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杰克逊骤然去世而拓想开去……》刘建军文

刘建军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好一个网络媒体的时代啊!本就蜚声世界流行乐坛,从而奠定了无人替代地位的美国黑人歌手迈克.杰克逊,上周因病骤然辞世,一时相关信息报道,铺天盖地,犹如骇浪惊雷!网贴万千,粉丝动容,连美国总统都发话悼念,国会集体致哀!各国官方和民间媒体,更是评介如潮......我想,当初意大利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去世,也绝没享受到如此哀荣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如果说帕瓦罗蒂代表西方古典音乐,杰克逊执掌西方流行乐坛,仅从两人身后反响中,也可折射出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之径渭分明,其在社会,大众心中的地位及影响,相差悬殊!世界三大男高音的帕瓦罗蒂,不可谓没有超凡魅力,诱人光环,及他那个领域的绝世奇才,但其影响力,与曾在全球销售个人演唱专辑过亿,创出多个吉尼斯第一神话的杰克逊相比,还是差别巨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差别?或许是古典音乐曲高而和者寡,而流行音乐从内容到形式,都更接近世俗群众和时代潮流,更易为多数人欣赏推崇,因而,虽同为歌者,其对社会大众的征服效应迥异。各自作为一种音乐形式,流派的代表,他们在受众数量上的巨大悬殊,似乎就已决定了一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常对学生,尤其是刚入道学习小提琴的学生讲,小提琴,基本属于西方古典音乐的范畴,有三百多年如巴赫.莫扎特.海顿.贝多芬直至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的音乐传承,并有严格规范的学习方式,我强调这点,是要求学生从手握小提琴琴弓那天起,就得有足够心理准备,要抵御得了诱惑,忍耐得住寂寞,那可能是一种阳春白雪,曲高和寡,无人喝采,却又要忍受经年累月,枯燥艰苦练习的寂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尽管如此,仍有无数人酷爱着古典音乐,或被古典音乐的优雅深邃所吸引,或被其高贵浪漫所打动!像小提琴爱好者尤为钟情的,上上世纪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其旋律就优美无比,所蕴含的情感也是起伏跌宕,或舒缓奔涌,低迴激扬,或摄人魂魄,撼人心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若将两者比较,流行音乐之所以容易流行,的确因为它娱乐的成份更丰富,它的形式更易为大众理解,通晓,摹仿,掌握,因而为大众熟悉和喜爱,显得更闹热,更易传播。而古典音乐却不然,更宫庭化,贵族化。曾被翻译或定义为严肃音乐,(名称都象要拒人千里之外),就连欣赏古典音乐会也要求西装齐整,正襟而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古典音乐较之流行音乐,其内涵更深刻,表达各种情感上更细腻,但短缺了流行音乐的自由不羁,亲和时尚,与表现形式的张扬及不断出新,因而难以吸引更多受众!</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另外,还有个普及引导的问题。西方人对古典和流行音乐,尚且有和者多寡的区分,国人,尤其是普通民众,因民族,传承,文化背景的差别,对发源于西方传统文化土壤之上的古典音乐,当然就更为陌生,隔膜了。西方交响乐,西方人都有静下来品赏的习惯,而在中国,好多人恐怕一辈子都没听过一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西洋乐器中的长笛和小提琴之于西方人,就如同我们对竹笛和二胡一样熟悉。而我们中不在少数的人呢,对交响乐中管弦族类里的乐器,恐都难分辨清楚。曾有好几次,我提着小提琴走在街上,竟有人指着我手中的琴叫钢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再加上要熟练掌握一件西洋乐器一般较难,全世界几百所专业音乐学府,都以培养此类人才为主任。其中尤以被誉为西洋乐器中"皇后"的小提琴难度更高,这似也成了古典音乐普及的一大障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一位好友兼同行,她女儿4岁就选择其父之道学习小提琴,从国内音院附中读到大学毕业,又从国外的小提琴硕士读到博士毕业,整整26年,虽也算修成正果,名就功成,现在美国波士顿大学就职教授小提琴,在国际小提琴竞赛中也成绩斐然,还举办过由波士顿交响乐团协奏的个人小提琴独奏音乐会,但却付出巨大!(就我所知,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由我们雅安走出去的琴童中,已有至少十人在美国就读小提琴专业,并获小提琴硕,博专业学位,其中一半以上已在美成家就业。另有一位荥经学生由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博士毕生。其他如在新加坡,澳洲和欧州就读毕业的也有好几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朋友说:如换作他,用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怕其他专业的博士学位都能获得几个,但这些功夫即使用来拉琴,倘无一定天赋,却未必成得了真正的小提琴演奏家!所以曾有人戏谑:你如果有了仇人,又苦于无计报复,那就告诉你一个最好的办法,哄他的孩子去学小提琴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最后想说的是,尽管古典音乐的殿堂是那么难以迈入,却仍吸引着一代接一代的痴迷者,追求者。随着时代进步,全球化加速,以及社会经济,国人文化水准的不断提高,我深信,高雅艺术包括音乐,将会更贴近大众,更为普通人所熟悉和热爱,自然,所谓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的差异,或许会缩小许多!虽然到那时,人们仍然可以自由选择所喜欢的音乐家和音乐形式,你可以更喜欢杰克逊,猫王或者周杰伦,他也可以只钟情于巴赫,贝多芬或莫扎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09年7月2日于雅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专职小提琴教师;自由摄影家。原成都军区战旗文工团小提琴演奏员,办公室主任。四川省音乐家协会会员;四川省小提琴教育研究协会会员;四川省社会艺术(音乐类)考级考官。军队生涯30多年,军队离退休干部。从事摄影多年,曾任西南军事摄影学会会员;四川省政法委法制宣传中心特约记者;华西都市报文化新闻部特约记者。现为四川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企业家摄影协会副秘书长;四川省民族影像艺术协会专家委员;新华社图片库及成都经典汇文化公司签约摄影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