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营散记(19)猫耳洞

燕山老兵

<p class="ql-block">  1969年11月19日,移防祖国北大门第二天上午,连队统一安排一边休整,一边做群众工作,了解社情民意,并将房屋拾掇利落,做长期居住准备。同时,上缴班排携带的没有开封(整箱)的弹药。</p><p class="ql-block"> 20日早饭后,全连集合开会,由连长贾章振上课。他说:“现在国际形势错综复杂,战备形势紧,任务重,敌人随时都有可能将战争强加在我们的头上。因此,上级命令我们在今天天黑之前,做好防止敌人突然袭击的枪(炮)弹、生活物资和防空袭准备。要求在驻地附近选择有利地形,作为连队防空疏散地域,每人挖掘一个猫耳洞,以躲避敌人的突然袭击。猫耳洞,因形状酷似猫的耳朵而得名。它与交通壕、堑壕、支撑点、弹药所、救护所、连指挥所等同共组成攻防兼备的阵地。它是躲避敌人空袭、炮击、防生化武器袭击的有效措施之一。但现在天寒地冻,无法构筑防御阵地,只能先构筑猫耳洞,解决防空疏散安全。军械员李德秀已经带人到团工兵仓库请领工兵锹、镐,运回来就分发给大家。因此,今天中午不午休,大家加班加点,力争在天黑之前完成猫耳洞的构筑任务。”</p><p class="ql-block"> 上午10点左右,三机连马车送来工兵锹和十字镐,作为装备每人配发一锹一镐。锹肩头两个角各有一个小孔,锹把头有一个小孔,绳子两头分别固定在小孔里,像背挎包一样往后一背。十字镐用一根稍长一点的绳子,用绳子中间固定镐脖子,两个绳头固定在镐把头上,像背背包一样往后一背。它俩成为除枪弹外第四、五位(枪、弹药、手榴弹、锹、镐)随身携带的铁战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中午12:30分,大家带上锹、镐,在连长贾章振的率领下,来到抄梁山村西边第三条山沟里。他说:“这条山沟是我连防空疏散地域,西边这条山梁有两百多米长,但只有二十多米高,是构筑防御阵地的好地方。我们在山腿向阳一侧构筑单兵猫耳洞、弹药所和连指挥所。按一、二、三、四排的顺序,从沟脑向沟口延伸,人与人之间间隔3米构筑单兵猫耳洞,连部在二三排接合部。”</p><p class="ql-block"> 11月下旬,气温零下二十来度,向阳的冻土层已经有十多公分厚,大家先用十字镐刨。十字镐一头尖如锥子,一头扁平如铲子,不管是用锥子那头还是用铲子这头,都是一刨一个白印,冻土四溅,砸在哪里都特别的疼,一会儿就累得满头大汗。</p><p class="ql-block"> 我挨着老班长,不时观看他的动作要领、洞口设计、刨冻土技巧。我先在下面刨开冻土层,再向四周拓展;他先在1.2米处开刨,然后向左右拓展。我不明白他的用意,上前请教:</p><p class="ql-block"> 我:“为什么从上面开始刨,有什么好处吗?”</p><p class="ql-block"> 老班长:“土工作业要合理分配体力,先刨上面省劲,再向下拓展。”</p><p class="ql-block"> 我:“都是冻土,刨哪里都费劲。”</p><p class="ql-block"> 老班长:“我站着刨能使上劲。你蹲在那里刨既使不上劲又别扭。哪个省劲呀?”</p><p class="ql-block"> 我:“你为什么往两边开口,不向下拓展呀?”</p><p class="ql-block"> 老班长:“先设计好洞口的高和宽,围着高和宽刨一圈,其它的一撬就开了,跟揭饼子一样省劲多了。”</p><p class="ql-block"> 我:“是吗!能省多少劲?”</p><p class="ql-block"> 老班长:“你试试吧!另外,洞口不要太大,大了既费劲又不隐蔽,能侧身进去就行。”</p><p class="ql-block"> 我:“背包、枪嘞?”</p><p class="ql-block"> 老班长:“你是‘朱老’呀?先放下枪和背包,把它们放进去后你在进;也可以你先进去,再拿枪和背包。”</p><p class="ql-block"> 听老班长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真的是姜还是老的辣,实践岀真知。</p> <p class="ql-block">  下午15:30分,老班长的猫耳洞构筑好了。他一个一个的检查,不符合要求的要继续挖。</p><p class="ql-block"> 老班长:“元吉,你挖的猫耳洞高度和宽度都不够,继续挖。”</p><p class="ql-block"> 我:“多高多宽才行?”</p><p class="ql-block"> 老班长:“比枪身高岀15公分,坐着能挺直身子,腿能伸直最好。”</p><p class="ql-block"> 我:“那比教材尺寸宽多了。”</p><p class="ql-block"> 老班长:“你听我的,越宽越好。”</p><p class="ql-block"> 我:“有什么讲究吗?”</p><p class="ql-block"> 老班长:“你不看当前的形势这么紧张,说不准那天就让你在猫耳洞里过夜。”</p><p class="ql-block"> 我一听这个,赶紧往宽处挖。好在里面的土没有冻,没一会儿就挖好了。试了试觉得还不舒服,又往两边拓展,而且将两边修理成斜坡,直到能半躺下为止。</p><p class="ql-block"> 老班长一会儿又过来检查,发现我挖的猫耳洞能半躺着,表杨我有创意。得到老班长的表杨,心里美滋滋的,别提有多高兴了。</p><p class="ql-block"> 没事了我也顺便向大家学习学习,取取经。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同样是猫耳洞,同样的工具,但构筑的猫耳洞千差万别。有的真是猫耳洞,一点点大,进去还露半个屁股;有的只有一点点高,坐在那里脖子都直不起来;还有的洞口和里面一样宽,一点都不隐蔽。</p><p class="ql-block"> 我想,猫耳洞是自己防空庇护场所,一定要用心去构筑。犹如盖房子一样,既要美观又要宽敞,住着还舒服才行。千万别凑合。</p> <p class="ql-block">  1969年12月31日,下午16:00左右,连队突然接到一份敌情通报:“近日敌人调动频繁,机场上有大型飞机活动,今天晚上或明天白天,敌人有可能向我国发动突然袭击,要求部队全副武装,紧急疏散进猫耳洞。”</p><p class="ql-block"> 寂静的小山村,村民们刚吃完下午饭,一家人正围坐在炕桌旁享受饭后的惬意。突然,紧急集合的军号声打破了山村的平静,战友们从牤牛河畔的训练场上,立即奔跑回房东家,迅速叠被子打背包、捆皮大衣、穿上毛皮鞋和装具,急急忙忙的向防空疏散地域奔跑。</p><p class="ql-block"> 岀门时,房东大娘见我们一个个神情紧张,不知道发生什么大事了,拦着去路问道:“你们慌慌张张的跑进跑岀,还把被子都带走了,这是干什么去呀?”</p><p class="ql-block"> 老班长:“敌人快来了,准备打仗。”</p><p class="ql-block"> 房东大娘闻言顿时脸色苍白,结结巴巴道:“什什什么?敌人快快快来了,准准准备打仗去去去,还回回回来不?”</p><p class="ql-block"> 东屋一阵哗然,纷纷跳下炕掀开门帘,瞠目结舌的堵在门口道:“敌人真的要来了?”</p><p class="ql-block"> 老班长自知失言,立即解释道:“我们在搞紧急集合,一会儿就回来。”</p><p class="ql-block"> 房东大娘:“你吓死我了,还以为敌人真的来了呢!。”一家又恢复了平静。</p><p class="ql-block"> 大家迅速跑到疏散地域,钻进猫耳洞,抱着枪,靠在背包上呼哧呼哧的喘着粗气。在零下二十多度的猫耳洞里一待就是25个小时,就连一日三餐都是炊事班送来的。尤其是那些又窄又浅、偷工减料的猫耳洞,让它的主人吃尽苦头,受尽煎熬,后悔莫及。</p><p class="ql-block"> 图片来自网络 诚谢</p><p class="ql-block"> 待 续</p> <p class="ql-block">  作者简介:刘元吉,网名燕山老兵,四川省彭山县人,1969年2月入伍,军旅生涯25年,曾荣立三等功三次,转业到石家庄市,现已退休。在含饴弄孙之余,喜好自驾游、照相,偶尔弄点小文,以娱自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