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碳化积木区是孩子们乐意玩儿,喜欢玩儿的安吉游戏之一。其趣味性、娱乐性、益智性相结合,经过孩子们的智慧与创造,会变出许多有趣的建筑和物品。孩子们在玩儿的当中,既锻炼了手眼协调能力,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合作与交往能力,又感知了积木的形状、比例、大小、粗细、高矮等等,建立了空间感,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及探究能力。</p> 观察实录 <p class="ql-block"> 孩子们来到碳化积木区。自由结组后去拿取所需积木,然后开始搭建桥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刘宸希、姜牧辰、陈宣澈、赵子阳、赵宇浩、李诺轩六个小朋友结成一组,在拿取积木后便开始搭建起来。姜牧辰和赵子阳很快用架空、平铺、垒高的方法把桥的中间部分建成了。赵子阳用两块“Y”型转接板和长方体积木设计搭建出美观的造型。</p> <p class="ql-block"> 刘宸希负责桥头部分的搭建。第一次他找来一块长方体积木,直接架在了桥墩上,中间有空隙,与桥面衔接不起来。第二次他把原先的桥墩换掉,找来两块方型积木错位搭在一起,陈轩撤找来了一块“Y”型转接板拼摆了一下,还是没达到预期设想。</p> <p class="ql-block"> 他们又进行第三次尝试。刘晨曦又用三角形的积木块儿放到桥墩上,再把“Y”型转接板放到上面,还是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p> <p class="ql-block"> 第四次刘宸希又把桥恢复成了最初的样子,拿了一块斜面三角形积木放到了桥面上,再把“Y”型转接板与有一段差距,姜牧辰和陈宣澈说:“汽车会上不去的。”这时,赵宇浩递过来两块儿小的长方体积木,刘宸希把桥墩换成了两块儿小一点儿的有坡度的积木,拼接在一起,桥的一端终于建成了,几个小伙伴儿开心地笑了。澈澈赶紧找了一辆“小汽车”试运行起来,“汽车”平稳安全通过,澈澈还给他们搭建的桥起了一个名字“快乐桥”。</p> 案例分析 <p class="ql-block"> 1、刘宸希、姜牧辰、赵子阳等小朋友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搭建技能:平铺、延长、架高、垒高等,因此在搭建的过程中表现得很自信,可以自主的选择搭建材料。</p><p class="ql-block"> 2、他们在遇到困难时,不抱怨,不气馁,能大胆选择材料,一次一次地尝试,不停的调换积木类型,这样摆摆,那样摆摆,直到最后成功为止。孩子们已经有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探究欲望和动手操作能力有了明显提高。</p><p class="ql-block"> 3、大班的幼儿已经有了合作意识,能明确分工,有搭建桥的主体部分,有负责搭建桥头,还有负责测试等等。在同伴遇到困难时,能在一旁默默观看支持,并给同伴递送积木。<span style="font-size: 18px;">但是在整个搭建过程中缺少了语言沟通。</span></p><p class="ql-block"> 4、游戏是幼儿生活经验与场景的再现,澈澈能为他们小组搭建的桥起了“快乐桥”的名字,说明是一个善于思考,表达能力强的孩子。赵子阳在搭建主体部分时,根据平时的观察和已有经验搭建了美观的造型,是一个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孩子。</p> 游戏思考与对策 <p class="ql-block"> 1、儿童是通过动手操作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学习的幼儿,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他们在搭建过程中。不断尝试自己解决问题,教师大胆放手,并及时对幼儿的大胆创新及成果给予肯定,尊重幼儿的自主性。</p><p class="ql-block"> 2、在以后的游戏中,让孩子们之间增加交流,在游戏前充分进行探讨,确立搭建计划。</p><p class="ql-block"> 3、丰富幼儿的前期经验,可以请幼儿留心观察城市里的立交桥、高架桥,或者收集一些桥梁建筑的图片。对于幼儿来说,只有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他们才能更好的游戏。</p><p class="ql-block"> 4、教师可继续提供丰富的碳化积木区材料,可添加一些纸筒、奶粉罐等物品,更好地为幼儿创设发展创造与想象的空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