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春光,播种希望,乐享成长。4月16日晚上7:00,理化生组导师团队和老师们继续走在共同学习的路上。本次培训的主题是教学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今晚我们将学习《以行动研究为特色的教师教学研究》。 晚上的活动由曲阜师范大学胡象岭教授主持。胡教授首先对教学研究进行了阐述。他说:教师应成为研究者,在教师教育界已成为一个共识。也为广大教师所认同。然而,一线教师要做什么类型的研究?根据教师工作的实际。我们认为,教师主要应该做行动研究。那什么是行动研究?严格地说来,这个行动研究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研究方法。而是一种教育研究活动,是一种教育实践者密切结合本职工作,综合运用各种有效方法的研究,是直接推动教育工作的改进为目的的教育研究活动。一般说来,行动研究,有三个基本特征。第一个特征,是为行动而研究。也就是说,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实践的改进。第二个特征,是对行动的研究。研究的问题来自于教师自己的日常工作。第三个特征,是在行动中研究。也就是说,研究的环境就是教师工作与其中的实际环境。教师作为研究的主体。研究的问题来自教师自己的日常工作。研究的目的是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推动实践的改进。 那么到底怎么来做行动研究?科学研究,对教师成长意义何在?邀请到了北京市八十中学的特级教师姜连国老师。 做为一线教师,姜老师有着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适切的思路,在他的名师成长路上,走出属于自己的教学研究之路。在讲座中,姜老师通过9个示例,将自己一步步的教学研究过程和心路展示给名师人选,给名师人选们指明方向,让名师们对“教学研究”有了新的认识。 姜老师先从“一线教师为什么要作教学研究?”讲起,然后用9个示例阐述了教学研究的历程故事。<br> 姜老师认为我们要有教育理论,更要根植课堂,没有课堂一切为零,还要有一点想法,将理论付诸于实践。行动研究是一线教师最有效的科研路径和成长的重要方式。 将自己的想法付诸于实践,通过对案例的研究,归纳,凝练,提升出合作的思想、理念、策略、流程方法。 做为名师,不仅自己要做好教学研究,还要引领其他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姜老师通过示例9给我们提供了研究思路和方向。<br> 姜老师是中国教育电视台“同上一堂课”的主讲教师 讲座之后,姜老师和名师人选们进行了交流,将他在遇上不明白的理论后常说的一句话:这本书在哪里卖?我可以从哪里学到这方面的知识。与老师们共享,希望老师们多读书,多记录,多思考,多实践。<div><br></div> 胡教授对姜老师的报告进行了总结,姜老师三个小时的报告信息量很大,毫无保留的讲述了他的研究和论文创作经验。姜老师在报告中分享的案例,整体来看是内容丰富的教研叙事,讲述了他做教学研究和创作的故事。这些教研故事是“教研促进发展”的生动案例。从这些案例中大家会有很多不同的领悟和收获。从姜老师的教研故事中感受到他的强烈的发展愿望和执着追求,姜老师对新理论新方法的敏锐,非常有效的教研模式。这个教研模式是善于读书,细致观察,扎实实践和深度思考相结合。姜老师的教研故事给予我们很多启迪。感谢姜老师精彩的报告。 9个示例,9个研究方向,都值得名师们去思考和实践。姜老师作为一线教师,对于专业成长有着清晰的认识和定位,立足课堂,深度思考,开展一系列的教学研究,从课到文,从文到题,步步深入,衍生出系列成果,给了老师们很大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