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薛如芝</span></p><p class="ql-block">薛如芝(1904一1947),字瑞亭,杞县陈寨(今柿园乡南陈寨)人,自幼性情豁达,不拘礼教,常出资济贫,颇受乡里敬重。1933年他毕业于开封嵩阳中学,先后在本村小学、阳调小学教书。因经常向学生推荐进步书刊,积极参加马长久、徐宏九(均为中共党员)等组织的抗日宣传活动,于1937年冬被学校解聘。同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1938年杞县沦陷后,他到处奔走,与共产党员及爱国志士王乐超、魏超杰、王继宗等商讨抗日大计,多次只身去县南与豫东游击三支队负责人吴芝圃、孟海若等联络。一次,他在县城西关遭日伪军追捕,他弃车诱敌,终于脱险。1938一1939年间,他不顾家庭阻拦,出资为抗日武装购买枪支弹药;他不顾个人安危只身打入割据地方的武装张彩轩部作内线工作,不料工作尚未成熟即为张发觉。他闻讯后迅即离去,才免遭毒手。1941年,他受组织派遣,以亲族关系打入杞北实力派一土匪武装薛如梅部任参谋,使该部与杞北中共抗日武装相安无事,并一度协同作战,给驻阳日军以沉重打击。后因该部上层人员出身复杂,匪性难移,旧病复发,虽经他苦口婆心说服教育,始终未能扭转局面,遂不辞而别。薛如梅发觉后,即派人追捕,在其子醒民及县武工队员陈豪接应下,才化险为夷。1944年,他从华北抗日根据地学习归来后,调任睢宁县抗日民主政府科长、秘书、县长等职,在睢县、宁陵一带开展抗日斗争,迫使日伪军龟缩县城不敢轻举妄动。</p><p class="ql-block">1947年,他担任睢宁县县长期间,因境内一妇女自杀,带领通讯员乘夜前往调查处理,途中与国民党军一五三旅猝然相遇,躲身不及被捕。后被解往国民党杞县县党部,受尽酷刑,坚贞不屈,于同年6月遇害,时年43岁。(以上内容均摘录自杞县志1998版,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