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引导青年教师锤炼教学基本功,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4月6日~8日于都县小学数学双师课堂竞赛在城关小学举行。</p><p class="ql-block"> 本次竞赛聚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数感、量感的策略研究,共安排了6个课例,18组教师进行了课堂展示,不同的教学特色,迥异的教学风格,各领风骚,为全体观摩教师带来了一场教学盛宴。</p> <p class="ql-block"><b> 《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的、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b></p> <p class="ql-block"> 《数数 数的组成》这一课,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数数,体会数的意义;在操作中认数,理解数的意义;在生活中用数,感受数的关系。</p><p class="ql-block"> 黄麟老师的课堂,创设了灰太狼和小羊的教学情境。小溪老师的课堂,创设了汪汪队立大功的教学情境。阳明老师的课堂上,创设数冰墩墩的情境。让数数赋有现实意义,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真实情境中数数,体会数的意义。</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阳明老师课堂中,让学生动手数小棒,数完小棒在汇报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对比发现一个一个数和十个十个数哪个数数方法更快速。学生在动手操作时,动脑、动眼、动手相结合,多种感官参与,帮助学生正确、全面、深刻的认识数、感知数。既真正理解数学知识,又增强数感。学生<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动手操作中认数,理解数的意义。</span></p> <p class="ql-block"> 黄麟老师的课堂上,在最后环节让学生们说一说生活当中哪里有数?阳明老师的课堂上,感悟生活中的100,100个学生、100本练习本、100粒米、100辆小汽车。还有在课尾观看古人如何数数,体验古人生活中如何运用数学。这些生活中的数都是学生亲身体验,最直接、印象最深刻的。老师以生活为桥梁和纽带,帮助孩子走出教材,回归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逐渐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事物,初步建立了数感。学生<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生活中用数,感受数的关系。</span></p> <p class="ql-block"> 《小数的大小比较》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具体的“量”的环境下体会、比较出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并知道小数比较大小和整数比较大小的异同,培养学生的数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长征源两位老师的课堂充分放手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在探究小数的比较方法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很好地培育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整堂课教师激情澎湃,学生思维活跃,学生的参与热情高涨。</p> <p class="ql-block"> 葛坳老师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和区分整数大小的比较与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的不同之处。巩固练习“比一比”设计巧妙,不仅巩固了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还让学生明白在具体情境中比较大小的结果不尽相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数感”,还发展了学生的“量感”。</p> <p class="ql-block"> 高龙老师利用体教融合情境贯穿整堂课,把旧知和新知相互融合,练习设计非常巧妙,抓住了本课的难点和学生的易错点而设计。</p> <p class="ql-block"> 在《分数的意义》这一课中,老师们都能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开展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学习活动,找准切入点,把握分数的本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感。</p> <p class="ql-block"> 梓山的两位老师注重让学生在感知操作中建立数感。通过折一折、分一分、圈一圈、涂一涂、写一写等大量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可以把多个物体进行平均分,也可以得到分数。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动手平均分12颗糖,根据不同的分法,找到更多的分数。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对单位“1”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并能结合前面的学习经验和操作活动,用语言这一思维外壳把建立的“数感”显现出来,进而突破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对分数也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p> <p class="ql-block"> 站前两位老师的课堂总是以学生为主,给予学生足够的探究、思考和表达的空间,设计开放的学习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活动“估一估:涂色部分占整个圆的几分之几?”,让学生经历“数分数”的过程,借助“涂色部分大小一样,为什么可以用不同的分数表示?”这一问题深度引领,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把握分数的实质。使学生经历了分数产生的过程,并借助大量的分数,逐步帮助学生发展数感。</p> <p class="ql-block"> 车溪两位老师注重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强化学生的数感。教学中,教师设计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练习,如“我会创造”、“我会选择”、“我会思考”等,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逐步将建立起的数感得到进一步的强化,进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 《真分数和假分数》这节课重点引导学生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理解真假分数的意义,掌握真假分数的特征,能辨别真分数和假分数,全面理解分数的概念,进一步培养学生关于分数的数感。</p> <p class="ql-block"> 为了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假分数的意义,桥头老师将假分数意义的“根”深深地植入分数意义之中。帮助学生理解因为一个单位“1”不够用,需要再“增加一个单位‘1’”的问题,在画一画、涂一涂、分一分、比一比等直观形式中,把握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实质,在课堂上有意营造“思考”意境,学生在顺其自然中把握概念的要领,理解假分数意义的本质,教学也变成了一种动态的、生长的过程,在无形中帮助学生建立数感。</p> <p class="ql-block"> 仙下两位老师通过“真”“假”老师的角色扮演贯穿课堂,老师以复习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引入,为新知的探索做好铺垫。课堂上两位老师灵活把握课堂教学的主线,通过涂一涂、分一分、比较发现等实践活动,启发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从而对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和特征理解透彻。</p> <p class="ql-block"> 城关两位老师整节课特别注重学生学习品质的培养,通过质疑课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老师在学生需要的时候适时点拨,给予帮助。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课堂上充满了鼓励性的评价语,在老师的激励下孩子们精神抖擞,不断探索,收到了极佳的教学效果。</p> <p class="ql-block"><b> “量感”是指学生不使用测量工具对某个量的大小进行推断,并用某个单位表示的量与某个实际物体的大小相吻合的一种感觉。它看不见,摸不着,是一种感觉,更是一种能力,具有一定的抽象性。</b></p> <p class="ql-block"> 克和千克这两个概念是比较抽象的,明德小学两位老师能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 通过掂一掂、找一找、估一估的实践活动,在体验的基础上形象地建立起克和千克的概念,发展学生的量感。</p> <p class="ql-block"> 利村老师执教的是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整节课设计闯关游戏,设计分一分、掂一掂、猜一猜、认一认等一系列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去体验1克有多重、1千克有多重,建立学生对于质量单位的量感。</p> <p class="ql-block"> 靖石老师同样教学《克和千克》,以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瞬间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经历猜一猜、掂一掂、称一称等教学过程,让学生感知1千克有多重,1克有多重,很自然的建立克和千克的联系。丰富的生活素材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量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年月日》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通过间接体验 1 年、1 个月、1 日的时间长度,建立这些时间单位的量感,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p><p class="ql-block"> <b></b></p> <p class="ql-block"> 实验小学老师创设了多样化的、可视化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量感:以认屏幕上的时间,初步建立对时间单位的感觉;闭眼倾听老师的描述,感知年月日的长短。既注重学生知识获得的过程,又关注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铁山垅的两位老师将课内和课外知识巧妙地结合,利用神舟升空和星球运动等视频,形成了年月日知识。借助多种方法加深识记大小月的天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罗坳老师以“师生合影”的方式导入,让人耳目一新。不仅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还在“命名照片”中,巧妙地揭示了本课所学知识。在自主完成学习单前,先引导学生观察2012年的年历表,让学生在交流中找寻其中的规律,再及时设问:是不是所有的年历表都有这样的规律呢?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聆听不止,笔尖不停,老师们把精髓留在纸上,成长记在心间。</p> <p class="ql-block"> 3天时间,会场座无虚席,精彩不断、异彩纷呈,线上议课也如火如荼。</p> <p class="ql-block"> 4月8日下午,为期三天的竞赛活动落下帷幕,县教研室张小金老师对本次6节课例做总结和点评。她告诉我们在教学中:要调动多种感官、提供多种素材、创设应用情境来培养学生的量感;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动手操作、生活应用来发展学生的数感。</p><p class="ql-block">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专家的话,字字珠玑。</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竞赛虽已结束,但精彩不止,老师们意犹未尽。百舸争流千帆尽,借海扬帆奋者先,让我们一直行走在前进的道路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编辑:城关小学数学教研组</p><p class="ql-block">审核:廖捍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