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县乞巧节 民俗活动资料

邱良生 彩龙虾创始人

<p class="ql-block">向关心支持乞巧节的人们致敬</p> <p class="ql-block">大荔县乞巧节</p> <p class="ql-block">掐巧芽</p> <p class="ql-block">掐巧芽现场</p> <p class="ql-block">领导参观献巧展巧现场</p> <p class="ql-block">迎巧姑</p> <p class="ql-block">磨巧碗</p> <p class="ql-block">展巧</p> <p class="ql-block">放天灯</p> <p class="ql-block">摇杆</p> <p class="ql-block">七月七花馍</p> <p class="ql-block">县宣传部部长在展巧现场</p> <p class="ql-block">展巧现场</p> <p class="ql-block">中国大荔县大壕营乞巧节</p> <p class="ql-block">李忠潜会长参访著名演员书画家周光民老师</p> <p class="ql-block">民俗摄影家顾家林老师</p> <p class="ql-block">大荔乞巧节传统活动主要内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迎巧姑 拜巧姑</p><p class="ql-block">缚巧姑:端一张椅子,椅子上用蒜瓣或干草扎个骨架,穿衣服前把衣服隔墙壁扔过,扔前扔后要称一称,扔后衣服重量增加了,叫图赏了,图赏了的衣服穿上才叫巧姑。把衣服穿好,并且有准备好的妇女三寸金连小鞋和用葫芦制作的头面像也装好,有的缚的巧姑手能动拿着扇子,这样缚的巧姑就成了。</p><p class="ql-block"> 2、献巧芽</p><p class="ql-block">泡巧芽:农历六月初六日,姑娘们准备有:大麦、小麦、糜子、谷、碗豆、扁豆、绿豆、等七样种子)。现在都是老人们准备,然后用准备好的下雨水浇泡。放在既阴暗的地方。到了晚上,月上柳梢头的时候,把巧芽拿出来用月光照一照,每天如此,这样生出来的芽苗既白嫩又壮实,高达1-2尺,名为“巧芽”,并在巧芽周围缠几道红丝线置放在织女像前来比巧,巧芽高的就得到人们巧姑娘的赞誉。也预示姑娘心灵手巧,来年收成更好。</p><p class="ql-block"> 3、磨巧碗</p><p class="ql-block">磨碗乞巧:在耍巧姑前,姑娘两旁有八人手拿两个瓷大碗,碗口相对,摩擦时发出刺耳之声。这八个人不停的摩擦碗边,时间长了,看姑娘中谁在磨碗中打瞌睡就被讥笑为笨人;谁在磨碗中做出刺绣、织布、纺线等动作,被誉为“巧女”“巧妇”。姑娘们模仿织女一直要到深夜。</p><p class="ql-block"> 4、巧姑乞巧 </p><p class="ql-block">傍晚乞巧:首先成群的男女青年组成锣鼓队,使劲的敲打,燃放鞭炮,迎接巧姑。在织女像前,设置桌案献上各式各样的供品,有乞巧花馍、瓜果,以及专门为过节而制作的“巧芽”。</p><p class="ql-block"> 5、献巧(若干项选项演示)</p><p class="ql-block">耍七姑娘献巧演示:织布、纺线、纳鞋底、剪纸、弹琴、唱歌、背诗、穿七彩线、写毛笔字等。展示姑娘们的心灵手巧。</p><p class="ql-block"> 6、掐巧</p><p class="ql-block">掐巧芽卜前程:把自己做好的巧芽置于织女像前,然后掐出一寸长的短节,投放在清水盆里,视巧芽影子所呈现的形状卜巧拙。如影子象一苗针,一条线或一朵花,就认为该姑娘心灵手巧,若象一根椽,一条檩,就认为该姑娘手笨、愚蠢。</p><p class="ql-block"> 7、背巧歌 </p><p class="ql-block">背巧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每年都有新的内容,展示了孩子们的聪明才智。</p><p class="ql-block"> 8、放天灯</p><p class="ql-block">(许愿灯,写上自己心愿,系到灯上,放到空中。适时进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弘扬乞巧文化 传承民俗精粹】,【保护文化遗产 守护精神家园】。这要我们一代一代坚持不懈。</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正是因为党委政府的领导和重视,类似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才得以继承和发扬,正是有有识之士和社会的大力支持,</p><p class="ql-block">祝愿我们的乞巧节每年都有新的内容,都能够深入组织进行,深入推广,带动本地的经济发展,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给人们乞出康宁,乞出富贵,乞出长寿,乞出好德,乞出善终!五福临门。朋友们,我们乞巧节再相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12年深圳采风团43人,莅临大荔乞巧节,同时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陕西日报、华商报、陕西电视台、等几十家媒体集中采访。把乞巧节活动推向新的高度。2014年大荔乞巧节特邀走进关中民俗博物院,三十多人进行原生态民俗演示。</p><p class="ql-block"> 由大荔县许庄镇西大壕村妇女们给我们演示乞巧节活动。</p><p class="ql-block"> 中国有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每年农历七月七日,即七夕时,会有喜鹊在银河上架起桥梁,让牛郎和织女得以相见,是人们追求美好爱情的典范。每到七月初七,民间用各种方法进行祭奠活动,有泡巧芽、缚巧姑、磨巧碗、耍巧姑娘,也有蒸巧花馍习俗,也叫面花。作面花,也是“比巧巧”形式之一,表现了淳朴善良的农家妇女们的心灵手巧和艺术想象力。馍的内容共同象征着吉祥如意,寄寓着人们深厚而美好的感情。</p><p class="ql-block">传说织女是管农业的神仙,人们用瓜果祭祀,也有巧妇用捏制的面艺敬献,也叫花馍。花馍的花饰以神态自然的人物花鸟虫鱼蝴蝶、植物花卉蔬菜杂果等万物生灵为主,表达对神仙、祖先的祭祀,对老辈的祝福、对新婚夫妇的恭贺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向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从2003年在大荔县摄影协会的倡导组织下,在宣传、文化主管部门指导下,在社会各界支持下,至今已连续举办十一届乞巧节活动,邱良生作为摄影协会主要负责,也是乞巧节传承人之一,得到了中国民俗摄影协会,陕西民俗研究会专家、学者以及中、省、市以及主流媒体的特别关注。2012年乞巧节十周年活动,引起渭南市领导和文化、新闻采风团,十分重视、关注。把乞巧节推向品牌高度。</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乞巧节期间蒸馍花馍送花馍:外家送孙女的寓意花馍,如针线、布块、尺子、剪子、顶针、线板等活蒲篮花馍,让女娃能织会纺心灵手巧;外家送孙子的花馍有笔、墨、纸、砚文房四宝花馍,让男娃有文化步入仕途;献给神仙喜鹊馍。以后发展有鹊桥相会花馍,牌楼花馍,花篮瓜果等花馍,寓意都与织女牛郎传说故事的巧有关。花馍的制作原料以白面为主,另有玉米、豆子、花椒、鸡蛋、核桃、枣、等辅料;制作所需的工具为极普通的剪刀、梳子、菜刀、顶针等;制作手法有切、揉、捏、揪、挑、压、搓、拨、按等。花馍除了可食用外,还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它是百姓寄托心愿的一种方式。祈求平安,祈求富贵,祈求健康长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