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镇江金山寺,一个充满传奇故事的地方

桃花🌸🌸开

金山寺位于江苏镇江市区西北的金山上,始建于东晋,是中国佛教诵经设斋、礼佛拜忏等水陆法会的发源地,在清朝时期与普陀寺、文殊寺、大明寺并列为中国的四大名寺。 金山寺布局依山就势,使山与寺融为一体。自创建以来经过了历代修葺,古迹甚多,是一个充满传奇故事的地方。寺内古迹主要有慈寿塔、法海洞、妙高台、楞伽台、留云亭等;主要建筑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阁、藏经楼等。 金山寺至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清康熙帝曾亲笔题写"江天禅寺"。 金山寺寺门朝西,依山而建,殿宇栉比,亭台相连,遍山布满金碧辉煌的建筑,以致令人无法窥视山的原貌,因而有"金山寺裹山"之说。 而金山雄峙于长江南岸、镇江市区西北。原是长江江心的岛屿,曾被称为"江中一朵芙蓉",由于长江江水流变迁开始与南岸相接成为内陆山。 金山寺影响最大的是白娘子与许仙的神话传说。《白蛇传》是我国著名的四大民间故事之一,它塑造了白娘子、许仙、小青、法海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还有众多的传奇历史故事也发生于此,梁红玉擂鼓战金山、苏东坡妙高台赏月起舞等等。 金山寺原名是金山寺,北宋年间因真宗梦游金山便赐名为龙游寺。宋徽宗时崇尚道教,改称神霄玉清万寿宫。从元代起,又称金山寺。 清康熙南巡时,给金山寺题写了"江天禅寺"的匾额。尽管这块匾额至今仍挂在寺的门楣上,但仍以金山寺名远播海内外。山门气象森严,两只明代石狮雄踞两旁。 东晋古刹(由赵朴初题字) 金山寺的建筑格局,打破了中国多数寺庙坐北朝南、寺分三路的建筑传统,而是依山就势,大门正对长江,寺内所有殿堂楼阁皆散布其上。 最引人注目的是立于金山之巅的慈寿塔。 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金兀术率十万金兵,朝镇江杀来,南宋名将韩世忠驻防镇江,率八千水师阻击金兵,夫人梁红玉在金山妙高台上为将士们击鼓助威,这一仗韩世忠大破金兵。<b>“梁红玉击鼓战金山”</b>的故事家喻户晓,千古流芳。 <b>苏东坡妙高台赏月起舞</b>。妙高台历来是中秋赏月的佳处,传说苏东坡的著名词作《水调歌头》就是在此地有感而发。 <b>法海洞</b>,慈寿塔西北角落一个天然形成的石洞。历史上真实存在的金山寺开山祖师法海曾在洞里苦修,洞中供着法海雕塑,这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高僧。而《白蛇传》中法海的形象是后人塑造的。 <b>龙井</b>,传说是当年法海掳掠许仙进金山寺,白娘子无奈之下用法术从此井发出的洪水,因此井通往东海龙王那儿,水能源源不断,才得以有水漫金山之说。 据说<b>《西游记》中提到的金山寺</b>,江流儿(唐僧)长大、修道的地方,经考证也是镇江金山寺。 金山寺山门朝西,游览寺庙的过程也是攀爬金山的过程。主建筑东西走向分布,由东向西依次为山门、大雄宝殿、藏经楼。 大雄宝殿为重檐歇山式建筑。曾于1948年毁于火灾,1990年重建后的大雄宝殿既保持了原有的建筑特色,又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使大殿更加坚固庄严。 大雄宝殿的背后有佛光宝镜,宝镜的两边写着“国道遐昌”,下方有五个大字“度一切苦厄” 。 藏经楼 观音阁,南与妙高台、楞伽台,北与慈寿塔、法海洞椽接栋连,碧映丹辉。 据说观音阁内珍藏着金山寺的镇山四宝:周鼎、东汉铜鼓、东坡玉带、《金山图》。 寺庙依山而造,殿宇厅堂,幢幢相衔,亭台楼阁,层层相接。 通过廊檐、石级的巧妙串联,形成楼上有楼、楼外有阁、阁中有亭的建筑布局。 慈寿塔高约36米,砖木结构,七级八面,矗立于数重楼台殿宇之上,为金山的标志。 最早的慈寿塔建于南朝齐梁时期,原为两座,南北对立,后倒塌。宋哲宗元符年间(1098~1100年)修复,重建后成为一座八角七层塔。明庆隆三年(1569年),明了禅师重修;如今的慈寿塔,是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修建的。 登塔顶而望可极目千里,东见江天云水,西是万里长江,南边镇江山林,北为小镇瓜州,令人心旷神怡。 塔下还刻着“天地同庚”的贺词。 离塔不远有一凉亭可赏云望江,称为"留云亭"、"吞海亭"。亭内立一个石碑,上刻有康熙御书"江天一览"四个大字,又名"江天一览亭"。这里是欣赏金山胜景,俯瞰镇江全貌的最佳去处。 景区大门处荷花池的北边有一座廊桥:金泉桥。 桥上有长亭悬匾“花洲冷泉”。从这座桥过去约500米远,有一座中冷泉,被唐代茶圣陆羽评为“天下第一泉”。 “慈心照世”是金山寺前主持的纪念堂。 来金山寺登高望远,回味着小时候看到的那些传奇故事,也是十分有趣!如果遇上下雨天,那就真的是“梦回《白蛇传》”了! <p class="ql-block">一千多年来,镇江金山寺默默见证了多少朝代兴亡,迎接过多少文人墨客,冷眼看尽了多少世事,与所有历史文化古迹一样,“真正的宝藏”其实就蕴藏在其自身的历史文化与传奇当中。</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部分图片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