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城(终结篇)

千与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4月12日昨天临近傍晚接到今天正常上班的通知,我的城就此完全康复。从3月11日开始经历一个多月磨难的城恢复正常。这次疫情无限接近身边的生活,心有余悸的胆颤留在所有人心里,众多人都在利用不同的方式记忆自己的城市经历的劫难。天佑福地,十多轮的核检,科学的抗疫,肝胆付出工作者众志成城保护了城市的周全。我尝试用自己拙词笨句记载这些,误解的隔离、子夜的核检、封控的城市街道、管控不自由的居住小区、隔屏相望的线上课堂。承蒙各位厚爱鼓励坚持写到现在,3.2万多的读者、一千余次的点赞,在此一并谢过。</p><p class="ql-block"> 现在静下心来读书的比较少了,我家贫貌丑,俗话说“人丑多读书”一开始认为读书能改变丑,啥书都读,从村里的报纸、杂志开始,像《大众日报》、《乡村季风》《人民日报》这些报纸枯燥无味,读着读着模样也没变俊,还是老样子,以为是读的报纸质量不行、可是那时的农村只有这些,但是慢慢的喜欢上读书。</p><p class="ql-block"> 后来报纸改成了杂志《读者》《意林》《知音》《杂文》这些杂志虽说比报纸强很多,但多数文章读过去以后,只是短暂的愉悦。</p><p class="ql-block"> 再后来能读书的机会多了,开始读小说金庸的小说《笑傲江湖》《天龙八部》《侠客行》《碧血剑》《射雕英雄传》《雪山飞狐》《倚天屠龙记》《鹿鼎记》如痴如迷。</p><p class="ql-block"> 国外的也读过莫泊桑的《羊脂球》,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读完总觉这些离自己生活较远。</p><p class="ql-block"> 工作以后屡屡遇到小人,职称也晋不上就尝试读《菜根谭》《厚黑学》《鬼谷子》秉性使然至今不会耍奸使诈,也不会城府深藏,更不会搬弄是非。看着有的人现在即便是指鹿为马,颠倒黑白但依旧是左右逢源,如鱼得水,如今也不羡慕了。</p><p class="ql-block"> 再后来我就读自己喜欢的书鲁迅《呐喊》《狂人日记》和《彷徨》并且把他的文章和林语堂的《京华烟云》《啼笑皆非》比较,就有这种感觉,读鲁迅的文章的时候觉得鲁迅的好,读林语堂的文章就觉得林语堂厉害。</p><p class="ql-block"> 莫言获得诺贝尔奖后就把莫言的所有文章读的一个遍,《红高粱》《丰乳肥臀》《四十一炮》《蛙》《食草家族》《红树林》《十三国》《酒国》《生死疲劳》,通过这些文章,也了解山东这番热土上汉子与娘们的爱恨情仇,陋习恶俗,热情泼辣,放荡不羁。</p><p class="ql-block"> 其实我更喜欢的同时代的贾平凹他的《废都》 《秦腔》 《古炉》 《高兴》 《带灯》 《老生》 《极花》 《山本》他书写更加大气,中原的腹地,秦岭、黄河孕育华夏的文明,生生不息的民族,有他的苦难历程。</p><p class="ql-block"> 现在迷恋读着台湾几个作家的文章余光中、龙应台、周梦蝶 、席慕蓉、林清玄他们笔下的台湾美的不成样子,文字清新,意境幽远,不刻意的追求,文字就像涓涓的山泉,清冽甘甜,所有的琐碎,所有的遇见都是如此的美好。</p><p class="ql-block"> 我依旧的丑,也许我读的书还不够多,也许我不读书会更丑,别让自己太对不起观众,那继续读书,能读我胡乱写的东西的人更是少,你们的雅教斧正使我受益匪浅。也不是所有人喜欢我写的东西,“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p><p class="ql-block"> 现在我们无法超越唐宋盛世,不仅是财富当时的宋朝占据世界上三分之一的财富,远比现在的米国高了不止多少。那也是一个崇文尚学的时代,上到达官贵族下至黎民百姓以读书为荣,也造就后人无法超越的文学成就,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秦观、蒋捷、王安石一大批神仙级别文人。我们现在也就是只是模仿摘抄引用他们的诗句,那时也不乏烈士,烈将陆秀玉玺缠腰背皇帝跳江,那个朝代文人、烈将、财富都有。</p><p class="ql-block"> 芸芸众生中我是这个城市微不足道的一员,热爱自己城市,热爱城市的春换四季,热爱城市的街头巷尾,多少次骑行驰骋在新立河畔、黄河两岸、秦皇河郁金香总是相看不厌,可是笔端乏力总不能写出城市足够的美丽,“书到用时方恨少”。一方让人爱地深沉的土地,择一城在吾安心处终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