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话地理教育提质增效,助力教师专业纵深发展—三河二中地理组参加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举办…

地理组小韩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时代发展呼唤优质教育,优质教育急需高质量发展。由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主办,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北京市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以及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协办的题为“共话首都地理教育提质增效,助力教师专业纵深发展”的论坛,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为广大地理教育工作者搭建相互交流的平台。三河二中地理组的教师们深感机会难得,认真聆听各位专家学者的精彩讲评,有如涓涓细流,滋润心田,既有知识的沉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收获颇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张琪书记和北京市教研中心地理教研员高振奋老师的致辞中,论坛缓缓拉开了序幕。本次会坛主要包括地理教学改革走向深度学习、教师学习共同体助力教师成长以及分论坛交流三个模块。每个模块都是思维碰撞的精彩盛宴,不仅展示独到的教学经验,分享优质的教学资源,还体现出专家学者们积极探索的学习热情,毫无保留的奉献精神,让我校地理老师们在一个个独特的领悟中、一个个独到的观点中,汲取和品尝着大家共同酿造的玉露琼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第一模块中,林培英教授从地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角度,提出学科教师不仅仅是用地理知识来育人,而是作为一个人对于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提倡新时代教师不应该再满足于传统教学模式,如何更好的将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融合是当下亟需思考的问题。党卫民老师从教材出发,认为学科教师应该从碎片认知到整理认知实现知识的结构构建,从结论印证到问题探究实现学习的自主提升,从书面解读到现实发现实现能力的意义构建,从条目展开到目标统摄实现素养的课时落实。此外,党卫民老师呼吁高中地理学科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学习特性进行单元设计。丁尧清教授从教学情境化出发,提出在高中地理课程中巧妙使用情境,提高课堂效率。</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第二模块中,王巧玲副教研员基于UNESCO可持续发展素养框架,提出地理课程图谱分析与教学改进。她通过对2021年5月世界可持续发展教育大会的介绍,提出如何开展生态融合课堂、如何进行生态研学以及如何将可持续发展教育转化为学校课程与教育的核心。杨光教授详细介绍了国际地理教育SSCI期刊及影响力。翟少洋老师为了解“双减”政策背景下学校课堂教学现状,找准现阶段影响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的问题所在,更好的帮助教师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学质量提升,以表格填写以及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开展了两轮调研活动,并通过对调研数据的分析,提出要转变教学观念、调整教学行为,开展专题教研、提高教研实效。此外翟少洋老师强调,结合各区、各校实际情况,根据不同类型教师的实际需求,围绕课标分析、学情诊断、资源建设、教学目标、情境创设、任务设计、教师提问、教学评价、单元教学等内容开展专题检验,通过研究课、小组研讨、课题研究、集体备课等形式展示、交流,加强对课程、教学、作业和考试评价等育人关键环节的研究。文蓉老师以“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课程校本化及资源建设与实施”为题,从选题价值与背景、主要工作内容展开论述。张娇老师分享的内容是高中地理课程校本化实施中的混合式学习策略,主要从充分利用特级工作室的资源、充分激发学生自主自学潜能、充分发挥线上线下组合功能、充分满足普通和个性化需求以及真正构起立体和随在课堂等角度进行描述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该模块的最后,高振奋教研员对以上五位老师作出精彩的点评。他认为五位老师提出的四个主题正好契合高中学科核心素养要求。王巧玲副教研员和杨光教授的精彩发言,可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广阔的国际视野,传递出“世界离不开中国,中国也是世界的一部分”价值观,倡导地理学科教师要融合到整个世界地理教育的发展潮流中,拓宽国际视野,开拓研究思路,勇于实践,发挥优势,才能真正实现弯道超车,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的地理教学和教育理念。翟老师为大家提供了一个优质的范例,有研究才有发言权,深入地对北京地理教学的现状进行调研,正如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区域认知,从如何认知区域地理特征、认知的过程到最后应该怎么做,都阐述的十分详尽,为一线地理教学老师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建议。最后高振奋教研员对文蓉老师、张娇老师代表的党为民特级教师工作室作出了高度赞扬,他提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也在不断地丰富着教育教学理论,课堂的实践是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和归属。</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第三模块中,论坛分为四个分论坛:地理课程与教学、基于教学方式变革的地理教学、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融合以及基于学习科学的地理学习、地理资源教育的开发与实践力以及教研组的建设。每个分论坛的分享都精彩非凡,大有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感觉。如张守才老师从创新教学方式出发培养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为满足立德树人教育发展、课程课堂改革、教师发展研训一体之需,通过课题研究提高教师对地理核心素养的认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科研能力,推动本区高中地理课程改革和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落实,深耕细磨教学效益效能;周顺心老师则是深耕于如何在地理教学课堂中提出有效性的问题,为教坛新手在课堂实际教学出谋划策,并以“舟山渔场形成原因”讲解过程为例给熟练教师提供教学策略;宋波老师从师生备考视角分享地理“成因类”问题的解题策略,她认为对地理现象、特征、规律形成原因的探究,有利于学生理解感悟学科价值,发展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王猛老师深入浅出地分享了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各位专家学者的精彩分享,让我校地理组教师们得以从理论的高度了解到地理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性及重要性,为我校地理教学提供了宝贵的教学经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次的论坛是一场成功的盛宴,为地理学科教师提供了相互学习平台。我校地理组教师通过参与此次论坛,学习和借鉴了更多优秀教师的经验和方法,有效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也有利于我校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师教学的提升。同时,也让我们更加意识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平台,不断扩充学习资源和学习空间,注重与其他教师和专家的合作探讨,提高教研水平,实现教师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与三河二中携手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p>

地理

教学

教师

老师

素养

教育

高中地理

课程

学科

教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