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大六班线上读书活动——《父母过度担心 让孩子缺乏安全感》

孔雀河的鱼🐟🐟

<p class="ql-block">  父母之爱子,为之计生远。父母因为爱自己的孩子,于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对孩子来说,父母的信任与爱是他们前进的动力,是受挫时的安全岛,是短暂歇息后又可以勇往直前的勇气。但是过度的关爱与关心反而会成为孩子成长中的阻碍,会压抑孩子自身向上发展的动力。</p> <p class="ql-block"> 相信孩子,给予孩子一定的权利与自由去自己探索生活与生命的意义,对孩子的成长尤为重要。因为经历过困苦,所以学会不屈,变得坚强;因为遇到过难题,所以懂得思考,成为一个独立的人。</p> <p class="ql-block"> 从呱呱落地那一刻开始,孩子们的求知欲就如同火苗一般灼灼燃烧着。家长们常常担心孩子们过于旺盛的好奇心会给他们带来伤害,于是无微不至的呵护着他们。为了制止孩子们莽撞的行为,“不行”“不可以”成为了孩子们的紧箍咒。</p><p class="ql-block">鼓励是孩子最好的导师。口头上的制止与指挥指挥只会降低孩子的积极性,摧残孩子的个性发展。作为家长,我们可以尝试着给予孩子更多的信任,因为是小孩,所以勇于尝试,也因为是小孩,成功与否也没有那么重要——过程往往比结果带来的财富更多。</p> 无微不至的呵护真的是保护吗?作为家长,我们最不应该做的就是主观上的“我以为”。诚然,生活经验丰富的家长可以最大限度的为孩子们规避所有可能的伤害,但只知结果不闻过程的教育是不可取的。<br>适当的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发现属于自己的可能性。 <p class="ql-block"> 苏霍姆林斯基在《要相信孩子》中提出了一个比较重要的教育主张——要相信孩子。</p><p class="ql-block">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者要善于发现深藏在每个青少年身上的“宝贵财富”,即他的力量,条件和长处,要深信每个青少年自己在天赋所及的领域里能够最充分地表现他自己。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他认为经过耐心细致的教育,而仍然自甘堕落、干什么都提不起兴趣的孩子是没有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通向儿童心灵的道路,不是一条只需要家长与老师及时铲除杂草的、平坦而洁净的小道,而是一片肥沃的田地,儿童的各种美德像幼苗一样,将在这块土地上逐渐成长。因此,家长应该成为一个精心的播种者和耕耘者,应该去扶正那些正在成长中的幼苗的脆弱的细根,去爱护每一片急需阳光的绿叶。如果我们能让孩子的各种优点像幼苗幼苗分叶似得迅速分枝,那么,他们身上的缺点就会自然而然地被连根拔除。对于孩子来说,这一过程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因而也就不会出现什么不健康的现象。</p><p class="ql-block"> 相信孩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花期。</p><p class="ql-block"> 孩子的自信,更多的来源于她身边至爱的人的无条件的爱和信任,而不是责备和埋怨,用你的爱去浇灌,相信她——定会在未来的日子里绽放出属于她的美丽!</p>

孩子

家长

幼苗

相信

自己

儿童

苏霍姆

父母

成长

林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