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控正是读书日

小福星

<p class="ql-block">防控疫情工作日前已经进入了最吃紧从3月中旬起,我就明显地感觉空闲了,原先的一些社会工作停止了,甚至也不能与朋友相聚了。而从昨天开始,更要(除了到小区去做核酸检测)。一些朋友为此在微信中流露出焦虑、烦躁、不安等种种情绪,这应该是正常的心理应激反应。幸好,自己是喜爱读书之人,家中有不少藏书(包括各种期刊),内容繁杂,包罗万象,文学(包括诗词)、历史、哲学、经济、军事、法律、自然科学等各个门类应有尽有。曹操诗云:“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我则觉得,何以解闷,不妨读书。潜心读书可以让我愉快地度过这段寂寞的时光。对看一些什么样的书 ,我也早有安排。不久前,我看完了电视连续剧《人世间》,感到它很不错,便准备将它的原著同名小说找来。但可惜由于疫情的原因,已经无法网购它,只得作罢,过一阵再说吧。我就看了另外的一部长篇小说《无常殿》,作者是一位不算太有名的女作家孙未。小说刊载于2019年《收获》长篇专号(秋卷),描写了检察官钟梵声二十年间两次遭遇一氧化碳谋杀案的故事,情节复杂,颇具悬念,同时人物形象鲜明,很有艺术感染力。我此前曾浏览过,前两天又重温了一遍,依旧读得很有兴味。此外,我还打算看完另外两本书:一是《民法典》,它已于去年元旦起施行。它刚出单行本时,我就将它购来,但当时只是粗粗地看了一下,现在则准备深入地研读一番。它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我们国家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因此对它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是有必要的。二是由已故历史学家吕思勉所著的《你一定爱读的极简中国史》,是大部头著作,共有42万字。我之前也曾浏览过,这次准备读得更认真一点。倘若这两本都看完了,还有空余的时间,则再看一些别的书籍。我自知在当下的社会算是比较“另类”的,现在看纸质书籍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许多人都热衷于刷手机,满足于“浅阅读”。但我坚持认为:开卷有益(当然要读好书),读好书并不仅仅让人获得知识,变得博学多才,而且令人陶冶情操,提升境界,明辨事理,拓展思维。我并热切地希望,与自己相同爱好的朋友能越来越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