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东抗战史话:一对亲兄妹.两代革命人》

山野村人

<p class="ql-block">《冀东抗战史话:一对亲兄妹.两代革命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李红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目录</p><p class="ql-block">导语</p><p class="ql-block">一.哥哥是民族抗日英雄</p><p class="ql-block">二.妹妹在敌人面前宁死不屈</p><p class="ql-block">三.英雄的女婿廉嘉范</p><p class="ql-block">四.革命烈士柳术村</p><p class="ql-block">五.烈士的后代李铁珊</p><p class="ql-block">六.柳淑兰与陈品卿</p><p class="ql-block">七.永远的怀念</p> <p class="ql-block">李维廉妻子和长女李镜湖夫妇及孩子(右),儿子李铁珊夫妇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导语</p><p class="ql-block">在遵化市城西南20公里的燕山南麓古长城脚下,有个千年古镇——平安城镇。相传,唐太宗李世民东征路过此地,在此养病,命令士兵取土筑城。唐太宗病愈后,改此地为平安城。到了清代,平安城已发展为重要集镇(史称巨镇),镇上商贾云集,商铺鳞次栉比。话说平安城四村有个李姓人家,父亲李允诚是清末秀才,李允诚生有一子二女。古时候重男轻女,加上家庭也不富裕,李允诚只让儿子李维廉去读书,两个女儿都没有读过书,虽说女儿们都长得如花似玉,但也就以大姑娘、二姑娘称之。那是一个动荡的中国,随着清朝灭亡,民国建立,中国并未太平,又开始了军阀混战。这时候,李允诚的儿女们也长大了,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先是姐姐嫁到了马兰峪郭家,成为郭李氏。又过了两年,哥哥李维廉由父母做主与本村刘姓姑娘结了婚,妹妹二姑娘则嫁给了京五营的柳广德,成了柳李氏。我们的故事就是从哥哥李维廉和妹妹二姑娘两个革命家庭开始的……</p> <p class="ql-block">1949年廉嘉范和平安城完小的老师们</p> <p class="ql-block">一、哥哥是抗日民族英雄</p><p class="ql-block">李维廉,男,汉族,生于1895年,遵化市平安城镇平四村人。他和妻子刘淑艳于1918年结婚,婚后生有一子二女,长女李镜湖生于1922年、儿子李铁珊生于1924年2月、小女儿李云溪生于1926年。</p><p class="ql-block">李维廉自幼聪颖好学,才智出众,父亲李允诚望子成龙,在遵化五中毕业后,李允诚又送儿子去北平燕京大学学习,时逢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暴发,李维廉接受进步思想,宣传革命真理,因参加学生游行而被捕,被营救出狱后,与同学一起返回冀东,在遵化等地从事教育工作,他常与当地进步知识分子兰小川、耿玉辉、李化度等人来往,并经兰小川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9年他同岳雷、耿玉辉一起领导了城西农民进城游行反抗苛捐杂税的斗争。1938年8月,冀东抗日大暴动时,李维廉任冀东抗日联军游击总队第一总队长,同年九月,他与杨占山的部队联合在平安城西河沿设伏,把伪蒙古骑兵队打得落花流水,仓皇逃蹿,有力地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十月,他随部队去平西整训,1940年春由平西回来,任丰玉遵联合县联络科长兼七总队政治指导员,为沟通部队与地方政府的联系做了大量工作。1942年日寇推行壕沟堡垒政策,李维廉不畏艰险,协助县政府开展"反无人区"斗争。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很多战友牺牲了,他带领多名同志逐村恢复游击区,取得了不小成效。受他的影响,他的长女李镜湖,儿子李铁珊也很早就参加了革命。</p><p class="ql-block">1943年1月,李维廉任丰玉遵联合县县长,冀东军分区十二团二营营长。同年5月11日,他工作了大半夜,夜宿寺下庄。由于叛徒告密,次日清晨,村子被敌人包围。他一个人在四五十个鬼子的包围中,冲出了敌人的第一道重围,当他快趟过齐腰深的河水时,一颗子弹从后背击中,他从容毁掉身上的机密文件,抛在河水中。鬼子翻译官大叫:"快投降吧,有你的官做"。面对冲上来的日本鬼子,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决不能当俘虏。于是便把枪口对准了自己的太阳穴,用最后一颗子弹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英雄牺牲时,只有48岁。</p><p class="ql-block">李维廉牺牲后,一名叫刘瑞的村民(中共党员)和李维廉的妹夫柳广德用骡车把烈士的遗体秘密运回平安城家中,草草安葬。解放后,李维廉的遗骨被迁往遵化五里桥烈士陵园,1958年又被人民政府迁葬到唐山冀东抗日烈士陵园。李维廉的妻子刘淑艳老人于1975年在遵化平安城去世,享年80岁。</p> <p class="ql-block">陈品卿在延安大生产获奖证书</p> <p class="ql-block">二、妹妹在敌人面前宁死不屈</p><p class="ql-block">李维廉的妹妹二姑娘, 1920年嫁给京五营柳广德为妻,人称柳李氏。她和柳广德生有三男二女,长子柳术村,长女柳淑珍(1926年7月1日生),二女柳淑兰,二子柳贵村(1928年——1985),三子柳术堂(1933年——1993年)。</p><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日本鬼子的侵略,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百姓吃树皮 挖野菜,民不聊生,饱受侵略之苦的柳李氏更加痛恨日本鬼子的暴行,受哥哥李维廉爱国主义精神影响,柳李氏先后送自己的长子柳术村、二女儿柳淑兰参加了革命,参加了冀东抗日大暴动。1940年,她把大儿子交给包森所在的冀东军分区十三团当八路军。1942年八月初八,由于叛徒告密,平安城据点的日本鬼子包围了京五营村,敌人把全村老百姓赶到村西头的大坑边上,让村民交出八路军和共产党的干部。敌人把柳李氏从人群中拖出去,让她交待当八路军的儿子和女儿的下落,想顺藤摸瓜以便找出更多的八路军和共产党,柳李氏说不知道!日本鬼子就对她下了狠手,开始用皮鞭子抽,后用枪托和手榴弹狠狠地砸,柳李氏咬着牙忍着剧痛,就是不说一个字。后来她的侄子柳术凡实在心疼婶子就说:"你们不要打我婶子了,我替婶子挨打吧"!这时,敌人就开始用手榴弹捶打柳术凡,柳李氏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又对鬼子说:"不要打我侄子了,打死我算了"!就这样,敌人从中午不间断地打到下午四点多,把柳李氏打得遍体鳞伤,浑身是血,直到她一动不能动了才住手。敌人以为柳李氏死了,天黑了才撤回平安城据点儿。晚上,乡亲们把血肉模糊的柳李氏抬回家,几个小时后,她才慢慢醒过来。</p><p class="ql-block">解放后,村里为了宣扬柳李氏与鬼子顽强斗争的英雄事迹,教育后人,排演了一部评剧《八月初八》。编剧:孟吉良。柳李氏饰演者:柳贺香。柳淑兰饰演者:李荣凤。日本军官饰演者:孟吉良。汉奸饰演者:孟庆才。据柳李氏的孙女柳玉荣回忆:"解放后,村里还办了村史展,里面有画展,画里面就有八月初八奶奶被日本兵毒打的事迹。画画人:孟庆余、李绍德。</p><p class="ql-block">柳广德1970年去世,享年73岁。柳李氏于1978年走完了她平凡而伟大的一生,享年80岁。</p> <p class="ql-block">陈品卿(前边黑衣服)</p> <p class="ql-block">三、英雄的女婿廉嘉范</p><p class="ql-block">廉嘉范(1914年2月——1993年9月),男,汉族,平安城二村人,是李维廉的大女婿。廉嘉范与李镜湖1934年结婚,婚后生有四子(廉文辉、廉文正、廉文方、廉文光)。廉嘉范毕业于滦县师范学校,受革命先驱李维廉和妻子李镜湖的影响,他在1942年平安城完小教书时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解放后,1950年3月,廉嘉范调入组建中的遵化县师范学校(今位于二中校址)任教导主任。1954年至1955年2月,遵化县师范学校改为遵化县初级中学,廉嘉范任副校长。1956年2月任遵化县第二中学校长。1956年8月,任遵化县政府文教部副部长,1958年调遵化县第一中学任书记兼副校长。文革前,他领导的学校党支部获得"红旗党支部"称号。</p><p class="ql-block">廉嘉范爱好广泛,喜欢打鱼、打猎、作画和体育活动,注重校园建设,在他工作过的一中和二中的墙上都曾留下他的写意画作。在"五七"大学任职期间,他年已五十五岁,但仍带领师生参加了五千米长跑,为师生作出表率。“文革”期间,他曾被无端戴上了"执行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高帽,1967年至1972年,他被派往东陵赵家沟党校学习,1973年组织上给他落实了政策,恢复了工作。1975年他被调任新组建的"遵化县五七大学"任副校长、常务副校长,校长是王国藩。1976年7月调到遵化县文教局任副局长,直到1985年12月,1986年离休,享受县处级待遇。</p><p class="ql-block">廉嘉范于1993年9月去世,享年79岁。</p> <p class="ql-block">陈品卿师首长照片</p> <p class="ql-block">四、革命烈士柳术村</p><p class="ql-block">柳术村生于1921年,男,汉族,遵化市平安城镇京五营村人,父亲柳广德,母亲柳李氏。他家里兄妹五个,他排行老大。</p><p class="ql-block">柳术村从小生活在贫穷的家庭里。抗日战争爆发后,面对民族危亡时刻,中国热血青年爱国热情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为民族而战”“为祖国而战”汇聚起气势磅礴的力量。当时,柳术村也受热血青年和舅舅李维廉革命思想的影响,在母亲的支持下,16岁就参加了舅舅李维廉组织的冀东抗日大暴动,1940年又参加了八路军,在抗日名将包森领导的冀东军分区十三团当战士。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日本鬼子经常对八路军活动的地方进行扫荡,八路军的生存环境十分艰苦,吃不饱穿不暖是常事,睡觉都不敢脱衣服,很多人身上都生了虱子。柳术村参军后,1941年春节随部队回过一次家,那次是包森和战士们驻扎在京五营,大年初一,柳术村还到亲戚家串门拜年,从那之后就再没回来过。后来京五营有位村民在马兰峪遇到柳术村的部队和他本人。这个村民回到村后,过了一天才告诉柳广德家人,等柳广德和妻子到马兰峪寻找儿子,柳术村的部队早已离开了那里。后来就再没有柳术村的消息。直到解放后的1957年,才收到人民政府为他颁发的烈士证。柳术村一生只留下一张小照片,</p><p class="ql-block">据柳术村的姪子柳玉明回忆:"小时候常听爷爷奶奶讲大伯柳术村的故事,说大伯的一生太苦了,照片中的那件衣服,做出来后一直舍不得穿,都是光着膀子把衣服搭在肩上。直到今日,也不知道大伯牺牲在什么地方,埋葬何处,这是家人一直的遗憾。因为知道柳术村和包森的部队始终活动在遵化、蓟县、兴隆一带,前些年也曾到遵化烈士陵园和唐山冀东抗日烈士陵园寻找过,但都没有找到柳术村的线索。</p> <p class="ql-block">李铁珊和妹妹李云溪</p> <p class="ql-block">五、英雄后人李铁珊</p><p class="ql-block">李铁珊,男,汉族,1924年2月出生,河北省遵化县平安城镇平四村人,父亲李维廉,母亲刘淑艳。</p><p class="ql-block">李铁珊生长在革命烈士家庭,自幼受到了党的教育,14岁就参加了父亲组织的冀东抗日大暴动。他1938年考入遵化县省立第五中学,1939年经人介绍去秦皇岛商行做学徒工,直到1940年暑假才回到遵化五中读书。先后辗转天津志达中学、北京志成中学,1945年6月在北京志成中学毕业。8月参加革命工作,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燕各庄、马各庄、龙泉寺小学校长,1949年2月任遵化城关实验小学校长,1950年2月,任临抚师范学校教导主任,1951年2月,任唐山丰润师范学校校长,车轴山中学校长,1953年任滦县师范学校校长,1958年到北京中央行政教育学院学习,同年8月调河北省教育厅高教局任办公室副主任,1960年2月,任华北协作区科学文教处副处长,1960年12月,调任中央华北局宣传部教育处工作,1970年8月,任河北省委文教办综合组副组长。1973年8月,调北京市委宣传部办公室副主任,1978年2月,调北京市宣武区委,历任区委常委,革委会副主任,副区长,1983年任宣武区政协主席,党组书记。1987年7月离休,享受部级医疗待遇。</p><p class="ql-block">离休后,李铁珊仍然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继续为党的事业发挥着光和热。1987年他应家乡的邀请,审阅了《遵化县党史资料选编》,撰写了革命回忆录。1988年被宣武区委聘为资询委员,1989年,他倡议建立"宣武区成人教育基金会",并担任主任委员。1995年被评为"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1996年被评为宣武区机关"优秀共产党员"。李铁珊于2012年3月1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安葬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p><p class="ql-block">李铁珊的后人有:李艳娥、李蓝东、李蓝芳。</p> <p class="ql-block">延安大生产劳模会</p> <p class="ql-block">六、柳淑兰与陈品卿</p><p class="ql-block">柳淑兰,女,汉族,生于1926年7月16日,河北省遵化市平安城镇京五营村人。父亲柳广德,母亲柳李氏,柳淑兰是他们的二女儿。</p><p class="ql-block">柳淑兰从小心地善良,做事干脆利落,小时候家里很穷,吃了上顿没下顿,受舅舅李维廉的影响和母亲的支持,她十二岁就跟着大哥柳术村和李铁珊一起参加了冀东抗日大暴动,哥哥参军后,她就参加了村上的妇救会,在党的领导下,她多次冒着生命危险带领进步女青年征军粮做军鞋,支援八路军。她追求革命理想,先后成为村和区妇救会主任。1946年柳淑兰在时任遵化县妇救会主任白芸(女)的引荐下,认识了八路军副大队长陈品卿。</p><p class="ql-block">陈品卿是从延安过来的老八路,河北省霸州人,生于1916年12月。1937年参军,1938年入党,冀东大爆动以后去了延安,当时,解放区军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掀起了热火朝天的大生产运动。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同志亲自动手开荒种地,学习纺纱。在延安大生产的时候,陈品卿担任中央警卫团营长,直接负责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的警卫任务。在延安时,他连续三年被评为陕甘宁边区劳动模范,现在延安武家坪博物馆还有陈品卿带着大红花参加劳模会的照片。日本投降后,八路军挺进冀东,陈品卿在担任遵化县八路军副大队长时,经白芸大姐介绍,柳淑兰认识了陈品卿。两个人从相识到相知到相爱,大概是1946年他们在部队举行了简朴的婚礼,随后柳淑兰随丈夫陈品卿的部队参了军。1947年9月,陈品卿和柳淑兰生下他们第一个孩子,取名,陈遵生。因为柳淑兰还要随军行动,就把陈遵生寄养在一个老乡家里,那家女主人以纺线为生,纺线时就把很小的遵生放在纺车边上,因长期着凉,落下了癲痫病,一直没有治愈。这也是柳淑兰夫妇一生的遗憾。柳淑兰随陈品卿在部队转战祖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后来定居北京。解放后,陈品卿又参加了抗美援朝,在朝鲜战场上,他身先士卒,有一次炮弹在坑道口爆炸,震聋了耳朵,长期住坑道落下了腰疼的毛病,一直未愈。</p><p class="ql-block">陈品卿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作战中先后多次立功受奖。从朝鲜回国后,解放初期在北京市老兵役局任职,后转任北京卫戊区后勤部营房处第一任处长,参加了北京军区292医院筹备和建设。到北京几年后柳淑兰因孩子多,为了支持丈夫的工作,在部队连职岗位上退了下来,转业到地方,一直积极义务从事街道工作。陈品卿在部队正师级离休,1994年在北京292医院病逝,享年78岁。老伴柳淑兰于2005年去世,享年78岁。现陈品卿与柳淑兰长眠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p> <p class="ql-block">柳术堂李云兰夫妇和小儿子柳玉军</p> <p class="ql-block">七.永远的怀念</p><p class="ql-block">陈品卿柳淑兰</p><p class="ql-block">后人介绍:老大陈遵生(1947年生于河北遵化),老二陈京生(1948年生于遵化京五营),老三陈昌生(1950年生于河北昌黎),老四陈保荣(女)1951年生于河北保定,老五陈保生(1953年生于保定),老六陈陆生(1954年生于北京陆军总医院),老七陈宝娟(女)1956年生于北京德胜门,老八陈德生(1958年生于北京德胜门)。</p><p class="ql-block">长孙柳玉明回忆说:"老大陈遵生,老二陈京生,老三陈昌生,老四陈保荣都是在京五营由姥姥带大,除老大因身体原因,老二老三老四都是18岁参军,后来三兄妹都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这也是姥姥的骄傲"。</p><p class="ql-block">外甥女陈保荣回忆:"在我记忆中,姥姥性格坚强,胆大心细,为人和善,整日为全家操劳,一大家人的柴米油盐都安排有序,还非常爱清洁,一天从早到晚闲不住,家中大人孩子,村里临里街坊都非常敬重姥姥,在我的一生中,有很多都是受到姥姥的传承"。</p><p class="ql-block">孙女柳玉娥回忆说:"我小时候,我家是个大家庭,姑姑的四个孩子,再加上我家和二伯家,一直没分家,都是奶奶当家,我和二伯家的小妹(玉凤),我俩六岁时,我二伯母38岁时去世了(在世时已经卧床五六年),当时我最大的堂姐才十四五岁,奶奶那时是辛苦又操心,我们十七八口的大家庭,家庭琐事都是奶奶操持,很少看见她有清闲的时候,当时我们的大家庭幸福和谐,村里人羡慕(因为当时别的村民家都是小家庭)。到我的大哥和堂姐都二十五六,到谈婚论嫁时,我们和二伯家才分家。我觉得当时十里八村的,像这样的大家庭都少有"。</p><p class="ql-block">廉嘉范之子廉文正说:身为革命的后代,要牢记历史,记住前辈们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流血牺牲,英勇献身的事迹,世代相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p><p class="ql-block">李云溪儿子田大地说:爸爸田志达和妈妈从小参加了革命,他们一直教育我,一定要继承老一辈光荣传统,不忘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把祖国和家乡建设的更加繁荣昌盛。</p><p class="ql-block">(完)</p><p class="ql-block">注:</p><p class="ql-block">1.参考书目.《遵化人》第二辑,《抗日英雄李维廉》、《遵化一中老校长廉嘉范》。</p><p class="ql-block">2.资料来源于网络。</p><p class="ql-block">3.参与调查者名单:王久华、王云琴、王云兰、王云英、王云娟、柳玉荣、柳玉珍、柳玉胜、柳玉凤、柳玉明、柳玉生、柳玉娥、柳玉军、柳玉芬,李艳娥,廉文正,陈京生、陈保荣,陈荣娟。</p><p class="ql-block">2022-4-8</p> <p class="ql-block">柳李氏和二子柳贵存小儿子柳术堂的家人们</p> <p class="ql-block">柳李氏长孙女,柳玉荣</p> <p class="ql-block">柳李氏小儿子柳术堂的儿女们:左起,柳玉芬,柳玉明,柳玉军,柳玉生,柳玉娥。</p> <p class="ql-block">廉嘉范三儿子,廉文正一家三口</p> <p class="ql-block">廉嘉范儿子廉文正和舅舅李铁珊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李威廉小女,李云溪田志达夫妇</p> <p class="ql-block">老年时的李铁珊和妹妹李云溪</p> <p class="ql-block">柳淑兰陈品卿和孩子们</p> <p class="ql-block">柳淑兰小女儿陈荣娟</p> <p class="ql-block">柳李氏孙女柳玉娥</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李红卫(笔名:山野村人),河北省遵化市人,现住京东燕郊。河北省作协会员,唐山市和遵化市作协会员。《青年文学家》杂志.作家理事会唐山分会理事。当过农民、工人、小学教员,供销业务员,图书出版发行员。酷爱文学,多年笔耕不辍。于北京、省市各大媒体报刊发表过多篇文学作品。主攻小说、诗歌、散文,并出版长篇小说《蓝天上的彩虹》。近年来,随着网络文学时代的发展,作品多见于网络。曾在《遵化文史》、《燕山诗文》、《畿东文化与艺术》、《芳菲文艺》、《江南诗画艺术院》、《红月亮诗画艺术社》、《世外桃源美文美声》、《晓犁文化传媒》、《都市头条》、《辽西大地》及河北、北京、广东、内蒙古等公众栏目发表了多篇文学作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