特征。<br>天士力研发体系的主体是天士力研究院,研究院设有现代中药、化学药、生物药、保健食品及保健用品、水科学、临床医学、药理毒理、药政法规、国际注册等多专业、多门类的研究机构,覆盖了基础研究新药开发——产业化研究——工艺改进的各个环节。天士力富有激励性的业绩薪酬、知识参与分配机制以及企业发展愿景,吸引了国内外的各路人才加盟,如主持科研工作的郭治昕,是留学德国、颇有建树的药理学博士;集团副总裁孙鹤曾任美国FDA计量临床药理学首席科学家、最高级别评审官,为我国“千人计划”引进的海外高端人才……如今,天士力研究院的科技人员由初始(研究所)的2人发展到348人,其中博士52名、硕士165名。值得一提的是,在天士力,员工可以自由组合成团队提出创新项目申请,项目通过评审后公司给予资金支持,无论项目成功与否均可再次提出申请。这种自由宽松的创新氛围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员工的创新热情。<br>天士力在加强自身研发体系的同时,用开放思维建设了没有围墙的研究院,以“不求所在、但求所用、成果所有、利益共享”为原则,聘请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作为顾问,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先后与军事医学科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部、日本庆应大学医学部、澳大利亚莫纳什(Monash)大学等10多家国内外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长期紧密地合作关系,形成了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研发平台,搭建了核心机构与外围机构、自主研究与合作研究、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通过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研发平台,天士力不仅获取了行业技术领域内关键的科学基础知识,而且进一步提升了技术研究能力和水平,研发的技术成果具备前瞻性并可以很快转化为生产力。例如,国内首创的组分中药技术研究,一改中药传统的研制方式和方法,开创了新药研发和上市药品二次开发新模式,堪称中药研发的新变革。</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