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不用问,你肯定想成为“胆大、心细、脸皮厚”的人,因为这是成功做事的基本三要素。况且,因为脸皮不够厚,你已经在人生路上输了一程又一场了。</p><p class="ql-block">脸皮薄的人,都有什么特征?</p><p class="ql-block">爱面子,高自尊心,心理承受力脆弱,容不得一点颜面的受损,做事顾虑很多,不会开玩笑,对很多的事情都很在乎,却又在乎不了。导致还没有开始行动,就已经宣布认输。</p> <p class="ql-block">脸皮这么薄为什么呢?</p><p class="ql-block">并不是每个人一出生就注定是</p> <p class="ql-block"> 一个脸皮厚或者脸皮薄的人。尽管先天遗传的特质对我们的性格会产生特定的影响,但一些后天因素,还是能起到强化或者弱化作用。</p><p class="ql-block">我们对外界情况的适应程度越高,我们的脸皮自然就会越厚;反之,适应程度越低,脸皮也就越薄了。</p> <p class="ql-block"> 那“适应程度”是怎么来的呢?</p><p class="ql-block">第一,我们个体的成长经历总和;</p><p class="ql-block">第二,我们对外界事件的掌控度。</p><p class="ql-block">例如,有些孩子的成长环境比较单一,接触到的事物又不算太复杂,久而久之,就会导致他们对外界的适应程度不是很高,给人的感觉就有点拘谨和腼腆。</p><p class="ql-block">而那些从小养尊处优、衣食富足的孩子,父母又经常带着他们“周游列国”,那么这些孩子对外界的适应程度比较高,最终对外界的反应也会更自在、更悠然。</p><p class="ql-block">“环境”从我们小时候就会对我们造成深远的影响,即便是长大之后,这种影响依然存在。</p> <p class="ql-block"> 而第二种对我们产生影响的外界,就是“陌生事件”。</p><p class="ql-block">例如有些人对其他人可以表现得脸皮非常厚,在工作上侃侃而谈,与朋友相处也落落大方,可是一旦站在异性面前,整个人就懵了。</p><p class="ql-block">本质上,这样的人并不算是一个脸皮薄的人,只不过他对于“与异性相处”这类事件,还处于“低心理适应程度”而已。</p><p class="ql-block">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信心去掌控这类事件,不知道要做什么,才能解决遇到的问题。而人对于未知的事物,都会有一种“天然的恐惧感”,当我们对这类未知事件感到害怕、不适应,我们自然就想逃避、远离。这样的思想挣扎,很容易导致我们表现得有点“手忙脚乱”、“不知所措”。最终,一个“脸皮薄”的形象就因此而来了。</p><p class="ql-block">但不管是哪一种影响因素,我们这个“心理适应程度”,只要深入挖掘就知道,它是跟我们自身的信心都有很大的关系。</p><p class="ql-block">信心决定了我们对外界有多大程度的“掌控力”。但这种心理上的“掌控力”越大,我们就越有信心;我们越有信心,自身的表现方式也就会越“脸皮厚”了。</p> <p class="ql-block"> 纠正你的自我身份认知</p><p class="ql-block">想要纠正你的“薄脸皮”,第一步是先纠正你的自我身份认知。</p><p class="ql-block">我们每个人对于自己都有一个自我身份认知的定位。这个定位可能是准确的,也有可能是错误的。但不管是什么样的定位,我们的大脑都会下意识地去保护这种自我的形象定位。</p><p class="ql-block">一个内向、害羞的人,他可能不敢社交,不会聊天,也没什么朋友。尽管他知道自己有如此不足,他对自己也会有一个潜在的身份定位,然后下意识地去保护这种定位塑造出来的自我形象。</p><p class="ql-block">也就是说,有时候为了不让别人知道他自己有如此多的不足,维持心理平衡,他就会努力保护好自己塑造出来的外界形象,让别人无法知道他的缺点。</p><p class="ql-block">当真实的形象暴露出来后,而这种形象又跟向别人展示出来的形象不相符,这时我们就会产生“自我认知偏差”。</p><p class="ql-block">自我认知偏差会出现两种反应,第一种就是恼羞成怒,第二种就是无地自容而脸皮薄的人,多数都是第二种。</p> <p class="ql-block"> 当你真实的形象暴露出来而导致自己无地自容后,我们的大脑会习惯性地维护我们的“自身形象”,问题就来了。由于脸皮薄的人,不知道怎么如何优雅而大方地维护自己的形象,于是他们表现出来的样子往往都是“扭扭捏捏”、“脸红耳赤”、“尴尬窘迫”,给人很不自然的感觉,就好像被人发现了秘密而感到羞愧一样。这就是脸皮薄的特征。</p><p class="ql-block">自我认知三个核心要素</p><p class="ql-block">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过于在乎自身创建的形象,不敢把那个真实的、没那么完美的自己暴露出来。当现实和幻想产生冲突时,遭到“打脸”就会感到浑身难受。</p><p class="ql-block">而脸皮厚的人,遇到同样的情况时,又会怎么表现呢?</p><p class="ql-block">由于他们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自我认知,知道自己的优点是什么,缺点是什么,有能力做什么,没能力做什么,所以他们“形象管理”会有自己的一套办法。在他们心里都会有对这件事足够的掌控力,懂得如何避免做出一些破坏自身形象的行为,脸皮自然就厚了。</p><p class="ql-block">例如,你跟朋友聊天,你突然感慨一句“唉,跟你聊天真的很痛快,一个下午就这么过去了。”但说到一半,你发现自己说成了“唉,跟你聊天真的很痛苦。”</p><p class="ql-block">由于你自我认知定位是一个觉得自己不会说错话的人,却说错话了,自我认知发生偏差,感到尴尬。这时,你可以直接道歉,说自己说错了,也可以顺着这个错误去说:“难道不痛苦吗?跟你聊天,时间的流逝永远都是这么快,一个下午就这样没了。痛并快乐着啊!”</p><p class="ql-block">所以,想要让自己的脸皮厚起来,首先要纠正自我认知。而解决自我认知偏差最健康的方法有三个:</p><p class="ql-block">1,大方承认自身的不足;</p><p class="ql-block">2,努力纠正身上的不足;</p><p class="ql-block">3,不要太在乎某些不足。</p><p class="ql-block">这三者,都跟我们的“心理适应程度”有很大关系。怎么做好跟下面的建议有关联。</p> <p class="ql-block">通过学习提高你的自信心</p><p class="ql-block">既然脸皮薄的人,都是对某些不熟知的外界缺失掌控力,而没有足够的信心。那是不是代表,针对性去学习那个外界的相关知识,就能够提高我们的信息,练就厚脸皮呢?</p><p class="ql-block">正如我们小时候不会骑自行车,在开始学习时我们会害怕跌倒、撞伤一样,对自行车缺失掌控力,我们自然就不会做这件事感到有太大的信心。直到我们学会如何骑自行车之后,我们对此已经习以为常,那么做起来自然就会有一种由内而外生出来的自信心。</p> <p class="ql-block"> 我针对性去学习,永远是提高我们自信心,获取掌控力的重要步骤:</p><p class="ql-block">1,针对未知领域,进行深入的学习。</p><p class="ql-block">心里有谱,做起来自然就得心应手了。</p><p class="ql-block">2,提高自己对某类“事件”的体验次数。</p><p class="ql-block">“敢于丢脸”,才能够增加这种体验次数的。</p><p class="ql-block">3,学会挑战自己,做一些未曾做过的事。</p><p class="ql-block">做一些自己未曾做过的事,以此挑战自己,我们对外界的心理适应程度,就会慢慢提高很多了。</p><p class="ql-block">图片</p><p class="ql-block">朝着一个全新的形象构建自我认知</p><p class="ql-block">很多人脸皮薄,既不想改善自己原先不足的形象,又不想努力改变自己,获得一个全新的形象,这就会一直让他们陷入“自我认知偏差”的窠臼里面,出不来,就很难解决“脸皮薄”这个问题。所以,最好想一想:</p><p class="ql-block">1,你想要一个什么样的新形象?</p><p class="ql-block">2,为了这个新形象,你要去做些什么?</p><p class="ql-block">3,作为自我身份定位,这个形象适合吗?</p><p class="ql-block">4,不适合,怎么去调整和改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