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九十年代我到马场乡参加为期一年的帮扶工作,其间大都住在乡里。有这么一篇日记。</p> <p class="ql-block"> 听乡教办讲过农村贫困家庭的一些事,时间转眼也快到了六一,决定约乡教办的肖玉泉站长和乡小学的王维校长去走访贫困学生家庭,而其中先想到的是沟底箐村组的吴杰敏家。</p><p class="ql-block"> 沿山脊山路走了一个多小时后开始下坡,路象折了腰似的直接扑进了林间沟谷,在闷热的晴空下,山谷林木似乎都被酷热的空气凝固了,潮湿还伴着蝉虫的嘶鸣,而越往下,嘶鸣越盛。奇怪茂密的林间不见飞鸟,哪里有什么鸟鸣林更幽的意趣,让人烦不胜烦。</p> <p class="ql-block"> 王维说吴杰敏这丫头瘦精精的,个还高,成绩嘛马马虎虎,就是不喜欢和同学说话。她的父母离家出走,她就挨着爷爷奶奶家住,家境贫困,交书本费都恼火。</p><p class="ql-block"> 沟底箐组在名副其实的山沟里头,顺湿滑的石块小路走了近半小时,才在犬牙交错的山凹里看到散落的八九户人家。好不容易见到一位背箩上坡的妇女,指着一半截房屋说那就是吴家。</p> <p class="ql-block"> 吴家真是贫困呀,房屋几成屋架,左边的屋宇盖着几块白色的石棉瓦片,瓦檐下摆着张床,右边的墙已经倒塌,仅剩下黑色的木架了。院里白石青苔,若不是黄狗的吼叫,还以为是到了某个废墟前。女主人招呼我们进屋:“狗不怕的,咬到你我负责嘛”。女主人是个弯腰驼背的老太,脸色黑黄,但精神很好。老太说我就是吴杰敏的奶奶。</p><p class="ql-block"> 屋前有两棵高大的梓木树,枝叶繁茂,老太从黑屋里弄出两条长凳子来。说:“我十几岁到这儿,就有这两棵树,到现在都有五十多年了”。又随手指一下面前的包谷地:“那原先的一户人家搬走了,房子垮了,那片石头就是李家的屋基”“门前这条沟我来时就这样,除了发大水,从来就没有水,吃水要到滴水岩去担,离这有几里路”。</p> <p class="ql-block"> 老太说话的时候把一缕棕麻捏在手上,把一块纤维布覆在上面,用针线钉起来,象纳鞋底一样地拖拽。身后的黑洞洞的屋里,也有个老者在借着门外的光用棕麻扎着什么,老太说:“这是做背条,明天赶场,卖两元一根”,“卖贵了没人要,就是换点盐巴钱”。</p><p class="ql-block"> 虽近七十的老人,但老太口吃清楚,老太指着那几根木架,继续说道:“那间屋是老大的,前年被冰瀑打垮了,没有钱修,房子没了,现在还是单身。老二前几年帮人打工,被几根钢筋扎在肚子上,外面看不出,到医院去,医院说肠子被扎了几个洞,现在做活路不行了。老三家两个人赌气出去了,到哪里也不知道,也没有哼一声,四五年了,丢下两个娃儿给我,要吃饭要读书。娃儿说光吃包谷不长肉,我就说让你爸拿米来。”老太一激动,脑门上青筋就冒了出来,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何以在这山沟里生活了五十年,环视这眼前环境仍居住的六七户人家,感到帮扶工作的艰巨,任重道远。</p> <p class="ql-block"> 告别老太,出门上坡,老远了,突然听见老太在沟里喊:“肖站长,他们让我交了书本费,是不是多交了5元,给我问问”,而其时,减免吴杰敏的书本费用就是我和肖站长王校长他们正在谈论的话题。</p> <p class="ql-block"> 六一马上就要到了,昨天刘乡长在乡政府门口遇到我,说学校没有多收吴杰敏的书本费,学校已经同意全额免除吴杰敏的书本费,乡里已着手吴家房子的维修问题。我嘴上说好,心里却在想着这漫长的五十多年将会发生什么样的转变。今天厅里送来了一些“六一”儿童节慰问品,有书包文具,体育器材,一套高音喇叭设备,还有部分贫困学生的助学慰问金。厅里同志们一大早出门,到中午时才赶到乡里。在捐赠交接会上,王维红着眼睛有些语噎:“感谢厅领导,感谢厅里的同志们,这么多年,我们还是第一次接受到这么多的捐赠,这套高音喇叭设备是学校多年的夙愿”。那套喇叭是厅里的同志按学校意愿费了周折,专门在广电器材公司买的,又一路用人抱着,生怕路上颠簸有什么闪失。吴杰敏作为贫困学生代表参加了捐赠会,低头垂泪领受了给自己的一份慰问金和书包文具。她的奶奶也来了,老太说了好多感谢的话。</p> <p class="ql-block"> 下午六点厅里的同志返回后,我和肖站长又到学校里去,想和王维聊聊明天的六一活动,学校的操场上空无一人。当我们走到操场中央时,突然间高音喇叭就响起了《少先队进行曲》,曲子激昂地响彻在学校的上空。抬头张望,喇叭已挂在教学楼的屋檐上,王维远远的在教学楼的走廊上向我们招手。王维似乎是用喇叭声来回馈我们,给我们一个惊喜,而他自己正兴奋于这曲子带来的气氛之中。</p><p class="ql-block"> 我的心忽地热起来。我掩饰不住情绪,伴着进行曲向前走,也走进激越热情欢快的气氛中去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