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勤连城遗址游记》

风中胡杨

<p class="ql-block">  2022年2月3日,是壬寅年正月初三,我们游览了“民勤连城遗址”。民勤连城遗址地处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境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属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我的家乡民勤县泉山镇,是一个不大的沙漠小镇,从其名字就可以看得出来,这里曾经是一个泉水叮咚,水草丰美的地方。连城遗址就位于我的老家泉山镇团结村西北方向12公里的沙漠之中,家乡的人们都叫它“连城关“。儿时我和小伙伴们经常在沙漠的柴湾里拣柴,站在高高的沙山上,就能远远看见那座残缺不全的连城墙。那时,年纪尚小,就是几个小伙伴一起也不敢前往。一来听大人们说,连城关及其附近,如果遇到大风天的夜晚,常有人听到过古战场上的刀枪箭响和战马嘶鸣的声音,是真是假不得而知,可不禁让儿时的我们望而生畏。二来即是白天,如果遇到大风,铺天盖地的沙尘也容易在沙漠中迷路,父母也不会让我们去连城。直到18岁那年,我考学走出家乡也没有去过连城。</p><p class="ql-block"> 如今,我已经是年过花甲的人了,总是怀念家乡的一草一木,退休后便找一切机会来家乡看看,寻找儿时的影子,追忆那贫穷而快乐的时光。今年春节期间我再次来到老家,想了却我徒步走连城的夙愿。没有想到我年过古稀的兄长也愿和我一同前往,这让我喜出望外。</p><p class="ql-block"> 早上九点多我们吃过家乡的羊肉臊子面,备足午餐,轻装出发。这一天,风和日丽,天气晴好,兄弟二人首先要经过的是养育过我们祖祖辈辈的那片黄土地,虽然冬季里见不到片绿,但是,那一块块玉米、葵花粗壮的根茎茬告诉我,去年是个丰收年。</p><p class="ql-block"> 走过田野,便进入了生长着沙枣树、沙棘、碱柴、红柳、梭梭等沙生植物的地带,家乡人称之为“柴湾”。记得柴湾里有大片长势茂盛的红柳,那里叫“红柳湖”,人民公社化时我的老家泉山镇也叫“红柳园公社”,可如今这里的红柳因干旱退化得枝条矮小,没有了昔日繁茂的影子。儿时我们经常来这里拣柴,背回家去烧火做饭,如今农村人的生活好了,家家都住进了楼房,做饭也改烧液化气了,因干旱导致柴湾里遍地的干柴却无人问津,当然,不去动那些干柴,对防风固沙也有好处。</p><p class="ql-block"> 继续前行,沙枣树、红柳越来越少,引人注目的是越来越高的巴丹吉林沙山,翻过一座座沙山,放眼望去连城遗址近在咫尺,残缺不全的连城墙矗立在长满沙棘的一个个小沙丘之中。我们越接近连城遗址,心情就越兴奋,兄弟二人的眼睛不时在地面上寻视,盼望着能发现有价值的古代遗物,但是一无所获,看到的是暴露在地表大量的灰陶碗、罐的碎片和碎砖、瓦块,还有锈蚀严重、无法辨认、手捏即碎的小铁件和数量极少的小铜件,以及锈蚀得完整度不足四分之一的铜制残缺古钱币等。</p><p class="ql-block"> 走近连城遗址,绕城墙一周便知,连城是一座东西两城相连的古代城池。整个连城长约420米,宽约370米,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从残缺不全的城墙看,为夹板夯土筑墙,墙基宽约4米,残高约7米,每层夯土厚度0.1至0.15米之间。城内兵器作坊,陶器作坊,玛瑙玉器作坊遗迹清晰可见,从散落的瓷器陶片中,我们仿佛看到了它昔日的繁华。据说以前有人在城内捡拾过相对完整的铁甲、铜甲残片、铁箭头等。</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是一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且文物保护意识不强,记得我老家所在的团结五队,组织我父亲等壮劳力,在连城遗址内挖了许多古井,挖出的青砖拉回生产队公用,后来政府部门知道后加以阻止和教育,就再没有挖掘。听父亲说,当时挖古井时发现,古井布置很有规律,只要按规律寻找,挖开地表沙土就能找到古井……</p><p class="ql-block"> 我们翻越城墙,登上这里最高的土台——“角楼”,站在高高的角楼上,环视一望无际而寂静的沙漠,不禁让人感慨万千。这座规模宏大的孤城,如何出现在如此荒凉的地方,又是什么原因让它消失?沧海桑田,历史变迁,只有那一个个沙丘,见证过这里发生的一切,它形成了一部厚厚的典籍,记录着连城厚重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早在2800多年前,这里就有人类生息繁衍,创造了著名的“沙井文化”。据考证,连城属汉代武威县所在地,古时候水量充沛的石洋河从这里静静流过,滋润着城边片片农田,养育着城内外的军士百姓。石洋河多余的水汇聚到一个名叫“潴野泽”的湖泊,湖泊周围水草丰美,野生动物较多,最早出现在这里的“潴野人”,放牧游猎,刀耕火种,他们也许就是“沙井文化”的创造者。</p><p class="ql-block"> 秦汉以来,冒顿单于统一了雄距蒙古高原的匈奴各个部落,向南深入到河套地区,水草丰美的潴野泽一带成为匈奴人的游牧地。西汉时期为匈奴左贤王属地,由于西汉王朝建立初期,国力不强,政局不稳,只有对匈奴实行和亲与进贡,才能维系和平的环境,以至于极具占有欲的匈奴休屠王,为了长期占领此地竟然将湖泊改名为“休屠泽”。汉武帝继位后,社会生产力得到迅速恢复与发展,国力强大,便开始寻找机会主动出击匈奴。</p><p class="ql-block"> 西汉元狩二年(公元121年),汉武帝派骠骑大将军霍去病于春、夏两季连续攻打了西部匈奴。当时,匈奴在河西走廊一带的统治者是休屠王和浑邪王,霍去病率数万骑越过焉支山(今甘肃山丹境内)、居延泽(今内蒙古额吉拉旗北),斩获匈奴四、五万人,并缴获了休屠王祭天的金人,使匈奴右部受到了沉重打击。匈奴单于将这一重大军事失利归咎于休屠王和浑邪王,要将二人治以死罪。二人畏罪,合谋降汉,但当汉朝派军队迎接他们时,休屠王中途变卦。于是,浑邪王杀了休屠王,接管其6万部众,连同他自己的4万人共10万归降了汉朝。汉武帝为了宣杨汉军的武功军威,在今民勤县境内置武威县、宣威县,后置武威郡(今凉州区境内),当时的武威县就是今天的连城遗址。</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四十年代,有考古学者在连城遗址发现了25枚“开元通宝”和唐三彩碎片,这说明在盛唐时期,这里还是一座繁华的城市,或者说这座古城还是存在的,有人生存。史书中有关连城的记载只言片语,没有明确记载其消失的年代和原因。纵观这座千年古城的历史,其消失的原因,不外乎有历史、自然和人为的原因所在。</p><p class="ql-block"> 有学者认为,连城的消失可能与战争有关。河西走廊的武威是从西域进入都城长安的必经之地,作为唐朝戍守边疆的节度使安禄山,深知此地的重要性,只要占据此地,就可以切断西域大小国家和军队的东援通道,这对大唐来说是致命的。也许,在“安史之乱”中,安禄山叛军从河北走河套沿古道而下袭击凉州(今武威市区),经过连城时被守军发现并奋力抵抗,正是由于连城守军的坚守,才使得安禄山叛军未能与凉州城内因安禄山引起的叛乱商团联手,凉州城守军才击败了叛乱商团,遏制了战火的蔓延。虽然敌人被击退,但是连城却在战火中被摧毁。我小时后,又听老人们传说,连城是李靖王的夫人不想在此居住,伙同李靖王的手下烧了连城,才得以迁离此地。连城消失的传奇故事犹如天方夜谭,说法不一,正史中至今尚无详细记载。正因为连城这座古城的消失没有文字记载 ,不得不说自然和人为因素,或是其消失的真正原因。</p><p class="ql-block"> 据《尚书•禹贡》记载,华夏大地上11个大湖中,潴野泽名列其中。西汉初期潴野泽湖水幽深,面积广阔,水域面积至少有4000平方公里,仅次于青海湖的水域面积,是一个最大水深超过60米的巨大淡水湖泊。强汉盛唐时期,这里水草丰美,农耕游牧,商家往来,风花雪月,一派繁荣景象。甚至到了宋代(西夏)时期,潴野泽还是中国第一大内陆淡水湖,直至明清之际,由于大量移民政策,导致这一带人口急剧增加,无限制的垦荒种地和无节制的过度放牧,致使自然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水位急剧下降,水域面积急速缩减,几近干涸。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潴野泽尚能见到少量储水,可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初,随着石羊河的改道,这一随唐更名“白亭海”,民国再易名“青土湖”的潴野泽就彻底消失了,湖底被埋没在了滚滚的黄沙之中,成了浩瀚的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牵手的纽带。</p><p class="ql-block"> 自2001年以来,国务院前总理温家宝先后6次批示,“绝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并亲自到民勤视察。现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于2022年春节期间,亲临民勤慰问,充分说明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民勤沙漠治理的重视程度。家乡人民也没有辜负总理对民勤人民的厚望,统筹规划,落实措施,科学治理,务实高效。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防风治沙、引水造湖,目前,干涸51年的青土湖已经形成了人工季节性水域面积26.6平方公里,旱区湿地面积106平方公里,地下水位由2007年的4.02米,上升到了2.94米,10万亩芦苇蓬勃丛生,彻底阻断了巴丹吉林沙漠与腾格里沙漠的牵手,再现水天一色,芦苇摇曳,水鸟集结,水草丰美的景色。</p><p class="ql-block"> 水为生命之源,一旦没有了水,一切将不复存在。汉武帝愿景中的武威县城——连城,早已不再威武,繁华随风而去,雄伟淹没尘埃,只剩下了残垣断壁。但连城的轮廓尚且完整,它犹如一艘惊涛骇浪中沉入大海的航船,水手早已远去,无人知晓它经历过什么?只有打开它的“黑匣子”,才能正真破解它的消失之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枝头上挂着香甜稍带涩味的沙枣</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走进柴湾</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生命力顽强的固沙梭梭林</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不知名的干枯沙生菌菇</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即将翻越一个个大沙山</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手持望远镜寻找连城遗址</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翻过沙山连城遗址近在咫尺</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连城墙外不远处</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露出地面的“锁阳”苗</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登上连城最高处——角楼</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连城墙头上的文物保护石碑</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残垣断壁的连城墙</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瞭望规模宏大的连城遗址</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历经风沙的连城遗址石碑</b></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