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纳兰性德的《长相思》道出了中国文人对山水与故乡的深情。此次阳朔、贺州之行,我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共赏这山水之美,共品这酒香之醇。</p><p class="ql-block">山、水、故乡是中国文人涉及较多的话题和写作元素。似乎一直以来中国文人比较内敛,特别喜欢寄情山水。难道真是欧阳修所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吗?我看倒未必,更应是“酸翁之意不在山水,在乎世态人情之间”。这只是皇权专制下,一种借物抒情而已。陶渊明《归去来辞》寄情于田园,更多是因对东晋那时政治氛围的不满。李白的“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寄情于天空,更多因是在盛唐时怀才不遇的郁闷。辛弃疾的“却道天凉好个秋”寄情于季节,更多因是对弱宋时外族入侵、山河破碎自己又无能为力的悲愤和无奈。</p><p class="ql-block">中国文人历来寄情山水,借景抒情,桂林是个好去处。“桂林山水甲天下”,而桂林山水中精华就在阳朔。为什么可以“甲天下”?我想除了阳朔喀纳斯地貌天然形成奇峰突出外,又加以亚热带季风温润气候,成就了奇峰绿秀,漓江水清的一幅天然山水画。同时广西的壮族民族特色又增加了阳朔另一种韵味。</p><p class="ql-block">白天乘着竹筏,戏水于漓江,观赏两岸奇峰,猜想悬崖上的九马图中那白马、黑马。晨起盛红酒一杯,坐在酒店前、漓江边看晨雾缭绕于翠竹山间,听船夫号子,倒也是惬意的。置身这山水之间,我仿佛与古人对话,心中涌起诗意,遂提笔写下几句。“十里画廊路,两岸江山青。闲坐酌一杯,踏浪听歌声。置身江湖外,方觉名利轻。酒色红似血,一醉已忘情。”。当然比大家们的诗就惭愧了。你看李商隐的《桂林》诗中是这样描写桂林的:城窄山将压,江宽地共浮。东南通绝域,西北有高楼。神护青枫岸,龙移白石湫。殊乡竟何祷,箫鼓不曾休。在唐朝,广西还是偏远之地。中原到广西,自然就有身在异乡为异客的感觉,所以李商隐写“殊乡竟何祷,箫鼓不曾休。”没有忘记自己身在“殊乡”。王昌龄送好友高三前往桂林也写道“留君夜饮对潇湘,从此归舟客梦长。岭上梅花侵雪暗,归时还拂桂花香。”。李商隐也好,王昌龄也罢,作品中都可见到山、水、故乡这些元素。可见山、水、故乡之情已经浸透文人的骨髓里了。</p><p class="ql-block">除了山、水、故乡这些元素是文人所爱之外,还有一物文人不但喜爱,更可以说喜爱得有些迷醉了。这物是什么?对了,就是“酒”。这次阳朔、贺州之行,我也去了《酒是故乡醇》这电视剧摄影地一一贺州姑婆山。</p><p class="ql-block">“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忽与⼀樽酒,⽇⼣欢相持。”“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将进酒,杯莫停。”“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哗,有关酒的诗词太多了。如果诗词大会用酒作飞花令,估计两天两夜停不下来。我在姑婆山的老酒厂,算了解了酿酒的工艺过程。同时明白好酒的酿造离不开山、离不开水,好山好水才能出好酒。这又回到了山水了。看姑婆山上飞瀑、茶园、酒庄,看姑婆山野性十足的弥猴。我明白人与山水自然和谐共生才会有茶、酒和诗意。</p><p class="ql-block">贺州姑婆山、阳朔漓江水、黄姚古镇老街旧巷,山一程、水一程。人生的路也是山一程、水一程。不过不论山、水、酒,其实都是入情、颂情的外物,最终还是归于心中的“情”字。走过山、走过水、过尽千帆,我心生出“一剪闲云一溪月,一程山水一年华 。一世浮生一刹那,一树菩提一烟霞。”的淡然。我心生出“飞瀑溅玉化酒精,会当一饮添豪情。茶香何妨加酒意,剑挑诗书不相轻。”的豪情。酒,作为文人的另一挚爱,更是情感的寄托。在姑婆山的老酒厂,我了解了酿酒的工艺,明白好酒离不开好山好水。这山、这水、这酒,最终都归于心中的“情”字。</p><p class="ql-block">世间的人情事物皆在于心,不因山水,无关风月。此时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但心中已多了一份对山水、对故乡、对酒的深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