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趣味·创意问答】苏东坡与东坡肉

鹿鸣

<p class="ql-block">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这首诗出自宋代苏轼写的《於潜僧绿筠轩》,是借题歌颂风雅高节,批判物欲俗骨。</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不去讨论高风亮节,我们要说一说以苏轼名字命名的“东坡肉"。说起“东坡肉",不但名头叫得响,其中还蕴含着一番动人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东坡肉又名滚肉、红烧肉。是江南地区汉族传统名菜,属于浙菜系,同时也属于川菜系,以猪肉为主要食材。相传为北宋词人苏东坡所创制,最早发源地是四川眉山,原型为徐州“东坡四珍”之一。</p> <p class="ql-block">  相传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四月,苏轼赴任徐州知州。正遇黄河决口,苏轼身先士卒,率领禁军武卫营,和全城百姓抗洪筑堤保城。经过七十多个昼夜的艰苦奋战,终于保住了徐州城。全城百姓为感谢这位知州,杀猪宰羊,担酒携菜上府慰劳。苏轼推辞不掉,收下后亲自指点家人制成红烧肉,又回赠给参加抗洪的百姓。这就是“东坡肉”,这在《徐州文史资料》、《徐州风物志》、《徐州古今名馔》中都有记载。</p><p class="ql-block"> 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二月一日,苏轼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他自己开荒种地,便把此地号称“东坡居士”。这就是“东坡肉”的由来。在黄州期间,他亲自动手烹饪红烧肉并将经验写入《食猪肉诗》中。</p> <p class="ql-block">  苏轼在徐州及黄州时烹制的红烧肉,只是在当地有影响,在全国并没有多大名气。真正叫得响并闻名全国的红烧肉,是苏轼第二次在杭州时的“东坡肉”。</p><p class="ql-block"> 宋哲宗元祐四年(1089年)一月三日,苏轼来到阔别十五年的杭州任知州。太湖泛滥,他组织民工疏浚西湖,筑堤建桥,使西湖旧貌变新颜。过年的时候,大家就抬猪担酒来给他拜年。苏轼收到后,便指点家人将肉切成方块,烧得红酥酥的,然后分送给参加疏浚西湖的民工们吃,大家吃后无不称奇,把他送来的肉都亲切地称为“东坡肉”。追本穷源,苏轼的这种红烧肉最早在徐州的创制,在黄州时得到进一步提高,在杭州时闻名全国。</p><p class="ql-block"> 问题来了,苏东坡在徐州时,回赠给百姓的红烧肉,又叫什么名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p class="ql-block">音乐模板来自美篇</p><p class="ql-block">文字编写从心所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