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木马踏云

<p class="ql-block">浙江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和余杭区西北部,距西湖不到5千米,规划总面积11.5平方千米,湿地内河流总长100多千米,约70%的面积为河港、池塘、湖漾、沼泽等水域。湿地公园内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幽雅、文化积淀深厚,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是中国第一个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级湿地公园。</p> <p class="ql-block">2009年7月7日,浙江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被录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2012年1月11日,杭州西溪湿地旅游区被正式授予“国家5A级旅游景区”称号,成为中国首个国家5A级景区的国家湿地公园。2013年10月31日被中央电视台评选为中国“十大魅力湿地”。</p> <p class="ql-block">浙江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河流分布广,总长100多千米,约70%的面积为河港、池塘、湖漾、沼泽等水域,其间水道如巷、河汊如网,鱼塘栉比、诸岛棋布。</p> <p class="ql-block">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17℃,年平均相对湿度78%,年平均降水量1399毫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较长,四季分明。</p> <p class="ql-block">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有“三堤十景”。</p> <p class="ql-block">三堤:福堤、绿堤、寿堤。</p> <p class="ql-block">十景:秋芦飞雪、火柿映波、龙舟胜会、莲滩鹭影、洪园余韵、蒹葭泛月、渔村烟雨、曲水寻梅、高庄晨迹、河渚听曲。</p> <p class="ql-block">核心景点</p><p class="ql-block">泊蓭:明末清初钱塘人邹孝直(名师绩)的庄园。当时这一带芦苇丛生,野趣盎然,从高处远远望去,整片庄园似仙岛泊于水上,因此得名。其中自在堂、空明轩两组建筑与拈花舫前后呼应,由南向北分别构成三个空间。</p> <p class="ql-block">烟水渔庄:西溪农耕渔事文化展示中心。借鉴了清代文人陈文述《秋雪渔庄》的诗歌意境,取柳烟、炊烟、水烟三烟之妙,因此得名。此景点有桑蚕丝绸故事、婚姻民俗、西溪人家等展览馆,展现水乡民居的地方特色和居民质朴的农耕文化。</p> <p class="ql-block">深潭口:又名深潭港,据《南漳子》记载:“深潭口,非舟不渡;闻有龙,深潭不可测。”因此得名,是西溪主要的民俗文化展示中心。西溪龙舟胜会每年都在此举行。这里也是许多影视文化作品在西溪拍摄的取景点,如冯小刚导演的《非诚勿扰》等。</p> <p class="ql-block">厉杭二公祠:厉杭二公祠是西溪专门奉祀文人的祠堂之一,与秋雪庵两浙词人祠齐名。供奉的二公,一位是厉鹗,字太鸿,号樊榭,是康熙举人;另一位是杭世骏,字太宗,号堇浦、秦亭老民,为雍正举人。两公都是清代杭城的著名学者和诗人。该景点主要恢复文人墨客雅聚功能,可供人切磋诗艺、挥毫泼墨、题诗作画,具有较浓厚的文化氛围。</p> <p class="ql-block">河渚街:因古地名为河渚而得名,是一条以休闲、商贸集市、观光旅游为一体的民俗商业街。街中还原保留当时人们生活生产的格局,临水而建的阁楼房屋,穿桥而过的零星小船,以及流传的民间传说,充满了以岛为家、以船为马的水乡风情。</p> <p class="ql-block">洪钟别业:明代成化年间刑部尚书洪钟(字宜之)晚年退隐回籍时,在西溪建造的别业。别业内由宅院(三瑞堂、归舣居、香雪堂、沁芳楼等)和书院(竹清山房、清平山堂、萝荫阁、抱月轩等)等建筑组合而成。</p> <p class="ql-block">高庄:又名西溪山庄,俗称西庄。始建于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至康熙三年(1664年)之间,是清代文人高士奇(1645年—1704年)的山庄别业,具有典型的明末清中期前宅后园的官宅特点。因康熙南巡时,曾驾临此地,而名声大噪。庄内由高宅、竹窗、蕉园诗社等建筑组成,再现了当年康熙临幸高庄的历史场景。</p> <p class="ql-block">梅竹山庄:清钱塘文人章黼(字次白)(约1777年—1857年)的山庄别业。他在庄外种植大量梅花与翠竹,其又人性高洁,自比梅竹,又好读书、擅字画,常邀朋唤友至此吟诗作画,因此得名。为西溪主要的赏梅区域。</p> <p class="ql-block">西溪梅墅:位于西溪梅竹休闲区内,属于旧时南宋辇道沿线范围,自古便因种植梅花而吸引了众多文人雅士前来赏梅。此地以田园农舍为载体,以梅文化为内涵,以旷达开远的环境美为特色,为西溪主要的赏梅区域。</p> <p class="ql-block">西溪水阁:位于西溪梅竹休闲区内,居所临水而建,是自古文人墨客在西溪隐居藏书之地。水阁分为“兰溪书屋”和“拥书楼”两处藏书楼,不仅可以感受西溪厚重的文化气息,还能了解当时文人隐士避世清闲的情怀。</p> <p class="ql-block">秋雪庵:始建于宋淳熙(1174年—1189年)年间,初名“大圣庵”。明末西溪沈氏兄弟重整建筑,延请名僧住持庵堂;明末陈继儒取唐人“秋雪蒙钓船”诗意题为“秋雪庵”。民国时期经南浔名士周庆云(字梦坡)重修。是全国诗词研究基地,也是西溪最重要的寺庵之一。</p> <p class="ql-block">莲花滩观鸟区:位于莲花滩区域,规划面积约35公顷。[10] 整体水域比较浅,局部为深水区,生长着茂密的水生植物,很适合涉禽类的水鸟生活。观鸟区内遍布小岛、游步道、林地,为西溪湿地涉禽鸟类的主要栖息地,是西溪涉禽类水鸟的主要观赏区。</p> <p class="ql-block">湿地植物园:中国首个国家级湿地类植物园。园内总占地约55公顷,展示了西溪特色的基塘系统、河流、滩渚等生态多样性中的湿地植物;其内容包含了全国范围内水生、湿生植物的收集、栽培和展览、休闲游览、科研科普教育、水生植物的配植示范和引种繁育。共培育湿地植物600多种,其中乔木 100余种,湿生灌木地被近250种,挺水植物150余种, 漂浮植物30余种,浮叶植物50余种,沉水植物30余种。</p> <p class="ql-block">福堤:整条堤以六座带福字的桥连接,因此得名。福堤全长约2300米,衔接公园南北两个出口,并串连起园区的主要景点,是一条以生态为基调、人文为特色的长堤。体现了西溪“梵、隐、俗、闲、野”的文化特质。</p> <p class="ql-block">绿堤:“绿堤”东西全长1600米,宽7米,两侧植被丰茂,生态良好,景观优美。“绿堤”寓意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和杭州生态旅游城市相呼应。绿堤犹如一串五彩的珍珠,自西向东串起了杭州湿地植物园、包家埭生态保育区、合建港生态保育区,是西溪的生态堤和科研科普长廊。</p> <p class="ql-block">寿堤:寿堤与五常港并行,南北全长约5470米,宽4.5米,是西溪湿地中最长的一条堤,与长寿之意不谋而合。寿堤两岸水网纵横,古树森森,朴野幽趣,景观天成。沿线设有龙蛇环绿、慈航送子、龙舟胜会、洪园余韵、幔港寻幽、桥亭思母、火柿映波、村埭田园等西溪美景。</p> <p class="ql-block">空中揽胜:“空中揽胜”观光氦气球位于西溪湿地慢生活街区,是由中国国自主研发制造的载人观光氦气球,也是杭州唯一的高空氦气球体验项目。</p> <p class="ql-block">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记录有两栖类1目4科10种,即中华蟾蜍、弹琴水蛙、泽陆蛙、黑斑侧褶蛙、金线侧褶蛙、镇海林蛙、斑腿树蛙、大树蛙、小弧斑姬蛙和饰纹姬蛙。古北界种类3种,东洋界种类7种,其中华中区种类3种,华中华南区种类4种。所记录的10种两栖类中,大树蛙属于西溪湿地罕见种类,数量稀少,属于浙江省重点保护动物;弹琴水蛙、黑斑侧褶蛙、斑腿树蛙、镇海林蛙和小弧斑姬蛙具有一定的数量,属于偶见种类;而中华蟾蜍、泽陆蛙、金线侧褶蛙和饰纹姬蛙数量较多,属于常见种类,也是西溪湿地两栖类中的优势种。</p> <p class="ql-block">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记录有爬行类3目8科15种西溪湿地共有爬行类3目8科15种(附录7),其中黑眉锦蛇属于浙江省重点保护动物。在本次调查发现的14种爬行类中,古北界和东洋界广布种6种,东洋界种类8种,其中华中区种类2种,华中华南区种类6种。其中,北草蜥、红点锦蛇、黑眉锦蛇、赤链华游蛇和乌梢蛇属于西溪湿地的常见种类,是西溪湿地爬行类的优势种;多疣壁虎、铅山壁虎、中国石龙子、蝘蜓、赤链蛇、王锦蛇和蝮蛇属于偶见种类;中华鳖为罕见种类。</p> <p class="ql-block">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记录有鸟类15目41科126种,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共记录有鸟类126种,分属于15目41科,其中有松雀鹰、雀鹰、普通鵟、红隼、 燕隼、游隼、褐翅鸦鹃和斑头鸺鶹等8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构成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鸟类以留鸟为主,有57种,占45.2%;其是夏候鸟和冬候鸟,均为29种,各占23%;旅鸟最少,只有11种,占8.8%。 其中湿地水鸟28种,占22.2%,其中鸊鷉科1种,鹭科10种,鸭科3种,秧鸡科5种,水雉科1种,鹬科4种,翠鸟科4种。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春季种群数量以麻雀、白头鹎、家燕、喜鹊、珠颈斑鸠、大山雀、池鹭、夜鹭、乌鸫和棕头鸦雀等10种鸟类为多,其中麻雀数量最多,调查期间共记录记录到1024只;其次是白头鹎,数量达708只;数量超过100只的种类还有家燕、喜鹊和珠颈斑鸠等。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冬季鸟类种群数量最多的10种鸟类为麻雀、夜鹭、白头鹎、棕头鸦雀、喜鹊、大山雀、灰头鹀、乌鸫、白鹭和珠颈斑鸠等。数量最多的鸟类仍然是麻雀,共记录到903只;另外记录数量超过100只的种类还有夜鹭、白头鹎、棕头鸦雀、喜鹊、大山雀和灰头鹀等种类。</p> <p class="ql-block">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春季湿地水鸟最为常见的是池鹭、夜鹭和白鹭等鹭科鸟类;冬季湿地水鸟数量明显高于春季,并以夜鹭、白鹭、绿翅鸭和黑水鸡等种类最为常见。</p> <p class="ql-block">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记录有兽类5目7科14种,分别是远东刺猬、大臭鼩、灰麝鼩、东亚伏翼、黄鼬、鼬獾、狗獾、猪獾、赤腹松鼠、黑线姬鼠、黄胸鼠、褐家鼠、小家鼠和华南兔。</p> <p class="ql-block">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记录有鱼类45种,隶属 6目14科35属,其中10种鱼类为人工养殖品种。在所有鱼类中,鲤形目种类最多,有30种,占总数的66.7%。鲈形目次之,有8种,占总数的17.8%。鲇形目再次之,4种,占总数的8.9%。鳗鲡目、鳉形目和合鳃目最少,各1种,各占总数的2.2%。 在鲤形目中,鲤科28种,鳅科2种。由此可见,西溪国家湿地公园鱼类种类以鲤形目鱼类占绝对优势。而在鲤形目中,鲤科鱼类种类又占绝对优势,鳅科鱼类种类较少。在西溪湿地45种鱼类中,只有胡子鲇一种为引进品种,其它均为土生土长的本地鱼类。其中青、草、鲢、鳙、鲂、鮊和胡子鲇等10种鱼类为人工养殖品种,其余35种为野生种类。在西溪湿地鱼类的生态类型可分为池塘、河港和湖漾4类,其中分布在池塘最少,只有28种;湖漾中次之,有34种;河港中最多,所有45种鱼类在此均有分布。从西溪湿地鱼类的食性分析来看,可分为肉食性、草食性和杂食性三大类。肉食性鱼类主要有乌鳢、沙塘鳢、鳜和黄颡鱼等。草食性鱼类主要有团头鲂、草鱼等。其它大多数为杂食性鱼类,如鲤、鲫、中华细鲫、银鲴等。</p> <p class="ql-block">西溪湿地有维管植物254种,隶属于204属91科。其中蕨类植物8科9属9种;裸子植物4科6属7种;双子叶植物67科146属184种;单子叶植物12科43属54种。以禾本科、菊科、豆科和蔷薇科占主要地位。植物种类丰富多样, 但缺乏特有属、种。常见的有狗尾草、狼尾草、狗牙根、牛膝、柿、朴、早园竹、海州常山、忍冬、野蔷薇、苦楝 、构树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