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流》

Ivy

<p class="ql-block">【简介】</p><p class="ql-block">别名:《最优体验心理学》</p><p class="ql-block">作者[美]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p><p class="ql-block">对心理学爱好者和研究者来说,它是理解积极心理学等领域不可或缺的理论素材;对大众读者来说,这更是一本提升幸福感和效率的行动指南。</p> <p class="ql-block">【基本定义】心流就是当你特别专注的做一件目标明确而又有挑战的事情,而你的能力恰好能接住这个挑战时,你可能会进入的一种状态。它的特征是你做这件事的时候会忘记自己,忘记时间的流逝,你能体察到所有相关的信息,不管工作多复杂你都毫不费力,而且有强烈的愉悦感。</p> <p class="ql-block">【心流的五大特征】</p><p class="ql-block">1、要热爱你所做的事。热爱会让你拥有全神贯注的忘我感,会让你自发的去行动。</p><p class="ql-block">2、要有控制感。你要具备一定的技能,相信自己能够通过努力来完成目标,不必担心有什么不可控的因素,让自己的努力白费。</p><p class="ql-block">3、要略有挑战性。也就是有挑战但又不会太挑战,难度略微超过你当下的能力,比如超过10% 。</p><p class="ql-block">4、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反馈。只有目标明确,才能清楚自己有没有更接近目标,才能从行动中得到及时反馈。</p><p class="ql-block">5、要自成目标。自成目标指的是做一件事时,将做这件事本身视为目标和最大的回报。也就是不要特别期望活动本身在未来会获得什么好处,而是进行这个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奖赏。</p> <p class="ql-block">【如何进入心流】</p><p class="ql-block">根据上述特征,我们把快速进入心流的方法归纳如下:</p><p class="ql-block">1、根据自身的能力,选择或设置略有挑战性的活动、任务、目标</p><p class="ql-block">根据上图,结合前面讲的心流产生的条件,我们可知:心流的产生与一件事情的挑战度,以及我们对应这件事的技能度有关。如果挑战度偏高,技能度不足,我们会感到担忧或焦虑,技能度适中,我们则会感到亢奋而不会觉得无聊。相反地,如果挑战度与技能度都偏高,我们就容易在做这件事的过程中进入心流状态。</p><p class="ql-block">所以,我们要根据自身的能力,选择或设置对当前的自己来说:略有挑战性的活动、任务、目标。这会让你更容易进入心流状态,从而高效地完成任务。</p><p class="ql-block">需要注意的是:能力和挑战度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觉得做起来游刃有余,下次就挑选难一点的挑战;反之,如果觉得做起来很焦虑或急躁不安,下次就稍微降一点难度。</p><p class="ql-block">2、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技能和能力。</p><p class="ql-block">提升能力或技能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心流区中刻意练习(刻意练习和心流是相辅相成的),这也是顶尖高手持续精进、突破极限的诀窍。</p><p class="ql-block">3、把目标拆解成阶段性的任务</p><p class="ql-block">确定了任务、目标之后,还要进一步明确,比如把任务拆解成比较小块的阶段性任务,逐项达成。</p><p class="ql-block">这样拆解的好处是:①让自己清楚的知道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步骤,获得及时反馈;②每一步的完成都会增强自己的掌控感,更有信心和意愿去继续行动;③及时任务被打扰而中断,也能重新快速进入状态。</p><p class="ql-block">4、屏除干扰,专心投入</p><p class="ql-block">如果外界干扰源太多、头脑中思绪乱飞,想快速进入状态也是很难的。</p><p class="ql-block">5、找到或创造意义</p><p class="ql-block">在做一件压根不感兴趣的事情时,想要获得心流有一定的难度。所以,为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创造意义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情。</p><p class="ql-block">比如读书这件事,首先你要认同(或想象)读书是有意义的、有趣的,然后找到恰当的读书方法,以及让读书变成一件有成就感的事情。</p><p class="ql-block">关于创造意义,米哈里给了一个方法:找到或定义自己的“终极目标”,让日常生活中的所有小型目标,都与终极目标配合且与终极目标一致。具体可以用“目标阶层”的方法来定义或找到自己的终极目标,就是把自己的大大小小目标,全部分类成底层、中层、顶层目标,如果发现跟顶层目标不一致的项目,就删除或者微调使其一致。</p><p class="ql-block">当然,在平时的工作、学习、生活中,你也可以多留意一下自己在什么时候会进入心流的状态。如果有心流的体验,就可以试着将这种经验迁移到其他的地方,帮助自己更好地获得心流体验。</p> <p class="ql-block">【精彩篇章】</p><p class="ql-block">前三章</p><p class="ql-block">第一章:心流,快乐的源泉,第二章:控制意识和改善体验的品质,基本上都在阐释人为什么要保持专注力,以及保持专注力好处,精神失序的坏处。</p><p class="ql-block">第三章心流的构成要素,实际上就是在说,日常要怎么做才会更容易体验的精神专注的状态。</p><p class="ql-block">第四章的末尾两节,则着重阐述了人如何才能够养成一种自得其乐的性格,并始终都能够自发的产生心流,因为当一个人比较阴郁,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兴趣的时候,那么他就很难去专注于做某件事。</p><p class="ql-block">第五六七八章</p><p class="ql-block">到了五六七八这四章中,第五章感官之类主要是探讨人应该不断的去发掘人在感官上所具有的极限,因为人的身体本身就蕴含着无限的能量,比如任何一个身体健全的人,都可以单纯的通过进行某项运动而不断地去挑战自己的生理极限,一个肥宅如果下定决心去健身减肥,他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和训练他就完全能够从爬一层楼就喘的上气不接下气而变得可以跑完马拉松全程。</p><p class="ql-block">此外这部书最经常反复提及的还有两个观点,一个观点是金钱权力这些并不能够带给人真正的幸福感,只要经常可以感受到心流,体会到专注于某件事时候的快乐,深处困境依然可以自得其乐。第二个观点则是与工作相比,处于闲暇之中更不容易获得心流体验,即便大多数人喜欢休假远多于工作。</p><p class="ql-block">心流的最后两章提到比较重要的一点是如何把一个人从无助的状态转变为具有心流能能够加以控制,其个是如果问题无法解决,就必须要找到变通的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不可以太过于以自我为中心,而应该是将注意力转移至外部,对外部环境保持开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感悟】</p><p class="ql-block">每个人来人间走一遭,在这不长不短的时间长河中,我们经常会问自己如何追寻生命的意义,而我认为追寻生命意义的唯一途径就是以现有的能力,慢慢理清历史真相及未来的可能性。</p><p class="ql-block">我们会被塑造成什么样的人,最终还是受我们追求的目标所左右。这让我想到奥登 ( W.H.Auden)所言道:“若真想活着,最好立刻着手尝试;如果不想,也不打紧,但你的开始准备死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