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平凡的铁兵,有着不平凡人生 (——记述战友王士成)

张开喜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上集)</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片来自网络</h3> <p class="ql-block">  根据与王士成战友微信聊天记录整理。</p><p class="ql-block"><b> 与老王相识的岁月</b></p><p class="ql-block"> 我与王士成战友初次认识是1981年1月份,这一年,铁道兵第十三师与十一师合并改编为铁十一师,其中的六十五团与六十三团合并为第五十四团,原六十五团的七连与八连合并改编为五十四团四营十四连。</p><p class="ql-block"> 当时我们十四连在执行外委任务,担任新建北京玻璃六厂(北京市大兴县境内),所要承建的工程项目,包括几个车间和办公楼及一些附属工程等,由于我们连队过去主要是修建铁路。房屋建筑工程,尤其是新建工厂施工,对于我们来说,这无疑是新课题,虽然过去修建过一些铁路上的站房,或者说在后来执行外委任务作过一些小型房建工程,但这时接下一项整个工厂的新建,还是第一次,真还得从头学起……</p><p class="ql-block"> 当时师、团首长已经考虑到这个连队,所担负新工厂建设面临着技术力量不足的问题,决定从师给水营抽调部分技术骨干,到我们十四连作房建工程施工的技术指导,于是,志愿兵王士成、关永春两位有着房屋建筑专长的老同志,就奉命先后来到了我们十四连,王士成被连队安排在我们一排,当时我是排长,从此,我与老王即成了上下级关系,也是战友关系,更是师徒关系(在房建施工方面,王士成是师傅,我是徒弟)。</p><p class="ql-block"> 我和王士成战友初次见面,第一印象,他是一位帅哥,国字脸,小分头,一对浓眉向上挑着,一双眼睛回回有神。好一个江南大小伙,细白的脸庞,还透着红润,笔直的身板儿,穿着部队的干部服,更显得英姿飒爽。</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王士成戎装照</h3> <p class="ql-block">  我虽然是排长,王士成是我排里一位老兵,我73年兵,他70年兵,比我多当三年兵,但在我们后来的相处中,他为人谦虚,态度和蔼,心地善良,他很尊重我这位排长,全力支持我的工作。我也很尊重这位老同志,十分珍惜并充分发挥好这位技术骨干的作用。老王编制在四班,他们的班长先后分别是76年兵、78年兵,在行政上他绝对服从和支持班长、班副的工作,同时他也像兄长一样关心、帮助和爱护着全班的战友们,有时还帮助班长作一些新战士的思想工作。</p><p class="ql-block"> 王士成同志住在四班,我住在一班,我们都是与战友们睡在大通铺上,在部队睡大通铺,只有排长、排副、班长、班副才能睡在最边上的铺位,这位志愿兵老王作为德高望重的老同志,自然也有资格睡在最边上的铺位。其实这种铺位,也不过就是脱衣服睡觉、起床穿衣服、紧急集合打背包等方便一些罢了,但睡这种边铺的美事儿,是资格和待遇的象征,一般战士睡不上……</p> <p class="ql-block">  平时我与老王以及全排战友们一块睡觉、出操、吃饭、上班、学习,在生活及工作中我们彼此结下了亲密的战友情。</p><p class="ql-block">  以下是当时连队干部和志愿兵与团首长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前排左起:连长邹宗友、指导员李传贵、54团沈副政委、副连长朱来臣、司务长栾新荣、后排左起:二排长夏咸权、志愿兵王士成、一排长张开喜、</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三排长杨维亮、志愿兵(二排副)关永春、志愿兵(材料员)魏云贵</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片来自王士成提供</h3> <p class="ql-block">  当时我们一排和二排负责玻璃六厂办公楼的结构施工,王士成、关永春这二位瓦匠师傅可是派上了大用场,他们每天在工地上,耐心地向排里战友传授砌筑砖墙和支模板及混凝土施工的技术,不仅如此,在砌筑结构墙体时,他们总是负责把角。内行人都知道,砌筑结构墙体,关键部位是把角,一个建筑的若干个角,是控制每层砖砌筑垂直、水平的控制点。老王不仅是把好自己负责的角,同时还关注其他同志负责的角,经常给予指导,对战友们手把手地教,在王士成、关永春两位老师傅的技术指导下,先后培养出了譬如王贤根、余清河、杨全明、夏根顺、巴志爱等众多的技术骨干。因此,在砌筑结构墙体施工中,使得每个角垂直度、水平把握的很好,其他战友按照师傅们的技术指导,四面墙体紧跟各角,保持正确的垂直度、水平一层层的往上升,最终确保了结构墙体施工的圆满完成。</p><p class="ql-block"> 1982年,我被提升为副指导员后,离开了一排长岗位,后来奉命带领二排到怀柔修龙山公路,虽然王士成与我还在一个连队,在我被提升为指导员后,因工作关系,我们分别在不同地方。在我与老王分开之后,他于1984年2月份转业调回到了江苏淮阴县工作。</p><p class="ql-block"><b> 战友失联常思念,网遇感慨叙旧情</b></p><p class="ql-block"> 王士成战友转业回原籍后,一直到2022年4月份,已经是38年了,过去,我们之间没有联系方式,但我时常想起这位老战友。最近,老王在十三师战友群里看到我的名子张开喜,也在群里看到我的一些作品,或看到我分享由我编辑其他战友的作品,他感觉好像是以前一块共事的张开喜,他开始想起要加我的微信,因为他微信冠名只是89211一串数字,当时我不明白是谁,我没有验证通过他(因为我战友群很多,经常有些与战友不相干的人想加我微信,为了安全起见,不相干的人我是谢绝加入的,我把老王误认为不认识的人)。后来曹长顺战友在微信中给我说:“老战友,有一位战友您可能认识,这是他的微信,您加他微信聊聊吧”,我这才放心的加了这位战友的微信。刚加微信时,我一看是王士成战友,这时我很高兴。老王还持有疑虑的问:“你是五十四团十四连一排长张开喜吗?”我说是,自从我们加了微信之后,彼此都感到很激动,千言万语,涌上心头,在微信中,你来我往,回顾我们过去在部队生活和工作的往事,也聊聊我们分别后各自的发展情况。</p><p class="ql-block"> 我感觉在微信中了解到老王过去我们共事的经历,比我们在一起相处时了解的更多一些,或者说,所知道的不如后来忘的多。</p><p class="ql-block"> 从微信聊天了解到,王士成战友小时候,是一个苦孩子,他出生于一九五二年农历正月初十。他听父母给他讲述过,那年冬天特别冷。他出生时,家里住二间透风的毛草房,芦苇草编制的挡风门,家里比较贫困。解放前他家祖祖辈辈给地主扛长工,靠租种地主的土地为生。解放后,王士成出生是家中维一的男孩,在他出生前,上面有两个姐姐,过去在旧社会,医疗条件差,都不幸夭折了。所以父母对他特别宠爱。他到七岁时,父亲把他送到大队一所小学读书。他记得那时,只要是夏收、秋收,就不上学了,夏天去农田里捡麦穗儿,秋天捡豆子、捡红薯。过了大忙季节,又去上学。因为当时其父母体弱多病,不能干重活,工分底,所分得的粮食不够吃。王士成小小年纪,就到田间地头去捡队里遗漏的麦子、豆子、红薯回家充饥。</p><p class="ql-block"> 王士成一九六六年小学毕业考上了初中,父母亲特别高兴,因为他家世世代代无一人进过学校门。可惜的是,初中还没开始读,就因为特殊原因辍学了。当时才十四岁的他,只好回家务农,参加生产队劳动。</p><p class="ql-block"> 王士成从小就在队里干着农活儿。十五岁当上了生产队记工员,在生产队,苦活、累活和大人们一样干,为的是多争点工分,多得到段练,多求得进步。</p><p class="ql-block"> 一九六九年十一月,部队到他家乡征兵,王士成积极报名,父母也支持他。十二月十号,他光荣的参军了。但他含着眼泪离开故乡,别的战友都是兴高彩列的来到部队,而他是一路泪流滿面。因为他父母亲不能参加生产队劳动,二老在旧社会给地主扛长工,累坏了身体,患有多种疾病,他担心父母的健康与生活。经过部队的思想教育,后来他也想开了,既然来到了部队,就安心当好兵。</p><p class="ql-block"> 他们新兵连在河南省邓县(现在邓州)中学,他在新兵连刻苦学习政治、军事、文化知识,当时他在连队表现突出,除了正常的军训外,还积极参加新兵连组织的各种文艺活动,表演小节目,受到连队首长和战友们的一致好评。</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片来自网络</h3> <p class="ql-block">  一九七O年二月,新训结束,下老连队,他被分到给水营一连(0245部队12中队37分队)。师部驻湖北省谷城县城,他们一连驻谷城砖瓦厂内,主要任务是修建谷城火车站的站房及沿线小站、桥头堡等房屋。</p><p class="ql-block"> 王士成来到老连队,不到二个月时间,家中一个电报噩耗传来,母亲去世!当时他是晴天霹雳,精神崩溃!白天干活,搬砖头,和砂浆,夜间彻夜难眠,天天以泪洗面。那时候,新兵是不可能探家的。经过班、排长以及连首长多次轮流做他的思想工作,促膝谈心,使他思想上想开了,他化悲痛为力量,安心了部队工作。</p><p class="ql-block">  当时正值全国人民学习毛主席著作的革命高潮,部队学习氛围更是热火朝天,作为新兵的王士成,他不甘于落后,积极响应连队号召,努力学习毛泽东选集,利用早晚业余时间,认真阅读毛主席的书,还接合学习写了很多的心得体会。多次被营部组织到各个连队进行演讲,介绍自己的学习体会,还远赴襄北五七干校讲用,受到了五七干校老首长们的称赞。</p><p class="ql-block">  王士成同志思想上好学上进,工作上勤勤恳恳,大小劳动积极主动,按照当时的说法,叫“活学活用”,在连队算得上是出类拔萃,由于表现突出,王士成同志被连队评为“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这在当时部队,可是大红人。不仅如此,他还刻苦钻研业务知识,针对连队担负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特点,他从连队找来瓦工、钢筋工、木工、混凝土工等技术书籍,认真学习,勇于实践,不断提升自己对各工种的操作技能,在施工技术上,充分发挥他的技术特长,成为连队战友中的佼佼者。</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片来自网络</h3> 未完,请看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