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不朽的“良心工程”——赣州“福寿沟”折射出的四种为政理念

东方龙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章贡区河套老城区地下,埋藏着一座历经千年,至今仍在发挥作用的中国古代城市下水道工程,因两个排水沟系统走向形似古篆体的“福”“寿”二字,取名“福寿沟”。得益于这套排水系统,赣州古城堪称国内最早的“海绵城市”之一。这颗跳动千年的“城市良心”,其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和价值理念,对于新时代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坚持问题导向、秉承系统思维、汲取生态智慧,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意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树立科学正确的政绩观念。“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正确的政绩观,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福寿沟能建成并沿用至今,离不开唐末五代卢光稠“凿址为隍,三面阻水”作好的铺垫,北宋虔州知军孔宗翰“伐石为址,冶铁锢基”打下的基础以及北宋虔州知军刘彝“作水窗十二”永绝水患的长远眼光,还有清代赣宁道巡道文翼,赣州知府魏瀛关心民瘼、协调各方的重新修缮,他们久久为功,善作善成。观念决定作为。追求何种政绩对履职尽责、干事创业具有重要导向作用。要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既谋当前,更计长远,甘当铺路石、登高梯,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在矢志奋斗中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坚持以人为本的问题导向。“民之所望,政之所向。”问题导向就是要以解决问题为主要方向和根本目的。赣州古城三面环水,长期以来雨季江水倒灌和城区逢雨必涝的问题严重影响着居民的生产生活。扩新城阻洪水、锢城墙防倒灌、作水窗绝内涝、修沟渠防堵塞,几代赣州主政者以强烈的问题意识,接续治理水患,赣州古城才得以千年不涝而愈发生机勃勃,居民得以不受困扰而安居乐业。问题决定方向。只有奔着问题去,盯住难题改,才能行稳致远。要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抓住重大问题、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不断提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对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的紧要问题,要科学统筹、优先解决,确保取得实效;对一些带有共性、规律性的问题,要注意总结和反思,以利更好解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秉承协同高效的系统思维。“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福寿沟的修建,就是古人运用系统思维治理赣州水患的成功案例。福寿沟不单单是两条沟渠,而是一项包含了城墙、暗沟、池塘、水窗四部分为一体的系统水利工程,四部分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科学协作,使得福寿沟能够充分发挥“通、集、运、滤、蓄、排”六大功能,实现治水用水、防洪排涝的目的。思想决定行动。只有思想上破冰,行动上才会突围。要以系统思维抓治理,深化对新时代社会治理特点规律的认识,坚持以整体观念推进,把局部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把眼前需要与长远谋划统一起来,以系统思维聚合力、用系统方法谋全局,坚持全要素联动,加强全链条协同,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实现社会治理资源整合、力量融合、功能聚合、手段综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汲取顺应自然的生态智慧。“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顺应自然、追求天人合一,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理念,也是今天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遵循。福寿沟正是古人顺应自然、利用自然的典范。赣州古城地势中间高、四周低,恰似一只趴在江面上的乌龟。宋人刘彝利用这一地形地势特点,设计出“福”“寿”两条地下沟渠,并巧妙地利用地形落差,让城中的雨水、污水顺势流入福寿沟后,自然排入城外的章、贡二江。这种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科学智慧,使得赣州城即便三面环水,也能千年不涝。规律决定结果。只有遵循规律,顺势而为,才能永续发展。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多谋打基础、利长远的善事,多干保护自然、修复生态的实事,多做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好事,让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让自然生态美景永驻人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16年8月,上级领导考察福寿沟时,评价“福寿沟防洪排涝,造福百姓、延寿千秋,这说明中国城市地下设施营造经验值得赞叹”。今天,我们保护和传承福寿沟留下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就是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立场的认识提上去,把认真办事的心沉下来,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打造更多经得起历史检验的良心工程、民心工程,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span></p> <p class="ql-block">来源:赣南日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