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山海关地处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是明长城的东北关隘之一,素有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即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与万里之外的嘉峪关遥相呼应,闻名天下。</p> <p class="ql-block"> 山海关是河北省秦皇岛市的一个区,距秦皇岛市东北15公里,是连接东北与华北的咽喉要道。明洪武年间大将徐达在这里修筑长城,因为北依燕山,南至渤海岸边,所以被称为山海关,是历史上为兵家必争之地。</p> <p class="ql-block"> 来山海关非常方便,这里有高铁站,而且山海关老城就在火车站附近。在兴城游玩后,从葫芦岛乘高铁40多分钟就到达山海关。</p> <p class="ql-block"> 山海关古城距火车站只有100多米,徒步来到最近南门进入老城。从南门到东门城楼,有许多描写山海关的古诗和书法碑刻,也有描绘守关将士的雕塑,形成这里特色的边关文化。这是“袁崇焕单骑出关”雕像。</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鼎鼎大名的山海关东门城楼,因为东门城楼悬挂着“天下第一关”的巨大匾额,成为山海关标志性的建筑代表,许多介绍山海关的图片资料,东门城楼都是第一选择。</p> <p class="ql-block"> 东门城楼这个“天下第一关”的巨大牌匾,是山海关的一个亮点,也是书法界的瑰宝,整个匾额长5.9米,宽1.55米,其中“一”字一笔就有1.09米的长度,繁写的“关”字一竖就长达1.45米。这么重要的一块牌匾是谁题写的呢?公认的是明代著名书法家萧显所书,可是牌匾下方并未落款,所以作者至今还是个谜。目前肖显所书真迹收藏在楼下,悬挂匾额为1920年所临摹的版本。</p> <p class="ql-block"> 山海关东门城楼,是我国古代军事防御性建筑,东门城楼与山海关的城墙和城墙内外的各种军事防御性建筑,构成了设计周密、布局严谨的军事防御体系。因东面处于迎敌的位置,所以东门城楼的建筑就修得特别坚固,布防也特别严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著名的抗倭将领戚继光,曾在山海关驻守16年。为了防止外敌由海上窜入,戚继光改建了长城,把长城的东起点延伸到海上,并筑起一座入海石城。戚继光曾在《镇东楼诗》中这样描写到,“楼前风物隔辽西,日暮凭栏望欲迷。”。诗中的镇东楼,就是山海关东门城楼。</span></p> <p class="ql-block"> 东门又称天下第一关城楼,城台有12米高,高度可以达到13.7米左右。这座城楼分为上下两层,上满覆盖着灰色瓦片与单檐屋顶,朝北、东、南三个开有射箭箭窗,西面便是“天下第一关”牌匾悬挂处。</p> <p class="ql-block"> 山海关城池十分坚固,城墙上建有诸多防御性建筑,防卫措施齐全。城池主要以箭楼为主体,周围还修建有靖边楼、威远堂、瓮城等诸多建筑群,彼此互补互利,一同构成严密的防御体系。</p> <p class="ql-block"> 山海关以东门楼为枢纽,辅以靖边楼、临闾楼、牧营楼、威远堂,被称为“五虎镇东”,这是五虎之一的牧营楼。</p> <p class="ql-block"> 站在东门楼上,看古城全貌。山海关整个城池周长为4公里左右,构成了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墙高度约为14米,厚度则有7米左右。古城四周建有四个城门,分别是东为镇东门,西边是迎恩门,南部为望洋门、北面则是威远门,从名称就可以看出赫赫霸气。</p> <p class="ql-block"> 在城楼上看远方的角山逶迤俊秀,山海关长城一直连接到角山长城,近处就是绿树掩映的护城河。</p> <p class="ql-block"> 在东门楼广场的右侧,是兵部分司署旧址。在明代的历史上,兵部分司署的地位相当的高,它是明朝唯一在京城之外设立的军事机构,直属明朝兵部管辖,可以全权负责山海关地区。</p> <p class="ql-block"> 山海关钟鼓楼,处于古城的中心,也是古城的制高点。山海关古城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交汇点就在钟鼓楼。这座钟鼓楼钟、鼓同楼,而且与文昌殿三体合一,这种独具特色建筑形制在国内非常少见。文昌殿内供奉的是文昌帝君,民间认为他能主管考试、命运,及助佑读书撰文,是读书文人、求功名者最尊奉的神祗。</p> <p class="ql-block"> 钟鼓楼四周幅射的四条大街,两侧都是仿古建筑,有许多有经营特色的旅游商品。</p> <p class="ql-block"> 这是王家大院,是古城内的一个主要景点,位于山海关古城的东三条胡同内,号称是“万里长城第一家”,主人王三佛曾是山海关城的首富,明清时期是王家的鼎盛时期,占据了山海关古城的半壁江山,被人称为“南半城”。</p> <p> </p> <p class="ql-block"> 四条包子,是山海关的美味可口的传统名点,1958年开业的老字号,因坐落在古城山海关四条这条街上而得名,在此品尝后,感觉还不错。</p> <p class="ql-block"> 老龙头 坐落于河北省山海关城南4公里的渤海之滨,是明长城的东部入海处,向东接水上长城九门口,入海石城犹如龙首探入大海、弄涛舞浪,因而名“老龙头”。</p> <p class="ql-block"> 老龙头景区,是明长城的东部入海处,也是万里长城唯一集山、海、关、城于一体的海陆军事防御体系。在600余年的变迁中,老龙头书写了一部历尽沧桑的历史,为爱国主义提供了良好的教材。</p> <p class="ql-block"> 从北门进入宁海城,这里在明代主要是作为屯兵和操练士兵之用,宁海城内校场、龙武营、将台等军事建筑展示了明代要塞风貌。</p> <p class="ql-block"> 龙武营内当年守城⼠兵的住所,还有碾房、⽯碾,⽯磨,粥房等生活设施。</p> <p class="ql-block"> 从平原段落看海上长城,古关如张开双翼的鹏鸟,连着山与海望去,长城形似巨龙缚住险峰,俯冲向下,跨越平地,直插波涛。</p> <p class="ql-block"> 通过过去皇帝行走的御道登上老龙头澄海楼,便能听风鼓怒涛依旧,正是这唯一的海上长城,留给后人最深沉的遐想,感受最独特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这是老龙头的制高点、最佳观海点澄海楼。它建在⽼⻰头的⻓城之上,⼋⾯威⻛,⼜不失奇秀之美,充分体现了我国传统建筑的⻛格。它的前⾝是明代修建的望海亭,楼中间这块“澄海楼”匾是乾隆四⼗五年清⾼宗御笔所题,乾陵也多次登临澄海楼,可⻅乾隆皇帝对⽼⻰头情有独钟。</p> <p class="ql-block"> 这是“天开海岳”碑,唐朝时期的石碑。“天开海岳”这四个字将老龙头的美景作了高度的概括,天海相依与山为伴,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这样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 过了靖虏台就到了⻰头的最前端,这⾥是伸⼊⼤海23⽶有余的⼊海⽯城,踏上⼊海⽯城好⽐是登上万⾥⻓城的鼻翼,你会感觉随着它劈波斩浪,笑傲渤海之上。</p> <p class="ql-block"> ⼊海⽯城是⽼⻰头⻓城伸⼊海中的近端部分。全城屹⽴在海⽔之中。北接靖虏敌台,南浸万顷波涛,构成了雄奇的海上城堡。为能经受海⽔的冲击,⼊海⽯城的建筑结构独特,全部从巨型花岗岩条⽯砌垒。</p> <p class="ql-block"> 靖虏台是明代⻓城惟⼀的海上敌台,主要是防御⼯程,可以驻兵,存放武器,<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头海防要塞的桥头堡。透过</span>“箭孔”,外面的情况一目了然,可以看到观察敌情,还可以向外射击。</p> <p class="ql-block"> 站在高高的海上长城,看远方的大海,感叹古人在防御建筑上的宏大力量。</p> <p class="ql-block"> 这是海神庙前的巨⼤的牌坊,是由汉⽩⽟砌成,琉璃⽡顶,装饰得很精巧,前书“安澜”,后书“优波”,表达了⼈们祈求⻛平浪静,⾏船安全的愿望。</p> <p class="ql-block"> ⽼⻰头还有⼀处海上胜景就是海神庙。这⾥三⾯环⽔,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每当云雾缭绕或烟⾬蒙蒙,海神庙若隐若现好似瀛洲仙境。在明代海运开通,⽯河⼝被辟为漕运码头,商贾往来盛极⼀时。当地渔⺠为报得出海平安,只得将希望寄托于海神之上,于是修建了海神庙。</p> <p class="ql-block"> 这是祭祀天后娘娘的天后宫。天后圣⺟就是妈祖,相传她⽣活在宋代,精通⻥讯⽽且通晓天⽂⽓象,经常帮助出海的渔⺠,深受渔⺠的爱戴。她去世后当地⼈在湄洲岛上建了座⼩庙来纪念她,并尊称她为妈祖。</p> <p class="ql-block"> 这是海神庙临海一侧的观海亭,建筑延伸建在海上,置⾝观海亭和战在⼊海⽯城上观海感受的是截然不同的,少了居⾼临下的⽓势,却像乘⼀叶⼩⾈漂流在⼤海之上,凭海临⻛,⼼情舒畅,⾃有⼀番难以名状的美妙感觉。</p> <p class="ql-block"> 1984年,“爱我中华,修我长城”活动掀起热潮,社会力量踊跃赞助修复长城。1987年,逐渐恢复原貌的山海关长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如今,山海关这个中国长城的第一关隘,用依然挺拔的身姿,迎来参观的游客,早已脱下战衣的雄关长城,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热爱和平、保卫和平的象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