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思念——写在母亲去世十周年

萍水相逢

<p class="ql-block">  今天是2022年4月16日,农历三月十六日,是母亲去世十周年祭日。一大早在“刘芳百世”家族群里看到二哥制作的《影像中的母亲》美篇,翻阅着一帧帧母亲生前与家人的合影,母亲的音容笑貌再次浮现在我的眼前,我怀着异常沉重的心情追怀往昔的岁月,一种深深的思念萦绕于心——</p> <p class="ql-block">我的父亲母亲。</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12年4月6日(农历三月十六日)母亲走完了她八十岁的人生旅程。带着对疾病的痛苦无奈,带着对儿女们深深的眷恋,她走了。。。</p><p class="ql-block"> 时光飞逝,十年来,岁月模糊了我的许多记忆,时间也冲淡了我的许多伤痛。原以为自己对母亲的记忆也会在日复一日的时间轮回中支离,在年复一年的岁月蹉跎中破碎。但是,在十年如水般流荡的时光里,关于母亲的记忆却被冲洗得更加清晰,更加深刻,更加厚重。母亲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甚至走路的姿势,都会在点滴时光的间隙,闪现在我的脑海里。</p><p class="ql-block"> 母亲自幼是个苦人,她生于1932年农历正月17日,她是外婆第六个孩子,也是最小的。母亲从小失去父亲,因为家境贫寒,三岁时就随外婆逃荒到了山西的岢岚县,靠挖野菜吃糠窝维持着生活,五六岁时又逢日本人进攻晋中平原,整天和大人东躲西藏,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从小受尽了磨难。</p><p class="ql-block"> 自从嫁给父亲后,母亲的命运得以好转,因为父亲是一位有责任心有爱心的男人,又是公职人员,有固定的工资收入,奶奶也是一位勤劳善良的老人,所以母亲过门后只管操持家里的活,不用参加集体劳动,也不用管自家地里的农活,有奶奶一个人干就行了。母亲先后生了我们兄妹四人,日子过得殷实而又温馨,母亲自己也感到幸福美满。可是这样的好景并没有维持多久,母亲在37岁那年(1969年),晴空霹雳,父亲因病突然间去世,当时家里剩下我们老的老,小的小,最老是七十多岁的奶奶,最小的是刚过百天的妹妹。我和二哥都尚未成年,只有大哥成年而得力,但是远在西藏部队服役。时年正遇文革混乱时期,给大哥拍去的加急电报、写去的家书都被部队积压了。面对这种突如其来的灾难,当时只能母亲一个人去面对。记得那时父亲在西安住院期间,母亲一个人带着襁褓中的妹妹随父亲单位的同事去了西安,在去了不到一个礼拜的时间后父亲就撒手人寰……</p><p class="ql-block"> 在返回的路上,母亲一手抱着妹妹,一手提着父亲的骨灰盒。。。。(写到这里我声泪俱下,很是心酸。。)那时候我们年幼无知,根本领悟不到母亲当时的那份心酸和难受,只是懵懵懂懂的看着大人哭,我们也跟着哭。是母亲一手处理完了父亲的后事,当时亲朋好友无不赞叹母亲的坚强和能力!</p><p class="ql-block"> 母亲是个强人,父亲去世后,尽管母亲悲痛万分,痛不欲生,但是看着我们这老的老,小的小一大家子,横下一条心,一定要把我们兄妹几人抚养成人,把年迈而老年丧子的奶奶养老送终。于是从没有参加过农业社集体劳动的母亲,跟着生产队下地劳动了。七十年代初期,不参加集体劳动就没有工分,没有工分就没有口粮,我们家老小五口人,只能靠母亲挣工分来养家糊口。记得那时候的母亲既要参加集体劳动,又要照管自家的几分自留地,还要给嗷嗷待育的妹妹吃奶,我和二哥也只能是放学后帮家里干点活。我们家五口人吃饭,靠母亲一个人挣工分,显然是不够的,并且我和二哥还上着学,于是聪明能干的母亲利用家里奶奶的手艺和我放学后的闲余时间磨些豆腐、酱油和陈醋卖给当时的公社和学校,赚点零花钱,以此来聊补家里的困境和我们的学费。</p><p class="ql-block"> 母亲是个善人。怜弱济贫是她一贯的美德。多年来,她自己也是个弱势群体,可是她对邻里邻居乡里乡亲亲戚六人总是那么的关照,哪家开口借钱了,自己手头没钱也要和外人借上满足人家,看到哪家穷,自己不吃也要给人家送。记得70年代农业社时,母亲跟着生产队劳动时,中午不让回家吃饭,都是自带窝窝头,母亲看着那些壮劳力的人带的窝窝头不够吃,就把自己省下来的让给人家吃,自己饿肚子,那时候我们都不理解母亲的做法,我经常问母亲,自己窝窝头凭什么要给他们吃,母亲总是和蔼的说:那些年轻后生吃不饱没劲干活,我吃多干不行,还是让他们吃吧。后来懂事了,也看到母亲在众人面前的口碑才慢慢的理解和读懂了母亲。</p><p class="ql-block"> 母亲是个明理公道的人。在家里门外母亲是一个处事明理公道的女人。母亲刚嫁给父亲时,大哥11岁,母亲算是他的继母,当时家族里和村里人都担忧大哥会受后母的气,可是时间和母爱证明了一切!母亲对大哥无论是幼年时期还是成年后一直是与对待我们一视同仁,以至在大哥心目中也一直把母亲当做自己至爱的亲人,在亲病重期间,年近七旬的大哥放下儿孙从宝鸡跑回来和我们一起守护在母亲身边,服侍着老人家。母亲在她娘家那面兄妹们中是排行老小,可是她面对舅舅家的一些家事敢于直言指责大舅,为三舅家的孩子主持公道,为此曾得罪过不少亲人,记得那时我还没有成家,也责怪母亲何必为不干自己利害的事惹人,母亲直言而大声地说:“不公道的事总得有个人站出来说公道话”。在村里和邻里也一样,谁家有什么大事小非,他们也总是习惯和母亲拉话,讨个主意甚至让母亲出面处理和事。所以母亲虽为女人,但在街坊邻里中有着很好的威望和口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母亲是个节俭的人。节俭是母亲一贯的美德,无论是年轻时期还是步入老年后,无论是生活条件多么宽裕,母亲从不浪费一粒粮食,一根线,过日子都是精打细算,对吃的穿的用的都十分克俭,剩下的饭菜都舍不得倒,吃了一辈子粗茶淡饭,我们穿下来的衣服她都要做二次利用,家里用的锅碗瓢盆都是五六十年代父亲手上的。就连洗衣服用过的水也要用来搽洗地板,为此,我们常和她开玩笑说,“妈妈都像你这样节约,市场和商店都的倒闭,中国不用愁缺水”,她总是哈哈一笑,“我习惯了,舍不得浪费东西”。</p><p class="ql-block"> 母亲是个豁达的人,在我的记忆中,母亲对人对事想事情,看问题都能表现出一种豁达乐观的姿态,包括最后那次得病。本来母亲虽年近八旬,但精神状态也一向很好,自己对活到九十岁也充满自信,可是谁也没想到做了一个胆结石手术取样活检为“胆囊癌症晚期”,当时我们都无法接受这个事实,觉得死亡对母亲来的太突然了,所以我们兄妹几人约好不告诉母亲,也不告诉周边的人。可是尽管一直在吃药输液,但是癌细胞扩展很快,母亲的身体每况愈下,由腹水引起全身肿胀,最后母亲自己慢慢感受到自己的病估计不是什么好病,惋惜哀叹过后反倒安慰我们几家儿女说:“人免不了有一死,我现在看着你们家家都好好过过,走了正好,活得年代长了对你们也是个拖累。”从这些话中足以看出母亲的豁达和对生死的看淡,在死亡边沿没有表现出丝毫的畏惧心理,反倒还在替儿女着想。。。母亲给予我们的太多了!</p><p class="ql-block"> 母亲走了,带着对儿女们深深地眷恋,带着对疾病的无奈去了那个世界,去了她那永远的归宿。我们祈盼母亲在天堂和父亲生活美好,没有疾病,健康,安好!</p><p class="ql-block"> 母亲走了,带着我们儿女们太多的遗憾,太多的眷恋,太多的爱,太多的回忆……</p><p class="ql-block"> 母亲走了,她给我们儿女留下的是无尽的思念和眷恋,更多的是母亲骨子里的那种正直善良、坚韧顽强、逆境图存、尊老爱幼、勤劳节俭的美德,将是我们生活、做人方面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p><p class="ql-block">母亲走了,但她是我们儿女心中永远的精神丰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附二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梦中慈母面,</p><p class="ql-block"> 依然是当年。</p><p class="ql-block"> 谆谆叮嘱语,</p><p class="ql-block"> 句句印心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莫言山高水更深,</p><p class="ql-block">恩大如天是娘亲。</p><p class="ql-block">世上恨无仙药找,</p><p class="ql-block">难留慈母度千春。</p> <h3>2007年侄子刘炜回到神木与家人合影留影。</h3> <h3>2010年夏天兄妹表兄妹与母亲的合影留念</h3> <h3>2011年春节与子女外孙们的合影留念</h3> <p class="ql-block">2012年初春,和母亲最后一次合影。那时的母亲精神状态依然不错,我把老人家接到我金陕小区的房子上,和我小住一个礼拜,孩子们手机随拍时顺手给我和母亲也来了一个镜头,没想到这竟是我和母亲的最后一次同框……</p> <p class="ql-block">母亲一生有胆识有魄力,敢于想大事干大事,把自己的所居所住总要打理的井井有条。记得我很小的时候,尽管生活拮据,但她总是省吃俭用把积攒的钱换门窗,修缮后墙脑畔棚圈。进人新世纪,她离开老家也多年了,自己也年过七十了,但听说人家搞新农村建设,她不顾子女劝说阻拦,自己又回到老家雇的工匠,把原本年久失修,破破烂烂的三孔石窑换了门面,又做了新的围墙。每次回到老家,看着这些绿树掩映的新墙面,我们更加怀念母亲,也更加敬佩母亲不平凡伟大的一生!</p><p class="ql-block"> 母亲的精神伴随着苍山翠柏永存不朽!</p> <p class="ql-block">附:二哥2012年在母亲去世后写的祭母词《送母远行》怀念母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送母远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壬辰晚春,悲风凄云,含泪零涕,送母远行,抬头望处,不见音容,俯首路旁,娘的脚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娘是苦人,自小清贫,幼时丧父,依母傍兄。逃荒山西,颠沛谋生,生逢乱世,磨难长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进入刘门,六十冬春,生儿育女,后继有人。膝下子嗣,金玉双玉,长成二女,玉萍玉英。孙辈有八,重孙续生,子息繁衍,绵延无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母正中年,时逢不幸,我父早逝,家道失衡。奶奶老迈,年过七旬,小妹幼小,刚刚降生。大哥参军,远行戍边,我等年幼,还未长成。老幼数口,孤单无助,母亲刚强,担承重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耕地劳作,务农乡村,中年初学,春播夏种。烈日锄田,汗湿衣襟,夜半浇园,月色照明。起早爬黑,推面碾米,煤油灯下,补旧缝新。豆腐磨浆,剩渣喂猪,淋醋晒酱,赚取分文。我等衣食,浸满汗水,生活点滴,来自牙缝。勤苦劳作,黑发变白,数十年里,历尽艰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抚养子女,供书念字,我等兄妹,读书有成。生活小康,来源稳定,众人提及,不落他人。赡养婆母,恪尽孝道,冷不缺衣,饥不虑贫。数十春秋,始终如一,侍奉晨昏,终近九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敬母高德,风范言行,对人诚实,是非分明。明辨事理,头脑清楚。处事公道,嬴得尊重。怜贫扶弱,充满博爱,己出她出,一视同仁。教育儿女,做人须端,言行一致,重在品行。操持家事,克勤克俭, 老少安排,有条不紊。待人接物,思虑周全,尊老爱幼,和睦四邻。为人着想,不为他赘。淡看钱财,得失从容。顺应自然,遵从规律,淡定生死,豁达人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母亲之艰,流水有知,母亲之劳,众口为证。母亲之恩,终身难报,母亲之德,后继传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母亲远去,我心寸碎,呼儿之声,再也难闻。家祭灵前,哭拜亲娘,春晖暮霭,永记我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壬辰(2012)年农历三月二十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