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身为父母者,我们在对自己的孩子早早的便在心里构画着她(他)们未来的样子,想着他们的样子,他们受什么样的教育,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种期待从孕育生命的那一刻、或是更早一点在我们谈恋爱,甚至在我们的孩童时代便开始了,可是等我们真的有了生命,面对这个生命,我们信心满满,尽其所能,永远给孩子最好的,牺牲自己的一切,可是渐渐地随着孩子长大,发现我们之间的关系和谐被打破,自己和孩子都疲惫不堪,心力交瘁,和期待差的太远。</p><p class="ql-block">今天的孩子身心疲惫,活力不足,厌学,厌食,厌生存,迷手机,迷网络,渐渐地失去自信,失去兴趣,失去自我</p><p class="ql-block">今天的我们忧心重重,困难重重,迷茫重重,甚至开始怀疑自己</p><p class="ql-block">是什么阻碍我们本应温暖的亲子关系?</p><p class="ql-block">是什么让我们舍去一切为了孩子能享受最好的教育却事与愿违</p><p class="ql-block">是什么让可爱活泼的孩子失去本有的健康和活力</p><p class="ql-block">怪我们吗?我们不够努力,不够爱,好冤枉,好无辜,怎么可以这样?我们给了自己认为最好的,好吃的,好穿的,最好的教育,想想,我们的小时候有什么,有泥土,有小鸟,有和大自然相处的机会和时间,还有吃不饱穿不暖,没人照顾,现在的孩子正好相反,有网络,有玩具,有太多太多的照顾,唯独没有时间,不再认为大自然好玩,泥巴是玩具</p><p class="ql-block">真的不怪我们,我们也没得选择,我们发大价钱买有机食品,却仍然买的农残超标,发大价选优质学校,现在的公办民办相信哪所,哪个学校不是成绩第一</p><p class="ql-block">真的不怪我们吗?可是这个责任谁在担,这个结果还不是落在我们身上</p><p class="ql-block">好不尴尬,好不无奈,苦楚无法申诉</p><p class="ql-block">我们错在哪里?我们错失良机,亲者良师也,双亲犹胜百师,错失我们把最好的教育时间教育机会教育方法交给了幼儿园和学校,我们认为他们会代替我们教好孩子,怎么可能呢?</p> <p class="ql-block">“童蒙养正,圣功也。”清儒陈弘谋在《养正遗规》的序文中写道:世间有真正的教育方法,才会有真正的人才,教育的端正自家庭开始,人才的成就自儿童开始。而我们的家庭教学从最易入门处入手,从做事开始,从礼貌待人开始,从童蒙认字开始,便找到了基础教育的门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汉字是天地间的灵物,是智慧的符号,童蒙认字会让孩子得到全面的开发。童蒙的认字量累计一定数量就会产生相应的阅读能力,中文程度随之提高,自学能力由此而建立,此中收获甚巨</p><p class="ql-block">南怀瑾先生说:汉字是打开中国文化宝藏的钥匙,钥匙拿不到手,宝藏打不开</p><p class="ql-block">王维先生说:没有任何活动能像文字在开发智力方面达到的深度和广度,甚至可以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p><p class="ql-block">(明)赵谦(大儒文字学家)曰:士之为学,必先穷理,穷理必先读书,读书必先识字”</p> <p class="ql-block">“先识字后读书”这是千百年来行之有效的传统方法,因为它符合儿童发展的规律</p> <p class="ql-block">朝隆进士董恂,四岁时,即有祖父“剪纸为书,逐字指授”</p><p class="ql-block">中国古代伟大的科学家张衡,早期识字,10岁博览群书</p><p class="ql-block">白居易两三岁前就能认字,6多显露诗才,13岁“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千古名篇</p><p class="ql-block">诗圣说话前就开始认字,“七龄思即壮,开口诵凤凰”</p><p class="ql-block">在唐宋八大家里,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苏辙都是由母亲亲自教的</p><p class="ql-block">而近代气象学家竺可桢2岁识字,5岁上小学,齐白石4岁识字,6岁读《论语》,李大钊3岁识字,周恩来5岁识字,鲁迅早期识字,5岁起开始博览群书等等伟人都有早期认字而阅读的早教经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古代社会是“家族聚居”,以血脉亲情及伦常大道结合起来的家族是非常有凝聚力的,家族的社会功能发挥得非常完备,其中就担负起了基础教学的功能。</p><p class="ql-block">而今天的家庭三家之口,独生子女,多人照顾,在家是小皇帝,小公主,无法完成基础教学,因此,抱团带娃家族应运而生,实现易子而教,完成基础教育,实现早识字早读书好习惯好品德的素质教育,</p><p class="ql-block">而中国古代妇女照样读书但不外出工作,除了操持家务外,完成好“相夫教子”的天职</p><p class="ql-block">只可惜今人皆不懂此理</p> <p class="ql-block">古人在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童蒙认字”(集中认字)</p><p class="ql-block">且“童蒙认字”工作是在家里完成的</p><p class="ql-block">且“认字”工作在胎教中完成了</p><p class="ql-block">古代妇女有文化而不教自家孩子认字读书的,这种现象没有</p><p class="ql-block">中国古代没有歧视妇女这个情况,妇女的文化教养程度跟男人一样高,只是不参加科考不去外面工作而已</p><p class="ql-block">中国古代妇女一直处于学习状态,所以贤母背出</p> <p class="ql-block">目前体制教中文的现状:</p><p class="ql-block">拼音教早了,认字教晚了</p><p class="ql-block">认字教晚了,写字教早了</p><p class="ql-block">误人啊</p> <p class="ql-block">目前儿童读经界</p><p class="ql-block">由听会背不认字,厌恶读书</p><p class="ql-block">有句无字,虽欲重教,加倍吃力</p> <p class="ql-block">“语文为王”的时代已经到来(语文一直为王)</p><p class="ql-block">中文是民族文化的最大载体,文化复兴当从中文教学中找到古法经验,古人采用“集中认字”给儿童开蒙,的确是不易之妙法,今人除继承此法外别无他路可走</p> <p class="ql-block">集中认字原理:一个汉字即是一个图案,眼睛对突然出现的图案有很强的抓拍功能而产生印刻功能,蒙童认字的原理跟认得自己妈妈的原理是一样的</p> <p class="ql-block">抱团带娃家族基地建设在湖南安化冷市镇一个偏远的小山村,一栋木房子,几块荒地,一群家长,一群孩子,从去年7月份从城里来到这里,开荒建设家园,简单粗淡的生活,清静平和的内心,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十月份开始正式设课堂,读《圣学根之根》,识《圣学根之根》不二字,半年了,进进出出几十号人,教育理念不一致,生活方式不一致的家庭和孩子离开,留下了一批舍得吃苦舍命干活拼命学习的家长和孩子,一门深入,长时薰修。</p> <p class="ql-block">对闪认操作教学过程的总结:</p><p class="ql-block">1:各个突破,指用标准动作拿字块进行闪认教学</p><p class="ql-block">2:趁热打铁,初次闪认完成后,需要及时重复遍数进行印象加固</p><p class="ql-block">3:学新带旧,学新字不忘带着刚认过的字复习</p><p class="ql-block">4:日复一日,把以前学过的字每天复习</p> <p class="ql-block">李星萌,女,5岁,2021.10月入学,识字3357个字,每天学新字24个,复习1000个,流畅背诵《小儿语》、《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正在读《四字褴略》,性格柔和温暖,动手能力强,热爱大自然,爱护弟弟妹妹,非常棒的小学长</p> <p class="ql-block">危祖義,7岁,女,入学2021年12月,每天学新字24个,共865,全复习,熟读《小儿语》《续小儿语》《弟子规》,这个女孩子性格活泼开朗抗压能力强,社会习气重,她读的书学的字都是由自己自学完成,一台读经机一本书,核定任务,按时完成,基本自学能力已经具备,性子沉淀了很多,习气也改了很多</p> <p class="ql-block">谭梓恒,5岁,男,2022.3.26入学,每天学新字10个,共146个,全复习,没有家长陪读,自理能力强,生活习惯好,边怡养边学,目前非常喜欢认字,对识字有极强的兴趣,也喜欢干活大自然中玩,下课后马上会跟着后勤爸爸妈妈干活。</p> <p class="ql-block">李抉明,三岁,男,2022.3月入学,可以在教室里坐2个小时,坐姿端正,昨天开始学字,由星萌小学长带领,</p> <p class="ql-block">小月月,两岁,怡养中</p> <p class="ql-block">在家里随处可见的各种字卡</p> <p class="ql-block">吴爷爷珍贵的墨宝,满满的能量加持</p> <p class="ql-block">学习是一件幸福之事,掌握古法教学,保持终身学习状态,即会被幸福感笼罩</p> <p class="ql-block">读中国字—读中国书—做中国人—热爱中国,这是我们的共同心愿</p><p class="ql-block">收起我们的小悲伤,让我们用心陪伴在孩子们的身边,顺应孩子的天性,与天地连接,与古圣先贤连接,获得内在的力量和智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