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护卫艇工作经历!

老海新传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难忘的护卫艇工作经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从扫雷舰调到护卫艇,赴大连接艇返回长涂港,完成角色的转换</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是1967年1月从扫雷舰调到正在组建的长涂水警区炮艇大队一中队632艇任副艇长。命令下达时我正在老家休假,当时并不知晓。休假结束回部队时,领导找我谈话,告诉我已调到护卫艇工作,我感到太突然,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这是一个全新的岗位,对舰艇操纵,航海一点知识都没有,命令已下达,不容讲客观条件,只能服从命令。当时长涂水警区组建炮艇大队,暂编两个中队,还没有部队番号,只称炮艇大队,简称炮大,大队长是扫雷舰九大队副大队长臧玉振调任,政治委员是九大队的邵云峰调任。一中队中队长吴立平,原扫雷舰周口店舰副舰长,安徽人。政治委员邸国华,天津宝邸人。</span></p><p class="ql-block">在我探家期间,接艇部队已经前往大连,我只有只身一人赶往大连。从上海乘民主2号客轮到大连,航程好像好几天。护卫艇是大连造船厂建造,当时叫大连红旗造船厂,因是文革时期,工厂有派性,社会上也不是很平静。接艇部队住在斯大林路5号一幢五层楼里。一中队四艘艇,舷号分别是631、632、633、634。我是在632艇任副艇长,艇长葛安玨是个老兵,江苏泰州人。指导员陈福海,江苏扬州的。枪炮长张金龙,江苏南通的。轮机长郑友冬,浙江人。二中队接艇部队不久也到了大连,二中队四艘艇分别是635、636、637、638。</p><p class="ql-block">当时官兵来自各个单位,但很快形成一个战斗集体,大家情绪很高,一定要圆满完成接艇任务,将战艇顺利开回舟山。我是副艇长,主要负责生活管理,当时是以艇为单位安排伙食,蔬菜等副食品由军需供应站预订供给,粮食凭军用粮票购买,当时主粮按比例搭配高粱米,南方人吃不惯,我和炊事人员想办法加工成高粱粉,参面粉蒸馒头或蒸发糕,这样口感要好些。我和上士常到大连和市场采购物品,现在记不得到过什么地方了。副艇长还负责伙食账的管理和制定账册。虽不规范但也没出差错。</p><p class="ql-block">接艇业务主要是军代表与厂方打交道,设备安装调试要上艇监督学习。平时主要是安排业务学习和政治教育,只有尽快掌握业务技能,才能完成接艇任务。艇下水后,紧接着就是试航,试航主要是在大连附近海区。当驾驶着战艇高速航行时,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自豪感,因在原单位所在舰艇都是低速的,最多10多节航速,现在一下子到了30节,感觉还是挺好的。</p><p class="ql-block">试航结束后,厂方正式将艇交付海军。1967年8月8日,我们一中队四艘艇按序号编队,从大连启程回家,途径威海和青岛各停靠一晚,与8月11日,昼夜风雨兼程,安全顺利的回到了舟山长涂港。(日期记忆不一定很准)</p><p class="ql-block">回到长涂港后,主要是实际操作训练,单艇和编队航行,熟悉海区航道,在短时间内具备作战能力。因当时沿海并不太平,前两年刚打了八六海战和崇武以东海战,其主力就是高速护卫艇。我也进入副艇长角色,学习和实际制定航行计划,海图作业及填写航海日记。并向老艇长学习舰艇操纵。现在都要经过院校培养,当时只有在实践中学习,边学边干。在长涂水警区我们接受的第一个任务,就是驱赶美国电子侦察船。1967年大概在10 月左右,美国电子侦察船在我东福山外领海线附近活动有一段时间,形迹可疑,上级命令一中队派两艘艇前往查看和驱赶。当时我艇随631艇奉命前往,在观通站的引导下,我们艇上雷达也发现目标。到了目标跟前,发现一艘悬挂美国国旗的白色民用船舶,漂泊在海上,船上人员懒散的在甲板上,一点都不紧张。我们低速绕该船航行了一圈,也没发现什么问题,但它在我领海线附近漂泊确实可疑,当时常有这种类型的美国电子侦察船在我领海线附近活动,就喊话叫他们离开,后他们发动机器离开了,我们也返航了。</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调防温州水警区</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68年1月初,上级命令长涂水警区与温州水警区调防,护卫艇随水警区机关一并调防。此时二中队也早已接艇返回长涂港,调防时炮艇大队已撤销,变成水警区直属一中队和二中队。调防时间很紧,要在规定时间交接完毕,临离开长涂前,艇队曾到定海4806船厂上排保养。现在已记不得具体调防日期了。当时我家属刚来队不久,她也和其他家属一道随艇到了温州。也让她领略到大海的风光和晕船的滋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到了温州水警区后,家属安排住在状元桥茅竹岭山上的庙宇里,当时已有原水警区家属住在那里,虽简陋,但总算有了安身之处。我家属被安排住在二层木楼上,楼板因时间久远松动,走起来有点晃动,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晚上睡在床上不能弄出动静来,否则楼下的住户会笑你。艇队停靠水警区状元桥码头,岸上设有中队部,码头俱乐部等设施和机构较全,比在长涂水警区条件好多了。水警区离温州市区不远,温州市是浙南著名城市,比较繁华,曾是民国时期的模范城市。从海岛调防到城市,大家都很高兴。当时的温州因文革还有派性,但总体平稳。</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南下福建轮战,参加战备值班</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正当大家为调到新防区忙着安家熟悉环境时,总部下达命令,直属一中队南下福建半年,暂属东冲护卫艇29大队,参与战备值班。直属二中队调往福建海坛水警区,归属护卫艇31大队建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接到命令后,大家既激动又感到压力,因艇队刚接艇不到半年时间,训练不足,尚未形成战斗力,刚调防还未安排就绪就要离开,没有任何思想准备。当时我家属到部队探亲不久并怀有身孕,把她一人生活在一个人生地不熟环境,我确实不大放心。好在水警区有关部门有周到安排,有老家属们的关心照顾,我也就没有顾虑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具体哪一天南下的已记不清了,反正是接到命令后不长时间就启航了。途径沙埕港停靠一晚上,然后直接前往东冲29大队,停靠东冲码头后,受到29大队领导和官兵的热烈欢迎,我们中队暂编为29大队5中队,29大队是一支英雄的部队,多次取得海战的胜利,著名的“海上猛虎艇”就在这个部队。大队长马干是我们滨海人,是一个老新四军,是海军福建前线有名的战将,蒋匪海军闻风丧胆的人物。(后来晚节不保另当别论)能和这样的部队并肩作战是我们的光荣,我们只有认真地向他们学习,轮战练战,在实战中学习成长,迎头赶上,圆满完成战备值班任务。</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前线练兵,随时准备战斗</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9大队属福建基地三都水警区,驻地宁德地区霞浦县东冲半岛,位于三都澳入口处的右侧,附近有个渔村,码头建在山坡下,大队部在山上,码头舰艇一览无余。我们完全执行29大队的各项制度,尽快投入这个大家庭。主要任务是随时准备战斗,没有敌情时抓紧战前训练,演练战役战术,熟练武器装备操作。熟悉作战海区,进行单艇和编队对敌攻击演练。指战员们练兵热情高涨,战术技术水平提高很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9大队有一个前沿待机点,在闽江口的连江县琯头镇,有两个趸船码头,经常有一到两个中队在那里轮流待机驻防。我们中队也曾两次在那里战备待机出击。65年崇武以东海战后,福建沿海基本没有战事,我们在福建八个月,没有等到战机,失去了实战锻炼的机会,但也是好事,说明我海军实力逐渐强大,台湾蒋军不敢轻易挑衅侵扰,台海也逐渐走向太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南下连江琯头途经蒋军占据的马祖列岛,一级战斗部署高速近岸通过,敌军也不敢轻举妄动。在琯头战备期间,曾组织部分官兵到连江的黄岐半岛,在炮阵地的观察哨,瞭望对面的马祖列岛,岛屿形态和工事建筑一目了然。马祖列岛就属于连江县。现在台湾当局也在马祖列岛设连江县。据说马祖的高粱酒很出名。</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战备执勤,巡逻护渔</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68年9月,福建轮战结束返回温州状元桥,原计划半年,实际上是8个多月,对部队锻炼很大,战斗力和专业技能都增强了。从此部队在温州防区执行常态化战备执勤和巡逻护渔任务。主要是南麂列岛和洞头一带海区。主要是单艇执勤,一星期一轮换,平时在锚地待机,进行战备训练,有任务就出航处理。当时最头疼的是驱赶台湾鱼轮。他们常偷偷的进入我鱼区用拖网捕鱼,破坏渔业资源,往往是观通站发现了,报告作战部门,以后下达命令执勤艇前去驱赶,有时不是一艘两艘鱼轮,而是10多艘,甚至更多。前面赶了后面又来,有时风大浪险,鱼轮吃水深,护卫艇吃水浅,摇摆的特别厉害。特别是台风过后,海面上都是长涌,航行有困难和风险,一会陷入波谷,一会又跃上波顶,有时摇摆达40多度,舭龙骨都现出水面,操纵不当有倾覆的危险,指挥员要下达正确的舵令,操舵兵要灵活把舵。有时被台湾鱼轮折腾的精疲力尽,刚锚泊休息,命令又下达了,“某海区发现台湾鱼轮速去驱赶”,只得拔錨前去驱赶,有时心中有火,会拿台湾鱼轮撒气,让他们在船上列队呼喊打倒蒋介石的口号,并让他们烧掉国民党的旗帜,当然这种做法不妥,也是个别发生的现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除了正常的战备训练和护渔巡逻,有时也会有意外任务,记得是1970年还是1971年的夏天,接到上级通知,舟山基地司令员马龙,要到我艇考察并随艇出海。我是艇长,副中队长黄龙生跟艇指导,具体考察什么科目也不知道。上午马龙在一个参谋的陪同下登艇,随即我们离开码头,航行到洞头以南海域抛锚吃午饭,我和黄副队长陪同马司令用餐,四菜一汤,吃饭气氛很融洽,饭后他同战士交谈,休息一会我们就返航温州了,来回航渡途中进行了全艇战斗部署演练。现在我已记不得当时马司令安排什么考察项目,马司令说了什么,至今也不清楚什么用意。马龙原兼任东海舰队副司令,后来当了舰队司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于1971年10月调到快艇十六支队,在护卫艇近5年时间,和战友们亲密无间,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这一段经历铭记在心。五十多年了,战友们当年英俊潇洒、生龙活虎的面容永远刻在我的记忆里。当年我也年轻,有我开心的往事,有使我永远忘不了的伤心事,也有至今都后悔的囧事或错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妻子在温州先后生育三胎,其中第二胎是个男孩,由于生产期间可能是接生处理不当,在出生六个小时后,因喉咙里有痰液呼吸不畅而夭折。现在想起来是不该发生的事情,当时由于年轻不懂,致使我一生没有男孩。当时护士把孩子尸体放纸箱里送到卫生所后面的山上处理了。我现在常在潜意识里认为孩子后来又活过来了,被附近村民抱回家养大了,这是美好的幻想,如真是这样我也无憾了。我所以写这段文字,是因在我任艇长期间发生的,我难以忘怀,也算我对这个短暂来到人世的孩子的追思,他毕竟是我的血脉,他替我永远的留在温州了!</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我的护卫艇战友,大多数都失联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67年大连造船厂接收护卫艇,632艇指导员陈福海、副艇长祁崇敦、枪炮长张金龙在驻地合影,大连市斯大林路五号楼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航海班三战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操舵兵潘建新,后来成了基地司令少将军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航海班长边顺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操舵兵泮兆南,湖南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五十多年后又联系上的原632艇25炮兵陈益忠,他现在福建福州</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长涂水警区炮艇大队组建时的大队长臧玉珍。看名字以为是女性,其实是大胡子山东汉子。</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原一中队631艇长郑长美,最近才有了微信联系,福建长乐人,现年已87岁了,祝健康长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原631艇徐长根,是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曾到北京出席代表大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这张照片拍摄于1968年夏,当时家属住在温州水警区毛竹岭山上,艇队南下福建轮战。家属留守在山上,彼此相互关心相互照顾,亲如姐妹。照片中是政委邸国华家属王淑芝,共产党员,是家属中的老大姐,热心肠。左为631艇长郑长美家属陈月华,福建长乐人,为人和善。右是我家属郝桂花,她刚随军,并怀孕在身,她常在陈月华家里吃饭,得到她们的热心帮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我的家人们,</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在温州水警区护卫艇直属一中队632艇任艇长期间与老伴在温州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在632艇期间,家属住在状元桥毛竹岭山上的庙宇里,我的大女儿和二女儿在这里出生。这是我们和大女儿的照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这是我的两个女儿,她们都出生在温州状元桥海军卫生所,也算是温州人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1967年1月探家是和妻子合影,后来到大连接艇时,在大连东方红照相馆影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68年10月我妻子生大女儿,我母亲来温州照顾我妻子做月子一个月,在温州状元桥照相馆照了这张像。当时中队刚从福建轮战回来不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1, 1, 1);">以下图片来自网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护卫艇部队的雄姿</b></p> <p class="ql-block">70年代前海军的当家主力——62型炮艇</p><p class="ql-block">中国第一型国产驱逐舰051型到1971年最后一天才入役中国海军,虽然我们在50年代从苏联买回来了号称“四大金刚”的4艘2500吨级“鞍山级驱逐舰”,但是当时家里穷不舍得让这些宝贝参战,更多的是为海军培养人才,而真正撸起板砖冲上前干架的是那些几十吨的小炮艇。而时间进入60年代,前面建造的小炮艇已经不能满足海军的使用需求了,所以海军便要求设计一种便宜、好用、吨位更大的炮艇,而在1958年设计的0109型便成为得到了海军的青睐,当时各船厂进行技术交流,各厂也拿出了各自的设计方案,在0105、0108、0109、0111是个型号参加展示后。最后基于0109型改进的0111型最后成为最后的花魁,针对0109型做出一些火力配置的改进之后最终在1963年7月正式命名为“62型高速护卫艇”。并且成为中国海军史产量最大一型舰艇,先后的总产量高达391艘,其中对外出口93艘,自用298艘,并成为海军在60年代的当家主力。</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源于0109型的改进型</p><p class="ql-block">都说62型是在0109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那到底有哪些改进呢?在武器配置上,0109型炮艇是舰尾双联装57口径和37口径舰炮,0111型主要是将0109型舰首的57炮换成了37炮,把两侧的450毫米鱼雷发射管给拆除了,将空出来的吨位和空间安装2座25口径的防空炮。这样把吨位从0109型的130吨给降到了115吨,航速更是提高了0.5节。由于海军当年的主要任务是近海巡逻、护航、反渗透,所以对火炮的需求才这么大,宁愿拆了反舰用的鱼雷也要装火炮,毕竟对手的实力也不大,很少有用得上鱼雷的地方,还不如拆了装上火炮实在。由于该型舰的子型号比较多,在不同地方也是有着不同的内部设计差异,但不变的就是它的火力。</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在动力配置上和前型一样,一开始都是采用4台苏制M-50Ф-3型高速柴油机,上一期说过,虽然改型发动机功率比较大,但这款发动机的寿命比较短,只有350小时,本身苏联是用在高速突击的鱼雷艇上,本就不打算用多久。但是装在用于巡逻的62型上就有问题了,巡逻是到处跑,路程比较长,350小时的寿命实在太短,所以在后期建造的16艘“0111乙型”上再次采用“55甲改”4台苏制M-50Ф-3型高速柴油机+2台3Д6/12型低速柴油机的动力配置,使得这一批“62型”的最大航速只有21节。后来为解决动力系统的问题,还从联邦德国进口了200台功率达1300马力的MD-820DB型柴油机,后来安装德制发动机的炮艇被称为“0111丙-2型”,在试航的时候曾飚到30.2节的速度。不过速度太快也带来其他的问题,由于吨位太小,在高速航行的时候艇尾出现了较大的波峰,不仅影响操作和适航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推进效率,不过后来通过在尾部增加压浪板解决该问题,使得最大航速飙升到30.5节,这个使用经验是海军在实践中积累出来的。</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62型的正式定型与反潜型</p><p class="ql-block">从0109型到0111丙-2型海军在建造使用的经验不断积累,同时在设计上也部分沿用前面积累的成功经验,在0111丙-2型之后设计的“62型”基本已经稳定下来,于是出现了0111丁,也被称为0111D型。不过早期海军“D、G、Z”等母并不是现在的循序排列下来的方式,而是汉字拼音的首个字母,“D”指的是定型,“G”指的是改型,“Z”指的是指挥型。这样命名方式我们在后来的051型驱逐舰上也能听得到。在0111D型上,对海搜索雷达成为了标配,这是向苏联引进的一款对海搜索雷达,虽然在当时已不算先进,但起码能增加海军护卫艇的战斗力,光是这点就能让海军高兴半天了。而且在发动机的位置上也做出了修改,由于涉及到了从苏联原装进口、自己仿制苏联的、从德国进口的3种发动机,所以在定型舰上改为通用型,使得3种发动机可以互换,降低了后勤的维修难度。正因为成功定型,所以定型舰的产量也是62型当中最大的,据统计,黄埔、大连、桂江三个造船厂总共建造213艘,占了海军自用的71.5%。</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到了60年代末中苏关系进一步恶化,而帝国主义也加强对中国的封锁,当时渤海海域多次发现不明国籍的潜艇,但自己手中的037型猎潜艇数量不够,于是为了加强手中的反潜力量,海军在技术相对成熟的62型的基础上推出了反潜型,称之为“0111S型”。既然是反潜,那最重要的就是搜潜,艇上安装了固定式和升降式两种声呐,这两种声呐主要是针对舰艇在高低两种航速时发展而来的,升降式声呐虽然探测得更远,但是,一旦航速超过18节,自身发动机的噪音就盖过海浪的声音,所以只能在低速下使用。而固定式就是为了在高航速航行时没有声呐用。在反潜武器上为前二后一的5管火箭深弹发射器。不过这样的配置只建造了2艘,因为武备太多影响到了其他方面的性能,所以在建造2艘之后在第3艘开始换掉一些设备,只保留前甲板的2座深弹发射器,声呐也只用一种,至于说用哪一种就看海军的需求了。反潜型共建造27艘,对当时对海军反潜兵力有一定的加强。</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海上猛虎艇”扬威四海</p><p class="ql-block">在前面50年代,海军针对海峡对岸的军事行动中经常出现小艇打大舰的情况,这似乎成为人民海军的传统,62型也同样继承了这一优良传统。不过由于服役时间较晚,参战的次数不多,但由于针对的是对方的正规主力舰船,所以战果还是相当惊人的,其中62型打出威名的战役就有“八六海战”和“崇武以东海战”。在1965年8月6日凌晨,对岸的“剑门号”和“章江号”到广东汕头偷袭,被海军所发现,4艘62型配合鱼雷艇主动出击,海军发挥了夜战、近战的优势,用大量火炮不断压制“章江号”,经过1个多小时的战斗最终将300多吨的“章江号猎潜艇”击沉,随后继续用炮火压制“剑鱼号”,为鱼雷艇吸引火力,给鱼雷艇创造雷击条件,最终鱼雷艇打出去10枚鱼雷,命中3枚,这艘满载1300多吨的猎潜艇最终沉没。这就是海军史上著名的“八六海战”。</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继承前型英雄舰舷号的588</p><p class="ql-block">在同年的11月13日,在福建崇武岛东边的海域上,6艘100多吨的62型护卫艇对战海峡对岸2艘300吨级的猎潜艇,这次双方的总吨位是非常接近的,但海军有着数量的优势,在经过海上的高速机动穿插,凭借这小口径高炮射速快的优势不断向敌人喷射怒火。在战斗中海军576艇遭到围攻,被命中2发76口径的炮弹,导致多名指挥员伤亡,为了尽可能的发挥自己的优势,海军决定先攻其一处,对火力较弱的“永昌号”发动攻击。这样的战术很奏效,“永昌号”很快就被击沉,之后永泰号也疲于奔命,要不是跑得快逃到岸炮的支援火力范围,受到重创的它肯定也能被击沉。这是就是“崇武以东海战”,是62型炮艇扬名的两次战斗。</p><p class="ql-block">结语:</p><p class="ql-block">62型护卫艇虽然吨位不大,知名度可能也不如驱逐舰,但是在60、70年代是海军绝对的当家主力,是海军近海防御的支撑力量,它们用自己瘦小的身躯扛起共和国近海防御的重担。今天我们拥有了万吨大驱和大型航空母舰,但我们不应该忘记曾经为守卫祖国海疆的这些小炮艇,在中国海军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同时从这些小炮艇到今天的万吨大驱我们也见证了海军的成长发展与祖国的繁荣富强,这些崭新的军舰可以从前辈的手中接过守卫祖国海疆的大旗,最后祝福中国海军未来越来越好、祖国的明天更加繁荣富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