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冶遗址上的传奇~魂牵梦萦的 寿王坟铜矿

用户包学文(骆驼)56974504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说起来真的很奇怪,在上个世纪的后半叶,凡我国出版的全国地图上也不管多大比例的,有的比例尺小的地图兴隆县鹰手营子区都不见,可是都标着一个地名——寿王坟。甚至《中国经济地理》教材都会提到寿王坟。而实际上寿王坟不过是一个座落在燕山深处,面积仅62.5平方公里,万、八人口的小乡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是的,寿王坟镇很美。郁郁葱葱的笔架山、小人山、五凤楼山环抱着这座塞外铜城,特别是春天的时候桃花、杏花、梨花、迎春花竞相开放,继而是满山遍野的槐树花嘟噜串串,白里透紫,“忽如一夜春风来,十里八沟槐花香”。草在变绿,树在变绿,山在变绿,寿王坟镇就掩映在绿色的海洋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nbsp; 是的,寿王坟镇很古老。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就有我们的先人利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冶炼技术在这里挖铜炼铁。在寿王坟铜矿刚建矿时发现了古代的采矿老窿,冶炼场,冶炼炉址还有铜锭,马蹄铁、鉄锤,钱币等物,经送郭沫若郭老考证,确为汉代之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当时援助寿王坟铜矿建设的苏联专家考洛巴克夫对汉代留下的采矿老窿进行考察后十分惊叹:中国汉代古人怎么就能把采矿的遂硐直接凿掘到深藏地下的最富矿体上的?!据考洛巴克夫说这里的“金娃娃”(指富矿体)早被汉代古人抱走了,寿王坟铜矿开采的不过是“金娃娃”留下来的“大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是的,寿王坟镇很神秘。为什么叫“寿王坟”?坟在哪里?坟的主人“寿王”是谁……?传说很多,其说不一。有的说是明朝大将李光死后葬在这里。有的说是上古九黎之首蚩尤部下一名战将在炎帝兵败被杀后逃到柳河川,在这里铸刀造箭以血前仇,因积劳成疾病死后葬在这里。而本地人说这个“寿王”是明朝开国元勋,朱元璋哥们常遇春,他扫北归来路过此地发现这里有金银铜等矿产。他一方面驻兵保护,一方面向朱元璋报告,却突得暴病死后葬在这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那么这个“寿王”究竟是谁呢?历史上被封为寿王的寥寥无几,有文字记载的有唐朝李瑁(唐玄宗第18子),还有汉朝王莽之弟王丰。这个王丰在王莽造反篡位时曾经隐藏庇护过刘秀。后来刘秀登基做皇帝,将王莽灭门九族,唯独王丰因有救驾之功幸免一死,被发配到塞外燕山下落不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笔者忽发天马行空之奇想,寿王坟的这个“寿王”是否就是王丰呢?他被发配到燕塞边关之后,悠然山水间发现这里有金银铜铁矿就组织人采掘冶炼起来,留下了汉代采矿老窿,冶炼遗址,铁锤铜锭等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传说是美丽的,但毕竟是传说。为解开这千古之谜,很多有心人做过很多工作。《承德日报》就曾刊登过介绍“寿王坟”来历的文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据《明史纪事本末》和《明史.常遇春传》记载1368年(洪武元年)明太祖朱元璋命常遇春和自己的外甥李文忠统兵九万开赴塞外追击元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大军经鹿儿岭(遵化北芦儿岭)过会州(今平泉会州)攻大兴洲(今隆化城北)破元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战果辉煌。班师回朝时路过柳河川,常遇春暴疾卒,年仅39岁。偏将李文忠一方面将噩耗火速报朱元璋,一方面在常遇春暴卒之地附近搭起寿堂(古时把祭祀死者的地方叫寿堂)进行吊唁活动。朱元璋听闻常遇春暴卒的消息“大震悼”,追封常遇春为开平王,命将常遇春遗体运回南京,赐葬钟山。常遇春遗体运走时,李文忠命人将常遇春的一些遗物埋葬在寿堂之处。这座类似衣冠冢的坟墓被称为“寿堂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据《遵化县志》记载,清朝初期,关里的老百姓纷纷到关外落户谋生,“寿堂坟”附近也逐渐形成了一个村庄,村名便称为“寿堂坟”。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直隶省把长城北面的107个村庄划归遵化州管辖,其中就有寿堂坟村。只是后来传来传去“寿堂坟”就变成“寿王坟”了。</span></p> <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寿王坟铜矿作为国家“一五计划”的重点项目开始兴建,並于一九五七年建成投产。那么为什么叫寿王坟铜矿呢?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公元1949年热河省政府组织地质技术人员对寿王坟地区沿着花岗岩、石灰岩侵入带和露头进行地质找矿调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西从北湾子东到三岔口,北起邦子沟南到大南沟进行大面积踏查。最后确定在地表露头矿多而富的集中地带(古洞沟,龙潭沟和半截沟)定为矿区,由热河省政府报重工业部批准。当时在琢磨起什么名子时,地质专家想到在大南沟踏查时有“寿王坟”这个名字,感觉好奇、独特、易记,所以就在第—張图纸上标上“寿王坟”的名字。这一标可就不得了,因为重工业部规定为便于查找新建矿山,以所在地地名为矿名。因而“寿王坟铜矿”就此有了大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寿王坟铜矿是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自制设备、自行安装的大型采、选联合企业。建成投产后当年达到设计产量,1958—1961年,年产铜含量达到8000至10000吨,是全国铜产量的十分之一。曾经创造了井下天井吊罐掘进,井下百吨药量大爆破等全国最高纪录,是中国有色冶金矿山机械化的样板矿山。寿王坟之所以受到当时所有地图的关注並标记,正是因为这里有中国一五计划的重点矿山——寿王坟铜矿!</span></p> <p class="ql-block">1957年~2002年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43亿多元;生产铜含量12万吨,铁精矿1100多万吨;实现利税3亿多元,是建矿投资的13倍。</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一晃近70年过去了,寿王坟铜矿这个在汉代遗址上兴建起来並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有着辉煌历史的著名矿山,在开采了五十年后到2002年,因为资源枯竭等不可克服的困难,先是破产重组为铜兴公司,2004年划归承德市国资委领导 ,2013年又划归河北省国控,2021年10月成为私人企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nbsp;&nbsp;&nbsp;&nbsp;&nbsp;&nbsp;</span></p> <p class="ql-block">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汉代先人绝不会想到2000多年后的寿铜人曾在汉代冶炼遗址上创造过新的辉煌,谱写了时代新篇章!时至今日当我们缅怀寿王坟铜矿几代开拓者建设者和他们的丰功伟绩!仍感到由衷地钦佩!致敬,寿铜人!</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 作者:包学文/图文</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2022年4月</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写在后面)</span></p><p class="ql-block"> 寿王坟铜矿破产重组已经20年了。闲来无事,我把2006年写的一篇短文稍做修改,配上几幅照片编辑了一个帖子以缅怀逐渐远去的寿王坟铜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