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茅台酒与红军长征的渊源</p><p class="ql-block">贵州万礼行长征馆:吴世国 2021.4.16</p><p class="ql-block">茅台酒与红军长征的故事名扬中外,热传百年,版本众多,观点不一,上至中南海,下至老烧坊。我本人也是在多个场合被问起红军长征是否真到茅台及茅台酒与红军有什么关系?在不同的场合做个不同的回答,今天跟大家做个小小的梳理。1935年3月10日-3月12日红军在遵义苟坝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史称“苟坝会议”,会议决定放弃攻打打鼓新场,向西南转移,部队分五路向仁怀开进,军委纵队进驻长干山、坛厂指挥鲁班场战斗并命令部队在茅台架设三座浮桥准备西渡赤水河,1935年3月16日-17日红军在茅台三个渡口渡过赤水河史称“三渡赤水”。由此可看出红军是到过茅台,还在茅台镇“大喝三天”, 有人说红军把茅台镇的酒都买空了是怎么回事?红军刚进入茅台时多数老乡都躲起来了,但茅台镇酒香四溢,大缸满屋,有的战士拿来泡脚、擦伤、消毒,懂行的同志早就对茅台酒垂询三尺,大瓢喝酒,走着进去扶着出来,如军事顾问李徳酒放开肚子喝醉了两天,骑马的时候还从马背上摔下来;整个茅台都热闹起来引起了中央军委的高度重视,红军为了保护遐迩闻名的茅台酒生产作坊不受损失,军委政治部分别在茅台镇上生产茅台酒最多的成义、荣和、恒兴三家酒坊门口贴上布告:“民族工商业应鼓励发展,属于我军保护范围,私营企业酿制的茅台老酒,酒好质佳,一举夺得国际巴拿马大赛金奖,为国人争光,我军只能在酒厂公买公卖,对酒灶、酒窖、酒坛、酒甑、酒瓶等一切设备,均应加以保护,不得损坏,望我军全体将士切切遵照。”从这张通告中可以看出红军对民族工业、对知名产品的高度重视。红军将士有幸享用了历史悠久的茅台酒,并曾用茅台酒解乏、治伤,茅台酒支援了红军。</p><p class="ql-block">如下是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所写的回忆录节选,他们对茅台酒仍然记忆犹新。聂荣臻元帅回忆:“在茅台休息的时候,为了欣赏一下举世闻名的茅台酒,我和罗瑞卿同志叫警卫员去买些来尝尝。酒刚买来,敌机就来轰炸。于是,我们又赶紧转移。”成仿吾将军回忆到:“茅台镇是茅台酒的家乡,紧靠赤水河边,有好几个酒厂和作坊。政治部出了布告,不让人进入这些私人企业,门都关着。大家从门缝里看,见有一些很大的木桶和成排的水缸。酒香扑鼻而来,熏人欲醉。地主豪绅家都有很多大缸盛着茅台酒,有的还密封着,大概是多年的陈酒。我们有些人本来喜欢喝几杯,但军情紧急,不敢多饮,主要是弄来擦脚,恢复行路的疲劳,而茅台酒擦脚确有奇效,大家莫不称赞。”曾三将军回忆:“在长征路上,我深深感到脚的重要。道理很简单:长征是要走路的,没有脚就不能行军,没有脚就不能战斗。大家不是听说过‘红军过茅台,用酒洗双脚’的故事吗?这不是假的,因为用酒擦洗是最好的保护脚的办法。”耿飚将军回忆:“这里是举世闻名的茅台酒的产地,到处是烧锅酒坊,空气中弥漫着一阵阵醇酒的酱香。尽管戎马倥偬,指战员还是向老乡买来茅台酒,会喝酒的组织品尝,不会喝的装在水壶里,行军中用来擦腿搓脚,舒筋活血。”杨成武将军回忆到:“奉命转移到茅台镇,著名的茅台酒就产在这里。土豪家里坛坛罐罐都盛满了茅台酒。我们把从土豪家里没收来的财物、粮食和茅台酒,除部队留了一些外,全部分给了群众。这时候,我们指战员里会喝酒的,都喝足了瘾,不会喝的,也都装上一壶,留下来洗脚活血,舒舒筋骨。”萧劲光将军回忆:“茅台镇很小,茅台酒却驰名中外。我们在茅台驻扎了三天,我和一些同志去参观了一家酒厂。有很大的酒池,还有一排排的酒桶。我们品尝了这种名酒,芳香甘甜,沁人心肺,真是一种莫大的享受。有些同志还买了些,用水壶装着,留在路上擦脚解乏。”参加过长征的我军第一位女将军李真后来回忆:1935年3月,我们长征到贵州仁怀县茅台镇。由于长途劳累和暂时甩掉蒋介石军队的围追堵截,大家都希望能轻松一下。当时听说当地酒好,芳香味美,大家很高兴。有的用酒揉揉手脚,擦擦脸,擦过之后,真有舒筋活血的作用,浑身感到痛快。同志们喝了酒后,长途行军的疲乏全消失了,因风寒而引起泻肚子的同志喝了酒也好了。”当时,国民党在报刊上发表文章,污蔑红军在茅台酒的酿酒池里洗脚。时任国民参议员的黄炎培先生,嘲笑国民党反动派的无知,挥笔写下一首《茅台酒》:“喧传有客过茅台,酿酒池里洗脚来。是真是假吾不管,天寒且饮三两杯”。</p><p class="ql-block">2019年3月15日我们重走长征路到茅台,走进茅台红军小学、茅台镇人民镇府,受到仁怀革命老区红歌团的热烈欢迎至今记忆犹新,茅台酒真香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