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和二仙”探考

今日关注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合和二仙”探考 </span></p><p class="ql-block">王贤春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合和二仙也称“和合二仙”,后称“合和二圣”,即是寒山、拾得,是唐代两位高僧。他俩人生于北方,成年因婚姻到江浙修行,建寒山寺,后去淅江天台山隐居修行,寒山居寒山湖畔白寒岩洞,拾得去了清国寺,常为寒山准备食物。他们在天台山70年,后因故到首阳山隐修。后点化为“合和二仙”。合二仙是寒山拾得二位高僧的菩萨化身,有说是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转世的化身。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有《经》写道,合和二位大贤名传到京城,皇帝亲自上门请贤。见后,皇帝赏识二人真是大贤,便封寒山为皇太子,让他来接替皇位。寒山推脱说让他两人出门商量一下,皇上允。出殿后,寒山说拾得:“这个江山你来坐”。拾得摆手:“这位要坐也是仁兄坐。” 寒山摆手,“虽说江山坐来是享受,不如修行练道法。圣旨难违,这位还是贤弟坐”。拾得说:“修炼真果入神仙,登空驾云不一般。既然咱都不想坐,咱就有个最后一计策。” 寒山点头,手指前后一指,拾得双手合十,向后面寨门而去,寒山还礼后便昂首从前门走出。二贤离开去修练,诚心实意敬苍天。饿了吃点松柏子,渴了喝下山清泉。后来二位千辛万苦在寿阳山上见了面,弟兄激动地抱头哭了,感谢皇天让他们有相见。在山上苦修说道不谈凡事。苦修得真果,闭眼并手,天仙来点化,二人灵性出窍把云驾。当时老天鹅毛大雪下了七天七晚,弟兄身首冻僵在寿阳山,灵性难以去还阳。姜子牙骑马钓鱼诏二贤,从此封俩和合二神仙。如今到山东潍坊寿阳山森林公园仍能看到姜子牙时的钓鱼台、马蹄泉和仙人坑,那仙人坑则视为寒山拾得身首冻僵处,消冻后留下的遗迹。</p> <p class="ql-block">后来列朝历代都有名画家绘制合和二仙像,画像两两人笑容可掬,一手持荷叶莲花,谐音“和”,一手捧宝盒,谐音“合”。“合和”有着中华文化的重要价值,是中华人文精神之精髓之一。合和二仙则代表着人们美好的愿望,愿新人百年好合、家庭团结和睦。过去,在在江浙一代婚礼时,人们以陈列悬挂和合二仙像为荣,常绘作蓬头笑面之二人,一持荷花,一捧圆盒,取和(荷)谐合(盒)好、和合之意,并且视圆盒有招财进宝之意,所以有的常年悬挂于中堂,取琴瑟和谐、百年好和、财源广进等吉利之意。</p> <p class="ql-block">《周礼·地官·媒氏》解释道:“使媒求妇,和合二姓。”此是“和合”男女之婚事之正解。所以,在民间传说中,家里供奉和合之神就逐渐演变为婚姻和合之神,原作蓬头笑面擎鼓执棒之一神图像的,于是逐渐化身为一持荷、一捧盒之二神图像。和合神也改称为和合二圣或和合二仙。</p><p class="ql-block"> 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第二十三卷里说:“宋时,杭城以腊月祀(祭祀)万回哥哥,其像蓬头笑面,身著绿衣,左手擎鼓,右手执棒,云是和合之神,祀之,可使人万里外亦能回来,故曰万回。” </p><p class="ql-block"> 先说和合称二圣。清翟灏《通俗编》(无不宜斋本)第十九卷“和合二圣”条言道:“今和合以二神并祀,而万回仅一人,不可以当之。”这里说杭城敬万回哥哥仅是一人,分析应是敬的是寒山。翟灏在前卷还言:“国朝雍正十一年封天台寒山大士为和圣,拾得大士为合圣。”寒山、拾得即为和合二圣了。再说和合又称二仙,如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一回写到:“说话间,四灵大仙过去,只见福、禄、寿、财、喜五位星君,同著木公、老君、彭祖、张仙、月老、刘海蟾、和合二仙,也远远而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在南方,起初本意有,万回祭祀和合二仙,说兄在安西戍守边关,父母追问他哥哥的音讯,二仙赐予给他时间早晨从准备好去探望往,傍晚返其家,就这样,他真的日行万里有余返回,所以人送号万回,此也是家人和合之意,故宋时祭祀,以万回当为和合之神。 </p><p class="ql-block"> 《民间文学》1979年第8期所载《“和合二仙”传友情》,则仍以和合二仙为寒山、拾得。其故事概括说:寒山、拾得同居北方某远村,虽异姓而亲如弟兄。寒山年略长,与拾得共爱一女而寒山不知,临婚始知,乃弃家去江南姑苏城(今苏州)何山枫桥,结庵修行。拾得知道后也舍女去寻找寒山。探知寒山住地,乃折一盛开荷花前去相见;寒山听见拾得来,亦急持一盛斋饭之盒出迎。二人喜极,相向而舞。于是都为僧人,开山立寺庙,取名“寒山寺”。“直到现在,(苏州)寒山寺里还存着一块青石碑,碑上刻着兄弟俩人的形象,上面写着寒山、拾得的名字。但是老百姓不识字,历代来只知道一个拿‘荷’,一个拿‘盒’,因此称之为‘和合二仙’。”(见《中国神话传说词典》242页,或参见“万回哥哥”(17页)。) </p> <p class="ql-block"> 今考证河北省沙河市有赞山、赵泗水有和合二仙庙,当地传说此地是合和二仙的老家。后来,当地人们知道寒山为不伤兄弟感情,就外出远方出家,为赞颂寒山舍己而成人之美的高尚品德,就寒山家原居住处定村名为“赞山”,而在拾得原居住处祭祀成庙宇。还传说,寒山、拾得兄弟两人少年时,经常一起到北面沟里易阳温泉沐浴,到山里砍柴,两人常常结伴做事,配合的相当默契。易阳温泉就在今西沟、黑硇一带。又有言:“舍得,舍得,舍了才得”也出自寒山、拾得二兄弟的典故。“舍”字的繁体也是提手旁“捨”,而“捨”字有意思的是,在它中间舍去一点,就是“拾”,拾得的东西则要比舍去一点就容易的多了,得到的东西就像拾得东西,沾便宜大了。这里也道出了因果和辩证的玄机之道。</p> <p class="ql-block">和合二仙”是释儒道文化融合的最好体现,是万教归一的典型,是世界文化走向融合的先行者。当今,用中华传统文化,解读或创建我们今天的和谐文化、和合文化,此有和谐之美、和合之美、幸福之感和现实之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近几百年来,合和二仙作为“家庭合和,婚姻美满”的意义早已深入人心,现又被赋予新的象征意义,它是“和合文化”的象征,也是“和谐社会”的象征,更是“和平世界”的象征,从而开始走世界文化大融合,进而促进实现世界大同。</p> <p class="ql-block">附:和合二仙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昔日有辈二大贤,二人座位让江山。虽说江山来享受,不如苦练把道盘。修炼真果入神仙,登空驾云不一般。以此江山互让位,兄让弟来弟不坐,弟让兄来兄不当。前寨门逃出大太子,后寨门逃出二英贤。离开江山去修练,诚心实意敬苍天。饿了吃点松柏子,渴了喝下山清泉。寿阳山上见了面,弟兄抱头哭皇天。寿阳山修行把道练,苦练修行不谈凡。二人苦修得真果。闭眼并手念弥陀。为此天仙来点化,二人灵性把云驾。老天不住鹅毛片,鹅毛大雪下得欢。下了七天并七晚,弟兄冻死寿阳山。姜子牙带来封神榜,封他和合二神仙。</p><p class="ql-block">这是前朝一笔古,一朝一代往下传。众位善人听我劝,苦练修行往下传。莫谈红尘名和利,金银财宝要少提,这世修下真实果,万古千年享福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