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故乡美如画,草木也有情。人是故乡亲,月是故乡明!交口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也是我身在异乡梦回萦绕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陈树青近照 刘建忠摄)</p> <p class="ql-block"> 交口县春秋为晋属蒲地。汉元朔四年属河东郡。魏改属平阳郡。永嘉三年设大昌郡。北魏属吐京郡。唐武德三年属北温州。贞观元年高唐县并入隰州,温泉县改属隰州。乾元元年改属石州。五代、宋、金至明清、民国,其归属基本未变。晋西交口县,原属隰孝灵。1971年,立县始有名。</p> <p class="ql-block"> 交口,居吕梁雄峰,蕴天地物藏,育久远人文。云梦奇山、龙泉圣水,森林广布、乌金遍地;春秋重耳筑城、汉唐封疆设县,子夏旧里、干佛古寺、玄奘经幢、舍利佛塔,人文遗迹星罗棋布;晋西游击、东征红军,革命精神薪火相传。</p> <p class="ql-block">云梦山全景</p> <p class="ql-block"> 一片红色的土地。晋西革命的发源地,红军东征主战场。1931年,山西第一支工农武装“ 晋西游击队”在交口成立;1936年红军东征,毛泽东在交口转战42天(红军东征在山西历时75天),使这里成为革命的摇篮、英雄的土地。</p><p class="ql-block"> 一片绿色的土地。交口境内群山环抱,海拔830一 2054米,年均气温6.7°C,二级以上优良天气300天以上,是人们避暑休闲之理想选择。天然植被赋存较好,森林覆盖率42.4%,林木绿化率65.4%,是全省沙棘、核桃、香菇和小杂粮的主产区之一。</p><p class="ql-block"> 一片神奇的土地。承久远人文,依天地物藏,实施“三优两区”战略。调结构,煤铁提升,镁铝壮大,煤电铝材一体化发展;育特色,吕粮山猪、云梦香菇、维仕杰沙棘、晋骄香小米,农业品牌创立,更有“夏菇之乡”美誉;强基建,道路贯通,水电覆盖,市政提质,城乡面貌改颜;重民生,教育先行,医疗改制,社会事业发展;勤执政,干群融治,开拓创新,奋斗奉献,时代基业宏开。 </p> <p class="ql-block">云梦山冰塔</p> <p class="ql-block">云梦山冰塔</p> <p class="ql-block">云梦山瀑布</p> <p class="ql-block"> 新时代盛世开启,发展正当其时。大美交口,襟怀宽广、壮志昂扬恭迎四海宾朋,诚招五洲商贾,同心戮力,共谋大业,共谱华章。 </p> <p class="ql-block">石口黄崖山</p> <p class="ql-block"> 国际摄影协会(简称IPA),是由世界各国摄影人、摄影团体自愿结成的学术性、专业性的非政治、非宗教的全球性的摄影团体。国际摄影协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及中国广州民政局注册登记,是一个合法的组织机构。秉承“纪录历史、传播文明、团结影友、增进友谊、交流技艺,促进国际摄影事业的繁荣和发展”的办会宗旨,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总署等组织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IPA在世界摄影组织中具有专业性、权威性及广泛性。IPA经过10年的经营,目前已成为世界上会员最多,影响力最大的全球性的摄影组织之一。 </p> <p class="ql-block"> 2019年,自从我跟随陈树青加入国际摄影协会后,经过几年的历练,从他身上学到了书上难以学到的摄影知识和技能,也从中领悟了摄影人记录历史、传播文明不懈追求之大美情怀。近年来,摄影实践赋予我最大感悟是:只有最丰富细腻的心才善于记录,广阔的视野,清晰的思路,敏锐的洞察,出入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自信,以“玩”的那份高兴与自在,间或也就提高了自身的“审美情趣”,更有益于自己的身心健康。其实,作为摄影师不仅仅是依靠短暂闪现之灵感,而要真正学习和掌握摄影技巧,只有在实战中去应用、洗练处自己的视觉和灵感,才能在机遇到来的一瞬间,释放出自己的光芒。运气是用心摄影师之最好的老师。摄影师眼里的真实就是他们照片所表现的那些东西。常言说得好: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摄影亦如此,摄影需要摄影人的认真与执着,如是才会学有所悟,学有所成。如能用简洁之画面不修饰也能让人感动,但这份感动要求我们真正体会周围的环境,逐步体味摄影的真谛,由心而发,境由心造,也就能拍出打动心灵的精美照片。摄影不单单是技术之积累,更是心路历程之积累。真正的摄影之路,或简单明快,或色彩鲜明,或眼神深邃,或单纯甜美,是照片呈现的画面,也就呈现了摄影人记录历史、传播文明的初衷。 </p> <p class="ql-block">牡丹洞石包袱</p> <p class="ql-block">牡丹洞秋色</p> <p class="ql-block"> 近年来,摄影师陈树青以记录历史、传播文明的大美情怀,以独特视角、全新构图之摄影技法,充分利用工作之余,不惜牺牲休息时间,或走进红色革命圣地,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记忆;或游览千年古刹,跋涉访古探幽,追溯沧桑历史;或聆听传说故事,感悟久远人文;或行走云梦山城,感悟山水人文;或远离喧嚣城市,登山观水,赏景悟道,体味世外桃源之幽静,他在平凡的生活中,不忘初心,筑梦前行,不停拍摄,不时领悟,可谓经历了一种艰辛的摄影之路、文化苦旅、陶冶之境,快乐之旅!一回回走在相识、未曾谋面的旅途,寻访久闻、未知神韵的古寺,不知道在哪一个驿站停留,轻轻地掀开一帘幽梦!一幅幅精彩纷呈的图片,记录的是交口的历史人文,展示的是交口的山水美景,彰显的是摄影人的大美情怀!</p> <p class="ql-block">兴华寺全景</p> <p class="ql-block">温泉石佛寺卧佛</p> <p class="ql-block">温泉大钟</p> <p class="ql-block">温泉石佛寺石佛</p> <p class="ql-block">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近年来,陈树青执著的追求,不懈的努力,也收获了可喜摄影成果,赢得了不少荣誉:2021年9月,《右手一指是吕梁》作品,入选第21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并展出;2021年9月参加第十一届IPA国际摄影艺术展的摄影作品《风云古堡》荣获风光组丝带奖;2021年参加第十一届IPA国际摄影艺术展的摄影作品《钢铁战士》荣获人文纪实组银奖;2020年参加第十届IPA国际摄影艺术展的摄影作品《命悬一线》荣获本届艺术展动植物组优秀奖;2020年参加第十届IPA国际摄影艺术展的摄影作品《火红的生活》荣获本届艺术展人像组优秀奖;2019年参加第九届IPA国际摄影艺术展的摄影作品《悦享新时代》荣获本届艺术展C组(人像)优秀奖;2021年《吕梁文学》第二期封二刊发了《千佛寺》作品等。 </p> <p class="ql-block"> 摄影赋予陈树青的感悟是,理想再远大,也需要点滴的努力;口号再响亮,也需要实际的行动。不论你有多么宏伟的规划、多么昂扬的斗志,不去行动,一切终究是空中楼阁。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如就从此刻开始行动,向着目标进发。</p> <p class="ql-block">解家坪老槐树</p> <p class="ql-block">晋丰机械厂原址</p> <p class="ql-block">前进机械厂原址</p> <p class="ql-block">晋光电厂原址</p> <p class="ql-block">金星工具厂原址</p> <p class="ql-block">云梦山城秋韵</p> <p class="ql-block"> 一代摄影人有一代摄影人的梦想与追求,一代摄影人有一代摄影人的担当与使命。衷心祝愿陈树青的摄影之路越走越宽,摄影作品越来越美,摄影人生精彩纷呈!</p> <p class="ql-block">西山水库夕照</p> <p class="ql-block"> 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 解德辉,1962年生,吕梁市交口县人。网名“宁静致远”。供职于吕梁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市综改办)。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吕梁市作家协会会员、国际摄影协会会员、吕梁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吕梁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北武当山文化研究会顾问。喜欢访古问道,感悟山水人文,爱好文学写作,传承历史人文。1989年以来,在《学习与研究》《光明日报》《中国乡镇论坛》《山西日报》《山西经济日报》《前进》《山西工作》《山西农经》《政府法制》《山西法制报》《吕梁文学》《百年红印》(灵石)、《吕梁日报》《吕梁晚报》《山区经济》《吕梁风》《文化晋中》《云梦风》《掌上吕梁》《吕梁发布》等报刊、新闻媒体发表各类文章300余篇。个人出版《红色吕梁》《印象离石》2本书,其中《红色吕梁》一书收藏于《晋绥兵民博物馆》里;《云梦风雅》一书(新华出版社)收录其撰写19篇文章。《吕梁市志》“艺文篇”,收录其撰写的《品读碛口古镇》一文。开办《行走大美吕梁》(个人)微信公众号,已发布原创文章260余篇。</p> <p class="ql-block">交口县城全景图</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作者简介】解德辉,1962年生,山西省吕梁市交口县人,2022年于吕梁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市综改办)退休。网名“宁静致远”。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吕梁市作家协会会员、吕梁市文化和旅游协会理事、离石区老区建设促进会副会长、吕梁中华文化促进会常务理事、太原市传统文化研究会会员、太原群众文化学会会员、汾州文化研究会会员、《萧乡文学社》作家、国际摄影协会会员、吕梁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吕梁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北武当山文化研究会顾问等。喜欢访古问道,感悟山水人文,秉承“在题材选择上挖掘历史厚度,在红色文化中寻找精神高度,在现实生活中探求艺术鲜活度”,坚持在行走大美吕梁中,传承历史人文。1989年以来,在《学习与研究》(中央)《光明日报》《中国乡镇论坛》《山西日报》《山西经济日报》《前进》《山西工作》《山西农经》《政府法制》《山西法制报》《吕梁文学》《百年红印》(灵石)、《吕梁日报》《吕梁晚报》《文化晋中》《掌上吕梁》《吕梁发布》等报刊、新闻媒体发表各类文章300余篇。出版了《红色吕梁》《印象离石》2本书,被收藏于《吕梁市图书馆》《晋绥兵民博物馆》;《云梦风雅》一书(新华出版社)收录其撰写19篇文章。《吕梁市志》“艺文篇”,收录其撰写的《品读碛口古镇》一文。开办《行走大美吕梁》(个人)微信公众号,已发表460余篇文章。</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