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诺邓是云南最古老…的白族村寨,一千多年来,村名从未变更过。</i></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沿着大峡谷】</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二、诺 邓</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村口,竖着这样一块牌子:“诺邓是云南最古老…的白族村寨,一千多年来,村名从未变更过”。一个村庄在上千年时间内,从未改变过名字,不能不称之地理史上的奇迹,也是我们对诺邓的最初印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早在汉代,大理云龙因盐成为最早的县制,而云龙著名的盐井所在地就在诺邓。诺邓长期以来以煮盐为生,因盐而兴旺,一度曾是滇西地区远近闻名的经济重镇,后因海盐的大量开发,失去经济支柱而渐渐尘封于世。2014年6月18日,中央电视台《舌尖上的中国》播放了长达六分钟关于诺邓火腿的影像,诺邓才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一行四人背着相机,走进一家因央视拍摄《舌尖上的中国》出了名的农家乐。老板看到我们,二话没说径直把我们领进了他的煮盐工棚。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就是煮盐的锅”老板指着一口正冒着热气的大锅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千百年来,诺邓人就是用这样的方法煮盐,然后把煮好的盐卖到外面。诺邓过去很有钱,老百姓生活也很富裕。村里至今还保留着滇西最集中的明清古建筑群和明清文化遗存。”从他谈吐的神态中看出,这大概最使诺邓人引以为傲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介绍说,村里有100多座依山构建、形式多变,风格典雅的古代民居院落,有玉皇阁、文庙、武庙、龙王庙、棂星门等众多明清时期的庙宇建筑,还有盐井、盐局、盐课提举司衙门旧址以及驿路、街巷、盐马古道等古代建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说者如数家珍娓娓而谈,听者如痴如醉欲罢不能。恕我们孤陋寡闻,没想到这么一个小小的古村落,竟然有这么多的历史文化遗存,可见当年诺邓“因盐而兴”是何等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诺邓不光盐出名,“诺邓火腿”更是名扬四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说,云南三大著名火腿,即宣威火腿、鹤庆圆腿和白族的诺邓火腿,其中诺邓火腿独特的制作工艺最为国内所罕见。甭说早在前清时代,诺邓火腿就经过“南方丝绸之路”,出口缅甸、印度、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直至如今,云南大理一年一度盛况空前的三月街集市里,“诸商云集,环货山积”,各族人民仍然会争相购买诺邓火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诺邓火腿有什么特别之处,因何出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走进正在修整火腿的一位杨姓村民家。他对我们说,诺邓的“锅底盐”在外很有名气,一些贩盐商人经常光顾于此,因而生意十分红火。但路途遥远,贩盐马帮往往需购买些猪肉之类食材在路上耗用。为了防止猪肉变质,诺邓人就在猪腿上涂上盐巴进行腌制,久而久之就成了现在的诺邓火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说着,带着我们走进了他的火腿棚。指着一只只悬挂着正在发酵的火腿继续说:“白族村民家家户户都养猪,以玉米、大豆及绿叶植物为饲料,猪肉脂薄肉瘦,很适合做火腿。每年隆冬腊月,村民们就会纷纷宰杀肥猪制作火腿,此时制作的火腿质量最好,叫做‘正冬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说,制作火腿所用的盐就是诺邓的千年井盐。这种盐不含碘,却含有丰富的钾。普通的盐只能腌透六层肉,而诺邓井盐至少可以腌透七层,即使腌制的时候盐放多了,味道也不会带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里新鲜猪腿放血,不施针锥,只用揉拍,以防纤维破坏,并以自酿的苞谷酒除菌借味,以灶灰泥浆涂抹火腿表面加以发酵,再用绳吊于阴凉通风处。诺邓雨量适中,气候温和,霜期较短,恰好适宜深度发酵。通常需三年左右时间,一只油脂薄、瘦肉多、仙滑味美的火腿才算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拿出已经制作好的火腿叫我们品尝。我们看到,火腿肉质细腻,切口嫩红,充分呈现出浓郁的乡土风味和白族人腌腊制品的特色。从外观上看,确实与我们所熟悉的金华火腿有着很大的不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听了这么多关于诺邓的故事,不得不使我们对这个古村有那么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而肃然起敬,也对当代诺邓人仍传承着儒雅睿智的气质折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然而作为摄者,更让我们感到兴奋的,还是古村那迷人的色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村民指引下,我们登上了一个小山坡。爬上山坡的一瞬间,发现这个藏在深山冷岙有着与世隔绝静谧的古村落,竟然美得出乎我们的意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远处,晨雾似一层乳白色的面纱,如梦、如幻、如诗、如画,挥不走,扯不开,模糊了我们的视线,给人以飘飘然乘云欲归的感觉。云雾中的山峦、树木、竹林和房子,时尔隐匿时尔显现,犹若在仙境梦幻之中;近处,民舍黄泥墙、黑瓦里渗出的炊烟,或丝,或缕,或卷,或团,轻快的,迟重的,浓灰的,淡青的,在静定的朝气里渐渐上腾,渐渐消隐…雾在山间游动,山在雾中迷梦,像画家泼墨,似作家撰文,使山变成景,景成为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村庄四面环山,最低处海拔1900米,最高处海拔2300米。后面一座大山像一尊如来大佛,整个村庄犹如建在如来佛的肚皮上。村里三四百户人家,分布在村中的山洼和西北阳坡上。尤其北山坡上的民宅层层叠叠,密密麻麻。前家楼上的后门,直通后家的大院,楼院重接,台梯相连。村中街巷道路,因山就势,纵横交错,清一色的石板铺成,三步一阶,五步一台,有数不清苍老的石台阶。龙王庙、古江西会馆、万寿宫,黄姓家族的“题名访”、玉皇阁前的“棂星门”和玉皇阁一大批建筑群,还有古榕树、树高达三四十米、有800多年树龄的古黄连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到了仙境啦!”“江南水秀”、“素百合”一边快速地按动着快门,一边尖叫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美诺邓的确很美,美得让人窒息,美得让人心醉,美得让人回味。我们真的没有任何理由,忽视这个绝美的千年古村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