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要改过

玉玺

<p class="ql-block">人为什么要改过</p><p class="ql-block">文/玉玺/22年/春</p><p class="ql-block"> 人常言: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可见,包括圣贤在内,人人可能有过,是客观存在的真理。因此,改过是任何一个人一生应秉持的修身之道。</p><p class="ql-block"> 一代圣贤,明朝王阳明先生把"改过"列为人的"四规"之一,细细品味,颇为不凡!但阳明先生为什么没用"改错"、"改正"或现在常用的"改进",而独独青睐于"改过"二字呢?</p><p class="ql-block"> 今再读阳明先生离开龙场时所著《教条示龙场诸生》,顿悟于"立志、勤学、、改过、责善"之"四规",它们其实是一个系统的四个方面,即独立存在,又相互联系;即在某一点上把你往深处引,又浑然一体使你如沭华盖。由此,"改过"可认为是"过程中的改",改的是人生过程中的某个缺漏或不足,其结果对未来人生或事物的发展有借鉴或推动作用。其他"三改"则是"改在点",是在人生的某个阶段或某个具体事情上的立行立改,缺少"改过"的哲学意境。因此"改过"用在"四规"体系里,承上启下、份量更重!</p><p class="ql-block"> 再品改过在"勤学"与"改过"之间,应该有一个工作过程叫"奋发"或"有为",因为没有工作的过程,哪能有错误的产生,即然连错误都没有,何来"改过"之说?这是不是阳明先生无意的疏忽呢?显然不是!相反,我理解是阳明先生有意的留白。先生是在启迪后人: 没有工作的实践,何来改过的认识?"改过"就是在"立志勤学"、"奋发有为"基础上的积极"改",而非今天人们挂在嘴上的躺平式消及"过"。</p><p class="ql-block"> 孔子讲:吾日三省吾身;阳明先生讲:有过能改为贵。孔子讲的是自己可能有过,所以才去"三省",阳明讲的是把"三省"的结果拿来改掉,天作之合啊,这就是中华文华,如出一撤、如同一脉!</p><p class="ql-block"> "改过"从基础上、表象上看是这样,但就其实质而言,从勤学到改过乃至后面的责善,我认为有下面几个过程供我们去探讨和发掘,其实质意义在于增强每个个体或单位主动改过的自觉性,而不是为了矫情而改过,为了改过而矫情。</p><p class="ql-block"> 首先改过是个不断修正自己的过程。假使人生岁月是艘航船,其必定留下航迹。有谁能说自己一直航行在正确的航道上呢?一个都没有,因为回头看时,航迹告诉了你一切:什么时候偏航了亏你改的快、什么时候还算正只因上次没犯错,因此"改过"在客观上应是人一生应修的功课。</p><p class="ql-block"> 其次,改过是提高自已认知能力的过程。人之所以愿意改过,是基于对"过"的检讨和认识是主动的、自觉的。所谓过改了,这页书才能翻过去,而要这页书翻过去,必然要弄清自己过是什么?程度多大?如何改正?而当你理清这些问题,并付诸实践,必定使自己站在了认知与掌握真理的又一个高峰!</p><p class="ql-block"> 再次,改过是个把实践贯彻人一生的过程。就向区块链不可更改、分布式记录的特性一样,人的一生都在不断改过,而每次改过都忠实地记录在人生链的节点上,不可更改且奕奕闪光。所不同的是,区块链基于保密需要,设计了去中心化的功能,而一个人因为不断改过自新,成就斐然必定成为自己周围世界的中心。</p><p class="ql-block"> 比如,因为自我革命、自我净化、自我提升的特性,通过一百年的努力与奋斗,现在的中国,任何一项事业与过去所谓的盛世相比,都是中华民族最辉煌、最耀眼的时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