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和他的老相机

董林啸

<h3>父亲是个摄影发烧友。从我记事的时候起,就看到父亲经常摆弄相机,只要有新照相机品牌上市,他总是要三趟、五趟地骑车去商店,爱不释手地百般翻看琢磨,最后又还给营业员。</h3><h3><br></h3><h3>要知道那时人们的收入并不高,相机可不是随意买得起的。好在营业员经常见他,还能理解宽容,要不早就跟他翻脸了。</h3><div><br></div><div>华山135照相机</div> <h3>回到家里,父亲一定会软磨硬泡地跟母亲商量要买,说新来的相机如何如何好,母亲最终总是拗不过,只好同意。</h3><h3><br></h3><h3>所以,我记忆中家里的相机很多,几乎六七十年代乃至八十年代初著名的品牌相机都被父亲买回来了。家里的印相箱、放大机、三脚架、闪光灯、测光表、UV镜、冲洗罐、上光机、相纸、各种洗相药等摄影器材也一应俱全,像个照相器材店。</h3><h3><br></h3><h3>上海58Ⅱ</h3> <h3>书店也是他经常光顾的地方,除买回各种杂志、小人书和文学书外,还买了很多当时出版的各种摄影书籍,有时同一种书还买了两、三本,为的是怕弄丢备用。</h3><h3><br></h3><h3>我们家几个孩子虽然长大后都没有从事摄影工作,但耳濡目染,摄影知识还都是很丰富的,我们也都学会了冲印胶卷、印相、放大。</h3><h3><br></h3><h3>海鸥4A</h3> <h3>摄影给父亲带来了很多快乐。&nbsp;那时候家里有相机的人或会用相机的人并不多,同事、街坊邻里经常来请父亲去照相,父亲也总是有求必应。照完后连夜冲洗、放大、烘干、裁剪,第二天就赶忙给人家送去,人家的一声感谢就让他美滋滋的,全然不算算自己的胶卷、相纸、药水贴进去了多少钱。</h3><h3><br></h3><h3>海鸥4B</h3> <h3>父亲虽酷爱摄影,但都是为铁路上同事拍的一些工作、生活照,不像现在的摄影爱好者,都能拍出很多唯美、震撼的作品。</h3><h3><br></h3><h3>不过,我还是很喜欢看父亲生前拍的一些照片,他留下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人们的笑脸,用影像记录了哈密铁路事业的发展,为很多铁路职工、家属留下了人生中美好的一瞬。</h3><h3><br></h3><h3>那些老照片,以朴素、温情的方式记录和见证着历史,使我们得以回想起那朦胧、遥远的过去,认识和反思现在的社会生活。</h3><h3><br></h3><h3>海鸥4C</h3> <h3>遗憾的是,父亲还从没用过数码相机就离开了我们。母亲也搬了多次家,从哈密、到北京、再到苏州。现在摄影已进入了彩色数码时代,父亲的那些老相机早就落伍了,也不知道是在哈密老房的地下室放着,还是搬家时被处理了。只好凭着记忆,将家里曾经用过的照相机百度出来,以此告慰父亲。&nbsp;</h3><h3><br></h3><h3>海鸥203</h3> <h3>海鸥DF单反135照相机</h3> <h3>重庆产的珠江201单反135相机</h3> <h3>北京产的长城单反120相机</h3> <h3>甘肃军工厂产的甘光304照相机</h3> <h3>青岛-6照相机。那个可折叠闪光灯当时很创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