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发烧是无止境的,分析学习国外名机电路特点、在尝试不同名机电路的制作中,满足自己的爱好、记录自己的心路历程。</p><p class="ql-block"> 瑞士达萧功放关注很久了,其电路形式与众不同很有特点。网上发烧友们的制作心得也不少反应比较好,这次就尝试一下看看效果怎样。</p> <p class="ql-block">(二)以下是摘录论坛评价:达萧的音质在业内是肯定的,评价较高。该电路精髓是抑制瞬态互调失真(TIM)能力强,可以看出电路设计为了这个目的煞费苦心,采取了很多有效措施甚至舍弃大闭环,这会带来明显失真,可是音质反倒变好了。这说明瞬态失真对音质的重要性,在THD等基本指标达到一定水准后TIM就是突破口,要音质提升必须千方百计解决这个问题。遗憾的是TIM至今没有统一测试方法,用不断反向的锯齿波测有效值偏移的方法也不太奏效。达萧电路采用电流负反馈方式(射级反馈方式)比普通差分电路方式响应速度快得多,对降低TIM有利。抑制TIM常会想到提高电路SR,而达萧电路的SR不算高,主要靠输出级不参与闭环切断TIM的作用通道,可以说这是达萧电路的优点。</p> <p class="ql-block"> (三)上图是瑞士达萧功放的电路图,图上填列了每级放大的工作点电压和电流计算。功放电源用±60V供电,设计额定输出功率180W X 2。各级工作电流计算:第一级60V/56K=1mA,第二级60V/100K=0.6mA,第三级(60v-0.6x3.3)/12K=4.8mA,第四级对管发射级电阻36欧的电压由第二级基级偏置电阻3.3K的压降决定,电流0.6mA x3.3K/36欧=56mA,第五级是输出推动级,电流由恒流源决定原设计是114mA,我的散热器较小故改为90mA,最后输出级没采用多管并联、采用单管输出,实测静态电流为60mA、比原设计电流要小这是不足的地方。电流偏小的原因是加有发射级0.33欧电阻,图纸上不带该电阻,散热器足够时可取消该电阻因此还有完善的空间。</p><p class="ql-block"> 实际制作中,由于1-2级三极管配对会有误差,第四级电流会到100mA导致管子过热,通过减小第二级3.3K偏置电阻,可使第四级电流控制在50mA左右。</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四)电路组成:除了功放主板和整流电源外(总电容10万uf),机箱还安装有喇叭保护电路、延时开机电路和前置放大板,机箱里看起来比较满。前置放大板用的是德国MBL6010电路,用了六片LME49710单运放,这个电路烧友们装的比较多我是7年前组装的,感觉清晰度很好高音通透但动态不如电子管前级,这次移植到这里。</p><p class="ql-block"> 机箱制作经验分享:(1)前面板是网购的裁剪好的6mm铝板和0.5mm厚的拉丝铝板(可银色金色)用哥俩好复合在一起的(2)机箱上下盖板用的是厚度2-3mm不锈钢冲孔板喷金色涂装,防锈美观通风好(3)散热器一般根据功放静态总功耗选择,我的经验单边每公斤E型散热器可耗散20瓦功耗来选择,本次制作的功放单边散热器约1.3公斤,静态可耗散功率约26W,功放设计电流与散热器基本匹配、温度在40度左右。总的机箱加散热器成本在200左右算做节约发烧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五)电路调试:(1)该电路的特点是中点稳定性差,但这次制作中点电压漂移在0.05v微乎其微基本不用装中点伺服运放,关键的是三极管的配对必须很好、要做到异极配对。这是拟制中点漂移的关键、也是调试一步成功的要素。(2)该电路1-2级上下推挽三极管电流相互独立,如果配对不好在第四级的三极管集电极很难复合出0伏的电压,如果靠可调电阻硬调整必然使前3级推挽电流上下臂不一致而产生失真。(3)管子安装顺序:先安装第一至第四级的三极管,调整到各级电流达标且第四级三极管集电极输出0V电压(如果不是0输出无法调试后边的输出管);最后安装5-6级的推动和输出三极管。</p> <p class="ql-block">(六)试音评价:电路基本工作在乙类放大状态,但由于是高电压供电所以动态还是不错的。不泥带水反应速度快,清晰度比pass a5要好,这也是该电路特色、减少了瞬态互调失真的缘故吧,虽然做过多台功放但感觉这台是清晰度最好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