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最忆是杭州

为人乐

<p class="ql-block">一</p><p class="ql-block"> 组织上安排疗养,我便把疗养点选在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杭州,依我过去在大连、青岛和西安、峨眉山疗养的经验,疗养更多的是“疗眼”,可以借疗养之机把周边美景“众览”一遍。</p><p class="ql-block"> 从萧山机场到疗养院的路上,模样俊俏,伶牙俐齿的女军官小钱,一路上眉飞色舞地介绍着杭州,赞美之词溢于言表,让我也按捺不住心驰神往。我问她,你怎么这么熟悉杭州?她从前排座回过头,灿然一笑,“唔就是杭州伶(人)。”“哦,难怪!”我打趣道:“在你身上我看到了袁立(《钢嘴铜牙纪晓岚》中杜小月的扮演者)的影子。”她一怔,又回过头说:“对,她是我们杭州人。你喜欢她吗?”我连忙摆手,不敢不敢!比喻而已。她端正身体,望着前方,若有所思地说:“其实我们杭州女孩挺内敛的。我嘛,每天接送首长,要介绍杭州情况嘛,都变得油嘴滑舌了!”“不,不,非常好!‘导游’就要这样。”我赶紧堆笑。</p><p class="ql-block"> 疗养院就在杭州西湖边的杨公堤,出门便是享誉千年的苏堤,抬眼东望就是碧波万顷的西湖。回眸往西,便是延绵起伏的丁家山。左边是浙江宾馆,右边是赫赫有名的杭州国宾馆,杭州老百姓习惯叫刘庄。说到这家宾馆,和西湖一样太有故事,不仅风景绝伦,设施豪雅,人事也很灿烂,疗养期间曾与时任浙江省委常委的同乡进去喝过下午茶。刘庄是1898年由广东斗门籍富豪、前清进士刘学询耗资十余万银两,历时8年,于1905年建成的。建成后命运多舛,几经波折,刘学询个人曾遭广东同乡康有为的陷害、刺杀,刘庄也曾被查封拍卖,还被康有为入住。最后,刘学询倾家荡产将其赎回。刘学询死后,其八姨太范嫒英于1953年将其捐献给了国家,才使旧貌换了新颜。2011年刘庄的少庄主、刘学询75岁所生的小儿子,81岁的刘启言曾访过杭州国宾馆。这位已转业回珠海的抗美援朝老兵,曾在刘庄生活近20年。锦衣玉食的少爷生活与抗美援朝蹲坑道、吃炒面的当兵日子,天壤之别,不知道他是怎么适应的。人民军队的确能改造人,培养人。他说刘庄由于多次改建,现在已看不到当年的地面建筑了,但岭南设计风格还在。我们进去后只见亭台楼阁、小桥水榭、曲廊修竹、古木奇石,入眼皆景,不愧为“西湖第一名园”。</p><p class="ql-block"> 国宾馆名符其实,有过辉煌,见证过历史。曾接待了一批又一批的国家领导人、外国元首和四方宾客,获得了极高的荣誉。尼克松来过,布什、奥巴马来过,G20峰会和金砖五国峰会开过,许多国家的政要也来过。毛泽东曾多次来杭州,长时二、三个月,短时只几天,有统计共785个日夜,大部分时间都住在刘庄国宾馆。那栋傍水而建的的一号楼就是毛泽东的下榻处,过去曾是刘学询的书房和卧室,现在杭州人依然称为“主席楼”。1953年冬,毛泽东在这座小楼里,主持起草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后来的《农业发展纲要40条》、《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等光辉著作和《五律•看山》、《七绝•观潮》等诗作,都是在这座小楼写成的,这座宾馆留下了伟人的足迹和佳话。当地人说,毛泽东喜爱杭州是有历史渊源的,杭州附近有一个村落,叫清漾村,全村数百人家皆姓毛。据考证,这里曾是江南毛氏的发祥地,毛泽东的祖先就是清漾毛氏的后人。从族谱看,毛泽东是清漾毛氏的第56代后裔。毛泽东生前曾动情地说过:“杭州是我的第二故乡”。</p><p class="ql-block"> 杭州领袖们喜爱,全国各地的老百姓也喜欢亲近杭州。你看看西湖边摩肩接踵的人流,七嘴八舌的方言便可知,杭州的游客流量是全国最多的城市之一。作为全国新一线特大城市和浙江省省会,杭州不仅仅因景美而被称为“人间天堂”,也是全国八大古都之一,南越国和南宋的都城,还坐拥两座世界历史文化遗产,是一个典型的文化旅游城市。“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白居易一句“最忆是杭州”,将杭州推至江南之首。更有苏东坡一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杨万里一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简直将杭州景致写绝了。有这么美的标签,杭州想不风流都难。</p> <p class="ql-block">二</p><p class="ql-block"> 入住疗养院后,每天只是吃饭睡觉看书,无所事事。疗养院除了头一天给你简单检查了一下身体,晚上10时例行点一下名,就不管不问了,其余时间任你支配。于是,我便每天迈开双腿,丈量着杭州的山山水水。</p><p class="ql-block"> 倘佯在西子湖畔,我常想:易中天说城市有性别,北方城市粗犷、豪放,象男性。南方城市婉约、精致,象女性。那如果要在南方城市中找一位最漂亮女性,应该是杭州。欣赏杭州,不能光看景,一定要往历史文化的纵深看。在那里,有山外青山,西湖歌舞比拟不了的诱惑;有江南烟雨,江花春水渲染不够的人文殊胜;有最美的女子,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它既是中国文化最美丽的后花园,也是中国游客心驰神往的遐思地。如果你心累了,游目在西湖的历史里,可以安抚爱与愁的情愫;生活乏味了,激荡在古诗词中,可以安置诗情画意的灵魂。杭州的美不仅在于她的天生丽质,更在于其后天人为的造就。比起小家碧玉的姑苏小桥流水,她多了一份山水妆扮的风流;比起王气十足的北京西安,她又多了一份知性的温柔;比起行色匆匆的深圳广州,她更多了从容婉约的风度。这座被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誉为“世界上最华美的天城”的城市,好象老天格外眷顾,几乎集合了所有宠爱于一身。不仅有美景,更有数不清的英雄良臣的事迹、才女名僧的逸闻,还集中了自古以来相当一部分光彩夺目、震古铄今的诗词和传说,这些诗词传说,就象一个美女内藏诗书,有了内涵,更增添了杭州的风情。</p><p class="ql-block"> 杭州的确有内涵,它最早称余杭,传说是大禹南巡时,大会诸侯于会稽(今绍兴),乘舟经过此地舍杭(“杭”是方舟)上岸于此,故起名“禹杭”,后来口音误传成了“余杭”。按地舆家之说,杭州的地理和风水,是一个休养生息的风格。北面有天目山,南门有钱塘江,山不高不险,水不浊不湍,属于风水极佳的“山环水抱格”。而且还有京杭大运河、西湖、西溪等众多水系,水网密布。根据“水主财”的理论,杭州作商地可以财运滚滚,是富庶之地。但它几乎无险可守,就象缚鸡无力的女性,柔情似水,刚烈不够,而且“香风”醉人,不是定都的最好选择。</p><p class="ql-block"> 但杭州在古代还是作过二次都市,一次是五代十国时吴越王钱镠定都杭州。贩盐出身的钱缪在军阀割剧中崛起,凭借两浙富庶在凤凰山下筑城,这便是杭州城的雏形。北宋统一华夏时,钱镠审时度势,以保境安民为国策归顺大宋。后得以扩建城池,开拓海运,发展农桑,推广贸易,致使钱塘富庶,风骚江南。好人好运,从此钱氏后裔兴旺不衰,人才辈出,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钱琪琛、钱正英、钱钟书这些中国近现代史上响当当的人物均出自杭州钱氏。另一次是在绍兴八年,即1138年,南宋正式定都于此。南宋开国皇帝赵构之所以定都临安(杭州),而不是更好的南京,他是被金兵追怕了。宋金全面开战后,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俩都被金兵掳走。赵构作为皇位继承人不敢在开封即位,跑到商丘登基。刚当上皇帝不久,金兵再次南侵,赵构狼狈南逃。面对金兵的穷追不舍,赵构吓得一路跑到杭州,金兵再步步紧逼,赵构又逃到宁波,从舟山坐船到海上躲避。金兵退后,赵构只好选择容易出海而逃的杭州做了都城。一个王朝以逃跑生存,这是多么软弱和可悲呀!</p><p class="ql-block"> 尽管杭州只做过两次都城,但其悠久的历史文化不容小觑。尤其近年在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发现了5000年前的良渚古城遗址,华夏五千年的历史有了更充足的证据。良渚古城被列入世界遗产,使得杭州的历史文化底蕴有了加持。而在杭州的山山水水中,自古以来学子官宦,文人墨客留下的风流印记数不胜数,红男绿女,悱恻缠绵,或愉悦或凄美的爱情故事也是口口相传,感天动地。这种城市魅力倾倒了无数的天下豪杰,李泌、白居易、苏轼曾为它治湖筑堤;岳飞、于谦、张煌言在西子湖畔谱写了忠烈传奇;辛弃疾、李清照、陆游在这里奋笔北伐;梁实秋、戴望舒、郁达夫、梁思成、林徽因在此抚今追昔……杭州,不仅贴满了如此众多光彩照人的名字,一些名不经传的凡人小民更是它生命绚丽的基石。几年前,一位杭州的客运司机名叫吴斌,开车行驶于高速公路时,被一颗横飞而来的石块击中上腹,打穿肝脏。剧痛中,他紧握方向盘,平稳刹车,拉手闸,开启故障灯,解安全带,挺立着站起来告诉乘客安全下车,然后泰然而逝。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众多生命的安全,这是多么让人垂泪动容的感动呀!我对杭州的司机队伍充满敬重,他们中不仅有吴斌的壮举,更多的是设身处地对人的关怀与尊重。杭州车礼让行人是全国率先,众口皆碑的,有时真还让你不好意思,不适应。乘坐公交车时也是关怀备至,如沐春风。</p><p class="ql-block"> 杭州的内涵还有一点有趣的,中国四大古典名著大家耳熟能详,其中的三部,与杭州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是杭州的说书才人罗贯中、施耐庵,根据宋元时期瓦子与勾栏间说唱的三国、水浒故事整理而成的,过去的杭州西溪就是施耐庵眼里的梁山水泊,而寓居杭州的吴承恩则是根据民间西游故事写成了《西游记》;清朝杭州织造孙文成的姻亲,江宁织造曹寅的后人曹雪芹写成了《红楼梦》。这么多标签加身,杭州历史文化之于中国历史文化,地位不逊于任何一座城市,但它很低调,就象这座城市那种从容不迫的谦逊。</p><p class="ql-block"> 杭州这种谦逊还体现在景区与游人的亲近。杭州处处有古迹,别人都把文物放在博物馆的玻璃罩子里,杭州不在乎,直接把康熙题字的石碑放在露天中。作为忝列世界遗产名录的杭州西湖,也不收门票,实打实的百姓公园。因此,杭州的景区都是敞开的,没有围墙,进出景点就象逛街,完全自由。不象有的城市深院高墙,天眼睽睽;杭州的景区与生活区几乎没有什么界限,在路上闲逛,一不留神就到了景区,在景区拐个弯,说不定就是市井人家。不像北京、南京那么庄严,官气森森。杭州的市井文化也少有政治,而更多的是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西湖文化、丝绸文化、茶文化和商业文化。</p><p class="ql-block"> 自古以来,杭州都是以商取胜,特别南宋时期,杭州被迫成了全国的政治中心。丧失了1/3国土的赵宋王朝,人口、土地锐减,想发展,必须另辟蹊径——发展商业。使得南宋在军事、政治上虽然薄弱,但经济却发展迅速,尤其作为都城的临安,富裕到了“百万之下,亦为小商”的程度。“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做汴州。”这首诗描写的是南宋王朝偏安一隅、不思进取,但也可以看出当时杭州繁华奢靡的生活。这一时期的杭州,南抵闽广、北通两淮、西连四川,成了全国的商贸中心。而今天,杭州在保留历史传承的同时,商业文化更富有青春和前卫气息,已是中国最富有商业头脑的“浙商”之都,现在几乎没有人怀疑“浙商”天下第一商帮的地位 。新时代埋头赶路的“浙商”正在缔造新的传奇:宗庆后、苏显泽、李书福、方杰、胡成中等人成为磨砺锋芒打造传统实业的标杆,而马云不但创造了中国互联网的巅峰,更是通过互联网将杭州打造成了网络金融中心。</p><p class="ql-block"> 海纳百川,才能纵横商海。杭州还是一个比较包容的城市。这种包容除了在商业上,餐饮文化也尤为明显。这里不仅豆腐脑儿有甜有咸的,豆浆、粽子、汤圆、馒头也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西湖醋鱼是典型河南红烧鲤鱼的改良,因为宋都南迁的缘故,这里河南人的印记很多;同样用咸肉火腿,腌笃鲜老鸭煲就是平常生活,蜜汁火方就是登堂入市;四川人到杭州当官带来了东坡肉,绍兴人在杭州经商,带来了霉干菜扣肉;叫化鸡的来历让人想起郭靖黄蓉洪七公,但吃到嘴里,不如广东的窑鸡;遍布全国的杭州小笼包店,都是浙江嵊州人开的,真正的知味观杭州小笼包用的则是河南做法,而杭州人平时吃的最多的,还是杭州大包,比天津狗不理好吃的多。这就杭州,一个五花八门的市井。</p><p class="ql-block"> 如果让你在江南众多的大城小镇中,挑选一座最能够代表江南风物的城市,杭州可能是首选。因为在杭州你能找到属于江南的所有符号和印迹,并在离开后得到一个完整的江南记忆。当然你得是有心人,而不是走马观花,随大流走一路。杭州,西湖水不必说,碧波万顷每天与我亲近;想爬山,西山里有你爬不完的山;想看小桥流水人家,出门便是,走远点可从小河直街溜达到拱宸桥;想听江声浩荡,佛塔铃铛,钱塘江边上的六和塔,飞来峰下的灵隐寺都可让你尽兴,更有浩浩汤汤的钱塘大潮,让你心潮起伏;想逛繁华热闹的街巷,清河坊南宋御街足有一公里长,要是嫌商品不够时尚,西湖周边商圈尽有摩登百货,琳琅满目。这座城市能满足你对江南城市的所有幻想,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它让你有太多心动的理由。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所求,或清新文艺,或古香古色,或洒脱潮流。</p> <p class="ql-block">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杭州因西湖而美,西湖是杭州的魂,到杭州必到西湖。如果只关注西湖的自然美,那是“菜鸟”。西湖的人文美才让人入心动情,比如白堤,苏堤,断桥,孤山,三潭映月等,都有来历;岳王庙,雷锋塔,苏小小墓、西冷印社等,都有故事。在波光潋滟的湖边、静谧空濛的山里以及雕龙刻凤、勾心斗角的古建筑中倘佯,会洗净你的眼睛,陶冶你的灵魂。我在杭州12天,几乎每天都要走一遍西湖,范围有大有小,小范围从杨公堤到苏堤,1万多步,时间1小时;大范围整个西湖,将近4万步,时间4小时左右,每走一次都舒畅如淋。</p><p class="ql-block"> 西湖之初只是个浅浅的海湾,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化了西湖。因潮汐带来的泥沙,日积月累,慢慢地封住了洼地和大海之间的联系,海水进不来了,湖水经陆地淡水及雨水的冲洗逐渐淡化,最终成为一个淡水湖。史载,西湖在汉唐时面积为10.8平方公里,宋元时约9.3平方公里,明清时为7.4平方公里,近代减至5.6平方公里。1985年杭州市政府投入人力物力,引钱塘江水入西湖,平均33天为西湖换水一次,才使西湖水质清洌可饮。2002年又启动“西湖西进”工程和疏浚工程,使西湖面积达6.39平方公里。水旺财,围绕这汪碧水,杭州的风景更加秀丽,市井日益繁荣。</p><p class="ql-block"> 因西湖的白堤和苏堤,人们对白居易和苏东坡两位官员,为民谋利,治理西湖的事迹耳熟能详。但最先让杭州人感恩戴德的不是白居易、苏东坡,而是唐代一位叫李泌的官员。唐代宗大历末,李泌任杭州刺史时,杭州城地下水咸苦无比。杭州百姓在李泌的率领下,分置水闸,掘地为沟,堆砌石槽,放置竹筒,引西湖淡水入市区,解百姓卤饮之苦。白居易是李泌之后第二个对西湖治理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人物。唐长庆二年,白居易以刺史的身份来杭州赴任,适逢江南大旱,祈雨不灵,他亲自率领民众,疏浚西湖,从西湖北岸到武林门一带修起一条长长的堤坝,再引西湖水入城,这条长堤被后人叫做白堤。白居易离开杭州200年后,苏东坡入杭州,第一次是以杭州通判,即二把手的身份到杭州。“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就是那个时候苏东坡留给西湖的绝唱。第二次来杭州则是以杭州太守,即一把手的身份走马上任的。时逢大旱,西湖淤泥壅塞,净水干涸,而雨天则洪涝成灾。苏太守放下笔墨,挽起裤脚,挥锹荷泥,率领20万杭州百姓疏浚西湖,用葑草和湖泥筑起一条诗画般的苏堤。</p><p class="ql-block"> 游历西湖,不可错过的必然是西湖十景,作为苏东坡的铁杆粉丝,我最钟爱的当属十景之首的苏堤春晓。苏堤横卧西湖中央,连接南北,长堤卧波,走一道便可大致将西湖美景尽收眼底。苏堤比白堤和杨公堤大气,一条长堤六座桥,一株杨柳一株桃。每每来到西湖,我都会在堤上快步行走或是坐在长椅上远望,迎面轻柔微风,背后苍翠树丛,满眼都是绿。湖边空气清新湿润,让人忍不住大口呼吸。苏堤长达2.8公里,在苍翠蓊郁的花树丛中,阴翳着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六座古朴美观的石拱小桥,设桥的目的是便于两侧湖水流动和游船过往,而半圆的拱桥横亘堤上,又为直线的苏堤和平面的湖水平添了画面美。</p><p class="ql-block"> 这一天我又来到了苏堤,早晨的西湖笼罩着一层层淡淡的雾霭,显得静谧,些有晨练的人、洗衣的人、钓鱼的人、拍婚纱的和摄影的人,都是静悄悄的。一进景区,就闻到桂花香气,甜得发腻。湖色空濛,柳浪闻莺,只见两只轻舟交错,一湖水墨荡漾,完全是中国画里的景致。这样的美景,恍若仙境,怎能不让你动心?你不妨也乘一画舫,泛舟湖中,搅动碧水,荡起微澜,然后掬一捧水风,沏一壶龙井,优雅自在,品味云水禅心。也可以在湖边小肆坐下,摘一朵流云,把一盏佳酿,临风赏景,悠闲淡定,看碧波荡漾,听空山鸟语,荣辱皆忘,神采奕奕。相比惠州西湖,杭州西湖大气、品质、纯粹和文化,少了一些喧嚣、世俗和局促。所以苏东坡说:“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这绝不是一家之说。</p><p class="ql-block"> 秋天看三潭印月是最佳时节,那三座水中小塔的景象就是杭州的代名词,也是人民币一元钱的图案。三塔是苏轼所建,现为明末重建,这是对西湖湖光水色的点睛之笔。可以看出苏轼对于中国古典意象的理解十分深刻,这一景点被日本人誉为最符合禅意的美景。古代官吏靠科举进仕,都有点文化和品味,不像现在有些官员只知道GDP。所以历代在杭州为官的古人大都在西湖留下一些让后人留念,让历史记忆,与同行比肩的政绩和文墨,现在西湖不仅继承了先辈的治理成果,更多的是亨受了古人的文化积淀。</p><p class="ql-block"> 西湖边还有一景点,不仅是古人的文化积淀,更是我们的精神继承。当我在西湖边见到岳王庙,心情便沉重起来,满脸敬重。“心昭天日”、“还我河山”,这样的字句与我的目光相撞,胸中不禁涌起波澜。我肃穆的走了进去,忠烈祠里,岳飞头戴红缨帅盔,身着紫袍金甲,目光炯炯,正气逼人。殿堂后是岳少保生平事迹的大型壁画,这些故事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岳飞墓地,草色青青,古木参天,岳云和张宪的坟墓分别位于主墓的两侧。秦桧等五位奸臣跪像我就不赘说,怕伤到秦姓朋友的心。</p><p class="ql-block"> 在中华民族史上,任何一个忠烈的故事都难以与岳飞相提并论,岳飞的故事太深入人心了,他的形象代表着被奸邪谋杀的正义,代表着家国情怀的最后坚守,代表着内忧外患时人民所寄予英雄的一丝灿亮之光。如今,风波亭的往事早已远去,但为岳飞叹惋的声音从未停止过,尤其国难当头时,岳飞的名字常常是激励民众,共赴国难,拯救河山的宣言。</p> <p class="ql-block">四</p><p class="ql-block"> 看了杭州的水,还应看看杭州的山。虽然杭州的山也象杭州的水一样,山色连绵,起伏不大,像小家碧玉的胸部,但非常钟秀,显得温柔。那些柔和的峰头和舒缓的山脊,层层叠叠间,浑然似一体。谁也不抢过谁,谁也不遮盖谁,互相疏远又彼此勾连,相处的如此洽和而坦然。而且万山向海,五龙拱卫,黄山、天目山、龙门山、四明山、天台山,五条山脉都指向杭州湾;以西湖为中心,老和山,凤凰山,两山钳制,形成龙口;宝石山居中,则为龙珠。杭州的山也有历史,秦汉之前宝石山往东是一片汪洋大海,秦始皇曾在此登临;到晋代,在惠州罗浮山炼过丹的道家大师葛洪,也曾选宝石山凿井炼丹,治病救人,后人建抱朴道院纪念他。听说葛洪所凿井旁的桂花树,至今开得比其他桂花树都早,井水饮后人气运俱佳。</p><p class="ql-block"> 随着西湖成型,治理有效,西湖周边的群山,开始成为古代游览观光的胜地。已经进入中国,正急于在中国传播的佛教也看上了这里,于是一座座寺院精舍开始在其间兴起。京杭大运河开通后,江南贸易的兴盛,使杭州的佛教寺院在隋唐之际迎来了较大的发展,进入五代之后,更是一跃成为东南地区的佛教中心,并主导了中国佛教的发展,这也有功于吴越国国主钱缪的大力扶持。佛徒们在兴建佛塔、寺庙的同时,也在杭州西湖周边的群山中开龛造像,借由造像活动宣扬佛法。这种造像活动,持续了千余年,给杭州留下了大量的石窟佛像。现保存较好的造像有圣果寺、飞来峰青林洞和天龙寺、石佛洞、宝成寺等几处,但杭州佛像体量普遍较小,损毁也严重,没法与洛阳的龙门石窟和大同的云岗石窟相比,这可能也反映了南北做事的风格。即使小模小样,破损不堪,也是残留的一份信仰,也给我带来了一种震撼的废墟美感。</p><p class="ql-block"> 沿北高峰至飞来峰一线,一条叫冷泉的小溪顺山谷而下,水流潺潺,清洌可饮。仙山神造,自然是兴庙建寺的佳地,于是冷泉边一座座寺院应运而生。对于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我的一位本家功不可没。南朝梁武帝萧衍公元504年下诏“舍道归佛”,将佛教奉为国教,即大兴土木,建寺立塔,杭州寺庙之首的灵隐寺就是得到梁武帝的青睐,赐田扩建,规模粗具,香火渐盛的。</p><p class="ql-block"> 都说到杭州旅游,一看西湖,二看灵隐,我便来到了灵隐寺。灵隐寺是杭州最早的名刹,在中国佛界颇有名气,济公和尚的出家地就在此。一部《济公和尚》的电视剧,让每天来礼佛祈福的香客络绎不绝。灵隐寺门口“咫尺西天”四字,颇有禅宗味道,但近在咫尺,成佛如登天。沿着山路往上,一路寺院连绵,法净寺,法喜寺,都是值得一去的,我是匆匆而去,匆匆而回,我不信佛,就当是爬山。</p><p class="ql-block"> 但我还是揣着虔诚走进了灵隐寺的。灵隐寺香客如云,香火颇盛,善男信女手捧柱柱佛香,频躬而拜。人们虔诚地烧香,真挚地企望着,总想到菩萨那里寄望什么,企求什么。我虽不懂佛礼,却也看出虔诚。对佛,我一向持“尊重而不迷信,静观而不求索”的态度,即使不心居佛门之内,只要在这些净地看到此风景人文,听些佛事箴言,人也会变得泰然无欲起来。</p><p class="ql-block"> 杭州西湖还有一山,是“一山、二堤、三岛”中的“一山”。“二堤”就是白堤和苏堤,“三岛”人太多挤不上不去。山就是孤山,孤山不孤,与佛无关,却是文人雅士的向往之地。整座山酷似岛屿,独立在湖水中央,却又和陆地相连,它是由火山喷出的流纹岩形成,面积约20万平方米。这个“孤”字有多种解释,一种是因此地风景绝佳,历来被皇家占据,皇帝是孤家寡人,山也被“孤”;另一种是从地形上讲,一座孤岛,独立湖中央,显得孤;再一种是暗指隐居孤山的梅妻鹤子中的林和靖,“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说的就是林处士,自诩隐士的林和靖,特立独行,不怕孤单。今日的孤山,有鉴湖女侠秋瑾墓,清代七大书阁之一的文渊阁,清代皇家御花园“西湖天下景”,晚清著名文人俞樾的故居俞楼,著名的西泠印社等,人文景观非常丰富,是来西湖的游客必到之处,热闹非凡,并不孤单。</p> <p class="ql-block">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杭州,如果你厌倦了车水马龙,高楼林立,看多了陈踪旧迹,人文历史,到大自然去看看,也许会有别样心得。朋友安排的一次千岛湖之行,真有不一样的收获。</p><p class="ql-block"> 千岛湖,现在是一个网红打卡地,其实它的真名叫新安江水库。位于杭州西南130多公里的淳安县,境内多山。1959年9月21日,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施工的大型水电站新安江水电站大坝封孔蓄水,便形成了这波烟浩浩的千岛湖。湖水面积573平方公里,蓄水量178.4后立方米,相当3184个西湖。无数山峦半淹湖水之中,形成星罗棋布、大小不等、神姿仙态、风姿绰约的岛屿共1078座,故得名千岛湖,“集太湖之浩瀚、西湖之娟秀于一身,堪称天下奇观”。千岛湖与加拿大渥太华金斯顿千岛湖、湖北黄石阳新仙岛湖并称为"世界三大千岛湖"。</p><p class="ql-block"> 千岛湖的魅力,在于通透,开阔,开车经过的时候,你就会感慨,“哇,这空气也太好了吧。”一转头,就能看到山和湖水。尤其是去环湖,不论是骑行还是自驾,都有一种人在景中游的感觉。泛舟游湖,千岛湖的水除了碧波荡漾,晶莹剔透,水质也是中国大江大湖中居优的,为国家一级水体。</p><p class="ql-block"> 我与外地游客一样,也是乘游船泛舟千岛湖。船入湖中,只见群山连绵,林海叠翠,山风徐徐吹来,隐隐可听见松涛声。湖面上笼罩着淡淡的薄岚,空气中弥漫着微微的甜香。船的前面绿水如镜,波光潋滟,几只老鹰飞翔于天上,点缀着平静的蓝天,偶尔有鱼跃出水面,击起一圈圈漪涟;船后则是呈等边三角形犁开的白浪,白浪翻滚,一波一波涌向两岸,在碧绿的平面留下了一个好看的几何图案。远眺湖中诸多小岛,似一个个绿色的草团随波而浮动。而此时,水天辽阔,浮云虚幻,碧波微荡,两岸青翠,波光艳影中恍若如仙境,真是一种令人怦然心动的美。</p><p class="ql-block"> 千岛湖的魅力还在于它丰富的历史。把水浒好汉整得好惨的造反英雄方腊,就是淳安人。别看梁山好汉们咋咋呼呼,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神通得很。但投诚朝廷后,征方腊,结果死的死、伤的伤,折了59人。</p><p class="ql-block"> 一个淳安农民为什么能干倒水泊梁山108好汉?好像是一个谜。不过,方腊从一个农民变为煊赫一时的造反领袖并不是谜。中学的课文我一直能背:“方腊椎牛酾酒,召百余人会饮。酒数巡,腊起曰:“天下国家,本同一理。今有子弟耕织,终岁劳苦,少有粟帛,父兄悉取而靡荡之;稍不如意,则鞭笞酷虐,至死弗恤。——于汝甘乎?”皆曰:“不能。”他把“父兄”隐喻朝廷,煽动民心,起义反抗。而当时宋徽宗及其官宦们为“花石纲”,盘剥百姓,沿途的老百姓都活不下去了,准备揭竿而起,就等振臂一呼。方腊就是那个振臂一呼的人。方腊召集淳安人造反,顺着新安江、一路杀到富春江,还攻占了杭州,放火烧城六天,震动东南。最后方腊被韩世忠给灭了,方腊灭后,宋徽宗把方腊家乡睦州改名叫严州。这位皇帝的初衷是把不安分的人给严严地管起来,把民风彪悍之地牢牢绑住。</p><p class="ql-block"> 淳安也有好人好事。明嘉靖年间,一个海南岛的原住民被派到此地担任知县。他“初履其境,睹生民疾苦万状,讯其所以”,微服私访后叹曰:“天下事都被秀才官作坏了。贪残刻削,私充官囊;穷竭膏脂,博交延誉。”于是在这个浙江小城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腐运动,让奸相严嵩闻之色变。他就是海瑞。</p><p class="ql-block"> 他坐镇的县衙在很多年里都是淳安古城的一个图腾,但现在看不见了,整个淳安古城已经沉到了新安江水库底下。当地政府在千岛湖的龙山岛重修了海瑞祠,是千岛湖一个代表性的景点,也是游览中心湖区的必到之处。海瑞祠不仅是湖区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也是浙江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我看到在一个硕大的“廉”字雕塑前,很多人都争着照相留影,我不知道他们是学廉洁,还是求廉洁。</p><p class="ql-block"> 几十年的建设,千岛湖的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中秋的千岛湖各岛,更是别有一番风情。岛上建筑各异,别具特色,特别是银杏和梧桐让岛上换了一身金色的新装,随手一拍,就是大片。湖与岛、山与云,层层叠叠组合而成的这座山水迷宫,千姿百态、万般柔情。精明的淳安人为了扩展旅游资源,在岛上别出心裁地设置了各种游览主题,月光岛因为有月老,便成了爱情主题公园,龙山岛的海瑞遗迹,建成了廉政教育基地。在千岛湖水净、天净、人净的环境下,身心如同被净化,给人一种清新、安宁,神圣之感,它过滤净化着心中的繁杂和浮躁,象水清道德,万化于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