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为先 ——潘河乡驻村第一书记:连金涛

山水潘河

<p class="ql-block">  只要是炎黄子孙,都知道一句话:百善孝为先。孝是百善之首,父母在,人生即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每个人都是父母生而养大的,世上没有完美的父母,不管他们再怎么努力,也总有让你不如意的地方。孝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究竟什么是孝,怎样才能真正地做到孝呢?下面的内容仅是我个人的观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孝,是一种行为</p><p class="ql-block">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孝,始终是一种令人尊敬的行为。远古时期,轩辕氏,也就是炎黄二帝中的黄帝,就是因为一片孝心,他看到自己的父亲年老体弱,于是就用绳索将父亲扎在自己的背上,千里跋涉也没有丢下自己的父亲,他的孝心感动了所有的人,于是附近的部落也纷纷来投奔他,终于成为了黄帝,成为了我们华夏民族的“人文之祖”。有一句话:谨依上古轩辕黄帝制孝,意思就是后世的人们都依照上古时期轩辕黄帝的孝的行为来制定孝的定义。所以,我们说,孝,是一种行为。那么,大家觉得尽孝容易吗?我认为尽孝把它当作一种行为来做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把古人尽孝的各种行为做一遍即可,可尽孝又是不容易的,孝最难得就是“色难”,色是脸色的色,难是苦难的难、难看的难。色难,出自于《论语为政》篇。子夏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回答说,子女侍奉父母,始终保持和颜悦色,是一件很难的事,这叫色难。色难,难在为人子女很难有一个谦和的态度。现在的生活条件比以前好多了,儿女或多或少也有一些钱了,很容易做到给父母买吃买穿,但是很难做到的就是不给父母脸色看,并且是永久不给父母脸色看,一生不给父母脸色看。讲一件真实发生的事情:有一位老太太中午去儿子房间找报纸,正好碰上儿子回来。儿子刚谈砸了一桩业务,心情不太好。见母亲在自己床上摸索,便生硬的说:“妈,你没事在自己房间好好呆着,别到处乱跑。”母亲解释说,“我只是找个报纸,顺便在你的床上坐一会儿。”儿子脸色很难看,因心情烦燥又摔门而出并扔下一句话:吃饱了饭没事干,撑的。晚上12点,老母亲从七楼跳下……自杀了。儿女流露出蔑视和不耐烦,会让父母很不安。有人认为,买房子、请保姆、吃大餐、去旅游,就是孝顺父母了。其实物质上给予父母的享用,这是低层面的孝。高层面的孝,更应该表现在对父母精神上的敬重和感情上的安慰。色难,难就难在为人子女很难有一颗恭敬的心。为人子女应该做到色悦。悦,是喜悦的悦。色悦,才是衡量一个人孝心的道德标准。色悦,要做到五个不抱怨:第一、不抱怨父母的无能。没有人是万能的。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费尽心力把我们养育成人,非常不容易。与其抱怨父母没能给自己期望的家境和平台,不如自己付出努力去创造。在这里讲孝如果自己对孝做不好,那就没有说服力,如果我全使用别人的例子,我也不会给大家上“百善孝为先”这节党课,我也拿出我自己和我家里的事情来与大家分享一下我对孝的理解。我小的时候,小朋友们学到“百家姓”的时候,大姓的小朋友总是骄傲地夸耀自己的姓氏人多,因我姓“连”,姓氏稀人少,就报怨父母出生在小姓当中,就给父亲脸色看,这就是色难。第二、不抱怨父母啰嗦。两代人难免有代沟,父母的喋喋不休是希望用自己的经验给予子女关心和帮助,父母嘱咐我们穿衣、吃饭、平安。只有真爱你的人才会去唠叼你。爸爸妈妈绝不会去唠叨一个与他们无关的人。第三、不抱怨父母的抱怨。父母抱怨我们,只是不满足我们的现在。当我们做得够好时,他们渴望我们更好,他们不是为自己,或许他们在生活上有很多不如意,或许在工作上非常辛苦,可是,又不能和别人讲,他们渴望我们更好。即便不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也是希望我们青出于蓝胜于蓝。第四、不抱怨父母的迟缓。父母年纪大了,行动自然不便。永远不要嫌弃父母行动迟缓。因为我们想象不出,我们小时候父母是如何耐心地教我们走路、教我们吃饭、教我们穿衣。父母年轻的时候,可能比我们还义气风发,是因为我们他们才累弯了腰。如果有一天,父母已经变老,腿脚不利索了,我们要切记,看父母就是看自己的未来。孝顺一定要及时,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第五、不抱怨父母生病。不管父母多忙,不管白天黑夜,不管刮风下雨,只要我们生病了,父母马上会放下手头忙得不可开交的一切,赶紧给我们去看病,彻夜不眠的守护着我们。但是,当父母生病了,我们有几个人能做到这样?经常会听到有儿女不赡养老人的新闻,真的是印证了那句话:久病床前无孝子。所以说,色悦,要求我们经常对父母微笑,每天认认真真看着父母的眼睛,跟父母说几句话。不嫌弃不抱怨。当心中有坏脾气想发泄的时候,克制一下,始终和颜悦色对待父母,她们就会生活得很开心。随时都给父母好脸色,这是举手之劳的事情。好脸色,不用花钱去买,不用向谁去借,也不用交学费去学,更不需要什么力气。可是现实中,不管什么情况下都能做到给父母一个好脸色,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色悦,其实就是心怀感恩之情,多想想长辈们的付出和哺育之恩。真爱父母,就应该和颜悦色,从内心深处发出微笑,让我们的爸爸妈妈感到快乐、感到幸福。这样,才是尽孝应该拥有的行为。所以说,孝就是行动。这是我说的第一条:孝是一种行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孝,是一种传承</p><p class="ql-block">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历程,经历了许多磨难,但是,我们的华夏文明却一直传承了下来,这种传承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华夏民族最根本的传承——血脉的传承,而血脉传承的最主要的部分就是家族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家庭的传承。父母对于子女的爱,叫做慈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为什么这样说呢。父母为了子女,可以倾其所有,债台高筑,甚至割让器官,也要把父母自己的爱传递给我们,例子就不用举了,什么借钱也要供子女上学、看病等等。反过来,如果父母重病。我们能拿出自己的所有,回报给自己的父母吗?现在大家静思一下,默默地问问自己:我能吗……?父母给予我们的爱,是不求任何回报的爱,这种爱就是一种传承,因为父母对我们的慈爱,我们也会同样地释放到我们的子女身上,然后我们的子女又会继续地传承到他们的子女身上,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传承着。那么,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是平衡的,爱也是一种能量,能量是等衡的,父母给了我们慈爱这种能量,那么,我们就必须要还给父母同等的能量,这种等衡的能量是什么呢?就是孝之爱,如果我们还给父母的这份孝之爱的能量不能够与父母给予我们慈爱的能量相平衡,就是不孝,不孝就会出现问题:第一、不孝得人,他的学习、生活、工作肯定会受到影响。为什么?我们刚刚说了,宇宙间的一切是平衡的,你不能够给予自己的父母相平衡的孝之爱,那么你身上的精、气、神肯定是不圆满的,必然会导致你的学习、生活、工作产生问题。第二、我们说了,孝是一种传承,如果你对自己的父母不孝,那也一样会传承下去,你指望当你老了,你的子女会给你孝之爱吗?不可能,因为他们从你这里传承的就是不孝。有则寓言:一位男子与自己的儿子抬着自己年迈的父亲并扔到荒山野岭里,临走时,男子的儿子拿起扁担和竹筐就走,男子说:“这些东西不要了”,儿子说:“等你老了,可以给你用呀”,男子羞愧地又把自己的父亲抬了回去,并终生尽孝。所以为什么老话说:贫富不过三代。因为富贵人家多败儿,败儿首先做不到的就是孝,那么传承下去,一代比一代不孝,这样整个家族的风气首先就坏了,风气一坏,家族的精神就垮了,有再多的家底也会败光,所以福不过三代。而贫穷人家,虽然不富贵,但如果父母慈子女孝,那么传承下来,一代接一代,家风就立起来了,精神就竖起来了,福报也就来了,所以,贫也不过三代。因此我们说,孝,是一种传承,你对自己的父母尽孝,不仅是为了父母要这样做,为了自己要这样做,为了我们的子子孙孙更要这样做。只有好好尽孝,才能上不付父母的:养育之恩,下不断子女的:传承之路。我父母都是退休工人,都有退休工资,逢年过节,我们姊妹几个都要或多或少地给父母一些钱,有一次我问我母亲:妈,你们并不缺钱,为什么我们给你们钱,你们都毫不犹豫地收下呢。我母亲说,我们拿了你们的钱,我们是不是又把钱用其他方式反馈与你们了。我说:是的。我母亲又说:我们拿的不是钱,我们拿的是你们子女几个对父母的一种惦记,如果我们一次不要,两次不要,就会没有了第三次第四次,这就断了你们对我们的一种挂念,我们家人之间不断地相互接收对方的东西,时间一长,这种惦记就会成为一种传承,我们拿的不是钱,而是要留给你们一种家庭“传承”之路。那我们就好好尽孝吧,这样才能上不付父母的:养育之恩,下不断子女的:传承之路。这是我说的第二条:孝是一种传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孝,是一种文化</p><p class="ql-block">说到文化,我没有底蕴,请不要用文化高度指责我,但我可以用我的心,说说我对孝的感悟。悠悠我中华,巍巍礼仪邦,自古以来,华夏文明在全世界都是一颗璀璨的明珠。那么,孝文化既然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她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文化,是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你尽孝,那么你的邻居会被你感染;你们周边的这几家都尽孝,那么整个村庄都会被你们感染;我们村子都尽孝,那就会在我们村子里形成我们村子特有的一种文化,就是孝文化,这种文化会很快地传播开,很快地形成一股孝文化的浪潮,会带动十里八乡。所以,每一个尽孝的人不单单是单纯的个人行为,而是一种文化的一份子,是一粒种子,一粒充满善念和良知的种子,当这种孝文化被树立起来,被传承下去,我们的社会又怎么会不发展呢?所以,同志们,村民们,还等什么呀,为了让我们的父母都能拥有幸福的晚年,为了让我们自己能够拥有和谐美满的家庭,为了让我们的子女都能传承咱们老祖宗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马上行动起来吧,不要做会让自己后悔的事,不要等到他们不在了,才懂得珍惜。总之,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只有不孝的儿女;不管父母对我们如何,我们尽到我们的孝道,让父母开心、健康才是第一位,也是我们作为儿女的本分和天职,这样不给自己的人生留遗憾,不给子孙和社会留话柄。让我们一起用孝回馈父母,教育子女,感动天地,创造美好的未来!</p> <p class="ql-block">  我还希望,我们县里一年一次举办的“孝老爱亲”活动,不要只成为一种活动,而是要真正成为一种行动,一种乡风,一种文约,一种文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