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健康,我们守护——章丘区埠村隔离点工作纪实

道在我心中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替你负重前行”。烟花三月本是心情放松,结伴出游的时候,但有这么一群人,为了人民群众的健康,为了抗击疫情的胜利,在繁重的工作中默默的坚守。我区埠村隔离点的医护人员就是这些人中的典型代表。 初到埠村隔离点时,是在周六的下午两点左右。周末的这个时间应该是上班族们休息、休闲的时段,可是隔离点的工作人员们没有周末的时间概念。一进工作区域有三名医护人员在值班,正在紧张而有序的安排新进隔离人员的入住。其他的工作人员已经全部换上了防护服,进入了隔离区域进行消杀和核酸采样。 原本以为我们的医护人员只要做好消毒和核酸采样,就已经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在亲身经历了隔离点的工作后,才知道并没有这么简单。他们不但要消杀、要核酸采样,还要负责安排隔离人员的日常生活,时刻关注隔离人员的情绪波动。 “我是302房间的,我刚住进来这个烧水壶我不会用”;“ 我是409房间的,我房间的电视应该怎么打开”。他们会经常接到这样的电话,在这里他们不只是医护人员还是居家保姆,是酒店前台,是全职管家。在严格执行隔离防护措施和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他们还要想尽一切办法解决隔离人员生活上的各种困难。 (照片中画板上记录的全是隔离人员的各种需要) (晚上集中精力整理、核对隔离人员信息) 她叫黄亚男,是区妇幼保健院抽调到埠村隔离点的医护工作负责人,也是隔离点的大管家。说她每天忙的脚不沾地一点也不夸张,人员调度、工作安排、配餐领送、物资申请以及各项工作的落实,都离不开她这个神经中枢。 埠村隔离点是新筹建的隔离点,各项事务更是千头万绪,本来应该是个娇弱的女子,还是哺乳期的母亲,却硬生生的给练成了能撑得起、顶得住的女汉子。 他叫董垒,是区妇幼保健院抽调到埠村隔离点负责消杀的专业人员。在隔离点的医护人员中,他是年龄最大的,也是唯一一个男性医护人员,是隔离点的“老大哥”,在平时的消杀、隔离、防护工作中,他的任务也最重。每天一大早他就指导保洁人员换上防护服,带领他们进入隔离区进行日常的消杀、保洁、分餐等工作。 每天他都要穿着防护服在隔离区工作七八个小时,脱掉防护服,里面的隔离衣已经全部被汗水湿透,每次他都累的不愿吃饭,只是用浓茶来缓解疲劳。由于长时间佩戴防护口罩,他的耳朵、脸上都留下了深深的印痕。 她叫王瑞华,是区妇幼保健院抽调到埠村隔离点的医护人员,身材虽然瘦弱,但是工作起来却毫不含糊。她不但要负责新进人员的引导和安排,通过电话、微信详细询问隔离人员的基本情况,统计相关数据、整理各种信息、精确预计解除隔离时间,每天还要受理隔离人员的各种需求,参与夜班轮值,单薄的身躯承担了大量的工作。<div><br></div> (照片左起李亚南、吕明霞) (照片左起李苑玲、李梦瑶)<div><br><div> 吕明霞、李亚南和李梦瑶、李苑玲分别是曹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埠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抽调到埠村隔离点的医护人员,她们具体负责隔离人员的核酸采样和体温检测,每天她们都要穿着防护服在隔离区为每个隔离人员采样、测体温。为了分担隔离点的工作任务,她们四人主动参与了隔离点的其他日常工作,有时忙完了已经过了饭点,只能吃凉透了的盒饭。轮流值夜班,忙一个通宵,第二天休息三四个小时再穿上防护服接着干是她们的日常状态,“舍自我为大家,舍小家顾大局”是她们的真切写照。<br></div></div> 他们也是父母的孩子,他们也是妻子、是丈夫、是父亲、是母亲,是家里的顶梁柱,但是在人民群众的健康需要守护的时候,他们挺身而出、迎难而上、甘于奉献。不只是我们的医护人员,还有公安人员、酒店工作人员、保洁人员、配餐人员等等,他们都是逆行的守护者。 “召之即来,来之必战,战之必胜”,在这里向这些逆行守护者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隔离

医护人员

人员

防护服

到埠

消杀

工作

采样

隔离区

核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