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一位农民母亲

寒梅若华·窑洞逐梦人

<p class="ql-block">  纪念一位农民母亲</p><p class="ql-block"> 作者/刘美华(寒梅若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娟子五十年代出生于农民家庭,大花眼,长睫毛,两根黑黝黝的麻花辫搭在肩头,一米六二的身材,一步一摆,堪比歌里的小芳。十七岁初中毕业,听凭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嫁给了山底村一个没有文化,人还算顺眼也会种田的青年,娟子只有认命。</p><p class="ql-block"> 婚后不久,年轻丈夫参加农业学大寨开山筑坝被塌方所埋,由于长时间缺氧,乡村医疗条件差,从此落下残疾,肩不能挑,背不能背,走路一颠一簸。随后,人民公社解散,家家分了田地,生活的重担全部落在娟子身上。</p><p class="ql-block"> 第二年女儿伴着娟子的眼泪出生,娟子给取名亚男,希望她长大后好好读书,能够撑起这个家来。可是,看到别人开荒种树,增加收入。自己丈夫残疾,家里没有经济来源,娟子灵机一动,和丈夫商量,把空窑洞拾掇拾掇,在村里开了第一家小卖部,又买了一头小猪,万一小卖部生意不好,小猪养上一年卖了也能贴补家用。娟子就像陀螺一样,一天从田间地头到小卖部来回跑,隔三差五还得进城去趟批发部。娟子恨不能生出三头六臂来,这个家太缺人手。于是,接下来又先后生了两个儿子,耀祖和小辉。</p><p class="ql-block"> 一家五口负担更重,山底村人口又少,偏偏有人眼红,村里接连又开了两家小卖部。娟子苦思冥想,只能请木匠师傅进门打造了一辆人力车,赶集遇会撵戏场,拉着架子车一走就是二三十里。遇河趟水过河,遇山,车子上不去,只能背着货物上山,这样日子总算勉强过得去。</p><p class="ql-block"> 只是娟子太忙,生活太多的不如意,也导致了暴脾气,对孩子们也就疏于管教。孩子们个个都不爱学习,亚男初中毕业,好饭递到手里,好话说尽,性格倔强,嘴撅的能拴头驴,就是不愿继续上学,小时候营养不良,没长个。好在小巧珑珑模样俊俏,帮娟子摆了两年地摊,一个劲说苦叫累。娟子托人说媒,嫁在西安,一马平川,一辈子都不必像她妈一样挑水背柴拉车驾辕摆地摊。</p><p class="ql-block"> 儿子耀祖更加淘气,只上了两年学,任凭娟子责骂,就是不肯去学校,加之文盲父亲护犊心切,只能顺其自然。小辉勉强读到四年级,人坐在教室里,心里却寻思着哥哥在外面玩得美……面对妈妈的苦口婆心,他说,你一定要我上学也行,反正啥也学不到,人在学校,心不知在哪,你不怕糟蹋学费那我就继续……娟子恨铁不成钢,只能唉声叹气。娃娃们不上学,没出息,她只能精打细算过日子,攢了几年钱,买石头,打地基,砌了三孔窑洞,准备将来给儿子娶媳妇用。转眼耀祖已经成年,一米七五的大个,个性豪放不羁。可是,这样的家庭,有谁愿意把女儿嫁进门?好在耀祖又高又帅,就像刘德华一样招人爱,外出打工,被有高中文化的独生女相中,定居宝鸡。</p><p class="ql-block"> 转眼小辉也长到一米七二,浓眉大眼,为人直爽,脾气暴躁,心地善良。可是家庭状况不容乐观。娟子又托人说媒,给小辉介绍了一个漂亮的女孩儿,去西安做了上门女婿。</p><p class="ql-block"> 在知天命之年,娟子女儿出嫁,两个儿子成家立业,又先后添了五个孙子,并将有病在身的公公接到新窑洞,伺候了二十多年妥善安葬。</p><p class="ql-block"> 她像完成任务一样,终于松了一口气。处理完小卖部残存的货物,面对丈夫的唠叨,她已经无力应对——她的身体每况愈下,她已经为这个家庭拼尽了全力。</p><p class="ql-block"> 于是,忽然有一天她就倒下了。</p><p class="ql-block"> 腰椎盘突出,痛得哭爹喊娘起不来床。男人从来没做过饭,一向只会拉风盒,一日三餐没了着落,抱怨之余叫人用担架抬上车送到医院做完检查,听人说睡硬板床一百天之后腰椎可以自然复位,她坚强的,辛辛苦苦攒点钱不容易,那舍得把钱用在自己身上。随后又咬着牙被抬回了家,时逢暑假,渴了,六、七岁的孙子给她倒水喝,脸哭花了,孙子举着两只小手扑到床头泪眼汪汪地说:奶奶别哭,我给你捶捶背揉揉腰,并贴心地拿毛巾给她擦拭……她不由拉着孙子明明的手,一遍遍问孙子 :你看奶奶脏不脏?你嫌奶奶臭不臭?孙子摇摇头说,不嫌,我最爱奶奶,奶奶最疼明明……说着,撅起小嘴巴啄啄她的脸颊。娟子逢人便夸她的心肝宝贝——至少她的孙子还亲她疼她需要她!</p><p class="ql-block"> 娘家姊妹看她可怜,两个妹妹交替来做饭,抹着眼泪看着姐姐整整在硬板床上躺了三个月,才强撑着爬了起来。从此腰板却再也挺不起来。不但弯腰驼背,而且腰椎侧弯,一个肩膀高、一个肩膀低,五十多岁的人,提前进入了老年人的行列。</p><p class="ql-block"> 尽管娟子浑身酥软无力,也想要就此歇息。可是,只要她还能动弹,就努力种好自留地,农闲时间,拿着小镢头,尽可能上山摘苦菜,挖草药回来,让丈夫拾掇好卖了攒点养老钱。</p><p class="ql-block"> 亚男每年秋后开车带着一壶菜籽油风风光光地回来,然后拉些小米和洋芋高高兴兴去西安;耀祖和小辉娃娃撂在老家让娟子看了两年,娃娃们上学了。耀祖媳妇带着孙子寒暑假几乎每次都是空手回来,每天睡到大中午等娟子地里回来做好饭才起床……尽管她心里没好气,可她还是希望他们能回来;小辉还算比较有良心,知道父母靠勤俭节约过日子,舍不得吃舍不得花,每次回来都会买些大米白面或猪肉,娟子又担心他这样大手大脚过不好日子!所以,只要有一点点力气,她还是愿意去打拼去努力,总想着趁着自己有力气的时候多付出一点点,也算给自己修点福,积点德,等将来自己动不了的时候,不要儿女掏钱,也许儿女也能够容忍她,多关照她一点点。</p><p class="ql-block"> 又一天,她上了山头,却分不清草和药,迷迷茫茫返回家,去菜窖拔白菜却看不清路线,做饭出锅却难以下咽,丈夫却怨天恨地。饭后娟子想出去打麻将解解闷,却拿不起放不下,众人惊诧,她却完全没了头绪……耀祖坐夜车赶回来,她也没能向往常一样做好饭菜等待,早上起床,耀祖发现母亲居然穿反了毛衣!才知不妙,陪母亲去医院检查,不仅血管粥样硬化,而且出现了脑梗塞……医生当着娟子的面说:无论走在哪家医院,脑梗塞都治不了,药物只能控制不再发展,预防偏瘫和痴呆,至于已经萎缩部分,永远无力恢复!娟子听了,瞬间从头凉到脚,不只是头疼,感觉心都死了。她宁愿自己就这样有尊严地死去,也不要痴呆地、瘫痪地活着!住院期间,亚男和小辉都来看她,挂了一礼拜针后,出院回家,三个孩子都说让她跟他们一起生活,但是她还没有痴傻,听得出来言不由衷,她摇摇头说,哪里也不去,死也要死在老家……三个孩子摇头叹息,各自回归他们的小家。</p><p class="ql-block"> 她绝对不去打扰儿子媳妇的生活,更不愿去女儿家作客。和男人住在山底村,日子却没有她想象的那样简单而又平静。她心已死,浑身没劲,不梳头,不洗脸,不想吃饭,更没心思做饭。白天听着男人的抱怨和唠叨,夜里听着男人的呼噜声,她头痛欲裂,彻夜难眠……拿着麻绳出门,想要自我了断,站在枣树下,却怎么也打不了结……只能给妹妹打电话,说他的呼噜影响她的睡眠,让妹妹接她安静几天。</p><p class="ql-block"> 可是在妹妹家住不了几天,男人一个人在家太孤单又一个劲打电话催她回家。无奈,只能再送她回来,在家也是既不做饭,也不洗衣服,听着男人一天到晚的抱怨,睁着眼睛忍耐不了两天,抑郁成疾,她又半夜起来,麻绳挽不住,对了!钻水缸总能解决……男人被她扑腾醒来,哭嚎着将她从水缸里揪了出来。</p><p class="ql-block"> 无奈,只能再次给妹妹打电话接她出来。可是,住不到十天,男人又在电话里叫嚣……善良的妹妹只能将姐夫一块接来。交代他,吃饱穿暖得了,千万别刺激姐姐。可是,他不但每天找姐姐吵架,烦得妹妹也睡不着,还天天吵着要回家。勉强住了五六天,只能将他送回家。</p><p class="ql-block"> 妹妹让兄弟给亚男打电话,亚男跟她舅舅说:她是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管不了父母,让联系两个弟弟。</p><p class="ql-block"> 耀祖和小辉学了手艺,如今每年打工也能赚五六万,两人商量,父母身边没个人确实不行。于是定了两个方案,一个是三个儿女每人四个月轮流在老家做饭,全年留一个人也行,另外两人每年补助留守者两万块钱就成。可是亚男怎么也不答应。小辉于心不忍,腊月就陪在父母身边。然而,看电视父母嫌烦,开灯又嫌费电,每晚六点躺在炕上,早上八点起来做饭,父亲鼾声如雷,母亲翻来覆去,小辉心烦意乱,抽支烟父母又说烧钱,翻手机也说明晃晃的打扰她休息……“人活成这样,就算神仙也救不了你!”小辉暴跳如雷,感觉自己好像被关了禁闭。做饭也没有好气,娟子赌气两天不吃饭,说她就这样坚持,不相信饿不死自己。小辉每天看着剩饭也生气,不由开玩笑说:不想活了该往四十铺走,哪里前四后八大货车来来往往,你往上撞……无可奈何,小辉也只能让小姨来接母亲去住……</p><p class="ql-block"> 娟子也不只是赌气,主要她尝遍人生百味,如今行动和大脑都不由她掌控,无论走在哪,担怕讨人嫌,心里只有苦涩的滋味。已经对生活彻底失去了信心,感觉人生了无情趣,没有了生存的欲望,只要儿子女儿的小家庭幸福和美,她不怕病灾,能活则活,不能活大不了是个死,再说人活一世,死是早晚的事……</p> <p class="ql-block">  她后悔儿女成家后,把自己省吃俭用积攒的十万块钱分给了他们。十万块钱,就算请个洗衣做饭的人,也能享受几年人生。可真的让她请个人来,让她拿自己的血汗钱去享受,她又会心疼,那不是钱,那是她的命!但是,如果真让儿女把钱拿回来让她自己去花,她还是舍不得,还是宁愿给孩子们……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p><p class="ql-block"> 好在这些年,她又积攒了二十万,本来想着有这二十万,不给儿女们添堵,也不会给儿女添乱,无论儿女谁留在身边,她和老汉在农村养老也足够了。可是千不该万不该,一场病,让她感受到了人情冷暖,看透了世态炎凉,也让她想到了生死无常,她也怕自己那一天痴呆或者是瘫痪了把血汗钱弄丢了。于是,忍不住给儿女们透了老底,将钱转到了男人和儿子名下,没想到,没钱的老人儿女伺候义无反顾。有了养老钱儿女却推三阻四。反而让她看透了人心,看破了红尘。久病床前无孝子,有钱不能当饭吃,更买不来孝心,她的心凉透了,也决定要放手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可依然在山底村和小妹那来来去去,在安静与喧嚣中打发时光,在去留之间徘徊,在亲情温暖和对儿女的牵肠挂肚中苟延残喘。</p><p class="ql-block"> 这样一晃就是一年多,在妹妹的悉心照料下,身体是轻快了许多,娟子心里却越来越孤独,人变得越来越冷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每天睁开眼睛,就关注着手机铃声。尽管妹妹每天嘘寒问暖,可她还在期待,还在幻想,还在渴望……毕竟有三个儿女,却客居他乡,心里始终感觉悲凉。她不止一次想到了死,想到了死。就不由刻骨铭心思念她的三个孩子,不知道他们生活怎么样,工作好不好?娃娃们都听不听话?哪怕是能和孩子们一起抬几句杠,拌几句嘴都是好的,可是,儿女双全,男人也在世。四下张望,只有她一个人形影相吊……她想的很多很多,说的却极少极少。想的最多的,就是十年前腰疼,六、七岁的孙子给她倒水喝,脸哭花了,孙子举着两只小手扑到床头泪眼汪汪地说:奶奶别哭,我给你捶捶背揉揉腰,并贴心地拿毛巾给她擦拭……她不由拉着孙子明明的手,一遍遍问孙子 :你看奶奶脏不脏?你嫌奶奶臭不臭?孙子摇摇头说,不嫌,我最爱奶奶,奶奶最疼明明,说着,撅起小嘴巴啄啄她的脸颊……可是,就在前年暑假,十五岁的明明就已长成了一米五八的大小伙,回来不但吃饭挑三拣四,还不乐意和她一个大炕睡,要求她收拾干干净净的小床给他睡……想着想着,她不是叹息,就是黯然神伤!</p><p class="ql-block"> 小辉时不时来个电话,还是小妹关照小辉多关心一下他妈,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这句话偏偏被娟子听到了。亚男偶尔来个电话,像对待毫无牵挂的富婆一样,理直气壮地说你们有十来万好好花,不要等死了扬花……她一时无语。电话挂断以后,却越想越来气,甚至怒火中烧:老娘死不下扬花不成,你咋回来把老娘掐死扬花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她不得不考虑自己面临的问题,再说家里还有老汉,也是牵绊。她不想去女儿家,女婿有自己的爹妈;也不想去耀祖家,耀祖媳妇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端上吃端下洗,如今她既做不了饭也洗不了衣,去了也是憋屈;她也不想去小辉家,小辉是个暴脾气,能和媳妇娘家人处好关系已经不容易!无论去哪,都难以享受亲情和温暖,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再说,没到七老八十,也不能拖累儿女。她感到自己活着就是多余,手里没钱,也就没权,在儿女家更没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想静静地呆在老家,不吃不喝蜷缩在窑洞的一个角落,熬过人生的最后时光。偏偏有男人在身边,打扰她的计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妹妹倒是贴心。离异,也没人约束,说是长姐如母,没人管,她管。可是自己毕竟有三个儿女,妹妹没有义务给她养老,再说外甥还在上大学,妹妹也没有多少积蓄。也有自己的生存压力,生活不易,说是愿意管她。她想:妹妹就一个独子,自顾不暇。将来就算真心想管她这个姐姐,四个老人三地跑,也不一定忙的过来。哪有能力管她?</p><p class="ql-block"> 更可悲的是,老汉不相信女儿会是泼出去的水,总想着自己有养老钱,儿女不会不管他。于是,那个口口声声说是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的女儿,听父亲说有五万块钱到期,挂断电话,立马驾车回来取了存款,又奔到母亲身边,翻了母亲的包裹,将条条本本字据都翻来覆去拍了照片,娟子特意洗了脸梳了头,但是女儿却愣是没给老娘拍一张照片,也没留下一毛钱,带上父亲卷了铺盖以及五万块钱连本带息匆匆去了她的家园……“没良心的东西,有钱就是爹,五万块钱,连本带利,居然给老娘一分都不留……条条据据不放心,把老娘扔在这里却放心!”她一边自言自语责骂着,但是自己生的,她始终恶毒不起来。泪水却如潮水般涌来,漫过沧桑的心。她清楚地知道女儿的自私自利,五万块钱带走了她爹,但是也不一定能让他住上一年,就算能让他住上一年,老婆老汉有二十万也最多够活三五年……她头痛欲裂,不想算计,更不愿看着三个儿女为了这点养老钱反目成仇,然而,局面已经完全失控,她不仅老泪纵横,感觉有钱固然是好,然而有她不多,无她不少,要钱不要娘,她感到无比凄凉!</p><p class="ql-block"> 果不其然,耀祖和小辉听说了此事,鄙视亚男。兄弟二人齐心协力,决定给母亲看病,意识到没有母亲这个当家人不行!一个去西安挂号,一个坐火车赶第二天回来接母亲。将母亲带到大医院好好看看,然后留在西安,兄弟二人一起照料。</p><p class="ql-block"> 娟子一听,口里答应着,心里却极其不安,并特意交代耀祖晚上下火车在亲戚家住上一晚,不要包车往回赶。耀祖以为母亲怕他包车花钱,就顺着她,到县城后直接去亲戚家住宿。然而,她有她的打算。说实话,她那里也不想去,她不想成为孩子们的负担!她知道自己的病,正如小辉所说,神仙也治不了,但是她知道自己没有话语权。此刻,她就像一只风筝,不,风筝也有人牵着她,眼巴巴的守望着她!她只是一片枯叶,不是她想去哪里就能去哪里,而是风把她吹到哪里,就只能在哪里……尽管吃了一片安眠药,她还是彻夜无眠,听着猫头鹰在对面山上“恨呼”了一夜,她只能恨自己身体不争,恨时运不济……天刚蒙蒙亮,趁妹妹熟睡之机,就起床,怀揣着偷偷攢下来的大量安眠药,一路走,一路哭,一路呐喊,一路狂笑……喊出了一生的委屈,哭出了一辈子的心酸,笑自己一生的努力和勤俭节约……徒步二十公里,回到家园。听着雀儿在树上“啾啾啾”叫个不停,她不由抬头破口大骂:“走走走,你凭什么叫老娘走?老娘死也要死在窝里头……”说着进门,安然地躺倒在自家的窑洞里……那才是她最好的归宿……</p><p class="ql-block"> 更可悲的是,六十多岁的娟子躺在大炕上,儿女回来有人悲伤,也有人若无其事。没有棺木,没有任何准备,乱做一团。她最爱的孙子明明非但没有一滴眼泪,居然拿出扑克牌来,叫老姨和他玩牌,他老姑也忍不住皱眉呵斥他太没规矩……娟子妹妹的眼泪刚收回去,禁不住又扑簌簌而下,她真想打他两巴掌,让他在亲他爱他的奶奶面前痛哭流涕……可是,娟子还躺在炕上,没有安息,怕姐姐灵魂不安,也怕姐姐怪罪……</p><p class="ql-block"> 想想过去再苦再穷,儿女懂得感恩,懂得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现在儿女身在福中不知福,父母却凄凉无助,老无所依,这就是残酷的现实。</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山头冷水弥漫</p><p class="ql-block">心底细雨蒙蒙</p><p class="ql-block">窗外杏花飘零</p><p class="ql-block">窑里思绪万千</p><p class="ql-block">在无情的岁月面前</p><p class="ql-block">能够留住的东西能有多少</p><p class="ql-block">有的人留下了金钱</p><p class="ql-block">却舍弃了生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生的路上</p><p class="ql-block">注定要丢掉一些</p><p class="ql-block">不愿割舍的心疼</p><p class="ql-block">那些身外之物</p><p class="ql-block">不应该被你看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被你疼爱过的人</p><p class="ql-block">既然离开你都能够生存</p><p class="ql-block">没有你那点舍命钱</p><p class="ql-block">应该会活的更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一种结局</p><p class="ql-block">冥冥之中早已注定</p><p class="ql-block">虽然一直不敢去面对</p><p class="ql-block">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p><p class="ql-block">挥手道别的是病痛</p><p class="ql-block">也是一份肝肠寸断的亲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将一个念头装进了心灵</p><p class="ql-block">就好似在心里扎了根</p><p class="ql-block">临走时是否有一丝留恋</p><p class="ql-block">留恋这恋恋红尘</p><p class="ql-block">是否有一些后悔</p><p class="ql-block">后悔当初为什么</p><p class="ql-block">不再多一点珍惜和坚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越是珍贵的东西</p><p class="ql-block">越是容易忽略</p><p class="ql-block">有一种胡思乱想</p><p class="ql-block">仿佛从未停止</p><p class="ql-block">想赶走心里的魔太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想留住一个人</p><p class="ql-block">却又无能为力</p><p class="ql-block">清明节前雨纷纷</p><p class="ql-block">满腹相思是故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些固执的伤口</p><p class="ql-block">不是留在了身体</p><p class="ql-block">而是留在了心灵</p><p class="ql-block">有些人的冷漠</p><p class="ql-block">就是一把无情的双刃刀</p><p class="ql-block">不是剜掉了毒瘤</p><p class="ql-block">而是削掉了一个人的热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唯利是图本来就令人寒心</p><p class="ql-block">口不择言的至亲</p><p class="ql-block">往往伤人最深</p><p class="ql-block">把自己的不幸</p><p class="ql-block">无限扩大给抑郁寡欢的人</p><p class="ql-block">也是一种慢性毒药</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些人渐行渐远</p><p class="ql-block">却留下一个谜团</p><p class="ql-block">那个知道谜底的人</p><p class="ql-block">在午夜会不会刻骨痛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生命里最不舍的一页</p><p class="ql-block">总时不时地心头翻涌</p><p class="ql-block">让你忽然热泪横流</p><p class="ql-block">无声的时光掩埋了</p><p class="ql-block">多少心扉的秘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回首往昔</p><p class="ql-block">却再也不能</p><p class="ql-block">陪在一个人身边</p><p class="ql-block">静静地看她在时光里漫步……</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刘美华:陕北米脂人, 网名寒梅若华。</p><p class="ql-block"> 出身清贫,小学文化。生活颠沛流离居无定所。中国乡土诗协•延安分会、榆林市作协、“榆阳区作协、榆阳区诗词学会、米脂县作协会员。在《延安文学》《西飞文艺》《榆林新青年》《榆阳诗文》《三星堆》《米》文学季刊;《腾飞文苑》《中国乡村杂志》《三秦文学》等网络平台发表小诗、散文、小说若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有个人文集《温暖窑洞我的家》一部,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定价:68元,为感谢老师文友和网友的信任支持,签名本68元国内包邮!</p><p class="ql-block">农民写书难,出书难,卖书更是难上加难。一个小学文化人痴迷文学,三十年如一日坚持写作不容易,2006年陕西卫视《诉说》栏目组主持人李和平曾到米脂做过专访,并以《陕北婆姨——刘美华》播出。欢迎单位支持赞助,老师文友和文学爱好者购买支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