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息法之闭息法发展历程---胎息法概述之一关朝

武林论道

胎息法有两大流派,分别是闭息法和调息法。两者的共同点是呼吸过程都有入息(吸气)、闭息(不吸不呼)和出息(呼气)这三个过程,不同点是闭息法的整个呼吸过程基本是口鼻呼吸,全身在整个呼吸过程中除了口鼻之外全身其他各处都是处于封闭状态,除了口鼻呼吸没有其他与外界的能量交流。调息法是通过身体的一些特殊穴位如神阙、命门、会阴(阴跷)、百会、涌泉、劳宫、眼睛等通过特殊的训练打开穴位,可以利用这些穴位入息、出息,并能通过这些穴位带动全身的毛孔进行细胞呼吸,并逐渐由体表深入到体内五脏六腑进行细胞呼吸,称作内呼吸。道家把这些通过穴位与大自然进行能量交流的方式叫做“采气”。在这些穴位带动内呼吸的过程中,随着内呼吸的增强,口鼻呼吸会慢慢减弱,最后会通过一定的训练,口鼻呼吸基本停止,进入“息停脉止”的层次。进入到这个状态,也就是入定状态,不是人不呼吸了,而是身体的“内呼吸”也就是细胞呼吸代替了口鼻呼吸。那么这些是不是玄而又玄的异端邪说?非也!1、胎儿在母体内发育阶段有口鼻呼吸吗?显然没有。那么胎儿如何获得氧,呼出二氧化碳?他是通过脐带和母体连接,同时全身被羊水包围,通过皮肤的毛孔从羊水获取一部分能量。之所以叫做“胎息法”也是源于此。胎儿在母亲分娩后离开母体剪断脐带,断绝了从母体获得能量的渠道,助产士在胎儿屁股上打一巴掌,胎儿一哭肺门张开,才开始了口鼻呼吸。2、细胞呼吸不是人类独有的怪法。我们知道鱼靠鳃在水中呼吸,哺乳动物靠肺呼吸,而介于两者之间的两栖动物如青蛙,既没有鳃,也没有肺,它们靠什么呼吸?靠的就是皮肤的细胞呼吸。这个知识初中二年级的生物课就讲过,还有相应的实验课,这应该属于常识。人也具有这种能力,只不过退化了,现在通过一定的训练把这种能力恢复出来。一般习武的人通过训练可以用体表的细胞呼吸,叫做体呼吸。比如太极拳某些流派的“松、空、透”练法,其中的“透”其实就是体呼吸。王选杰的大成拳也直接有称为体呼吸的练法。但由体表的体呼吸发展为全身内外的“内呼吸”进而代替口鼻呼吸却并不容易,必须经过长期并得法的调息法练习才能做到。3、人在进入入定状态后,身体会发生一些特殊的变化,而且这些变化是可以通过科学手段检测到。比如“息停脉止”,口鼻呼吸的停止用手放到被测者鼻子前或用一只鸡毛就可以测出。南怀瑾先生一生推介佛家天台宗《六妙法门》,他的弟子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医院的心电仪接到他的身体上测心电图,当他进入入定状态后,测出的心电图就是一条直线。入定之后的“息停”并不是憋气,实际入定后的一禅、二禅、三禅阶段身体都是处于非常愉悦的状态,丝毫没有憋气感。之所以不吸不呼是因为通过止念不让“吸”和“呼”的念头起来,通过止念达到止息。 闭息法的提出始于东晋葛洪所著的《抱朴子》。葛洪(公元284-344年),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东晋道教学者、炼丹家、名医。介绍闭息法的《抱朴子.内篇》,书成于公元三百一十七年。但本功法并非葛洪所创,而是葛洪根据师传整理而成。具体练法为每日子后午前取仰卧式,瞑目静心,摒绝杂念。先鼻缓缓吸气,吸气极满后闭目不息,随即默数数字,自一至百以上。当闭气至极,则以口缓缓吐气,吸气或吐气皆须极细极微,毫无气息出入之声,以鸿毛置鼻孔处纹丝不动为标准。葛洪提出“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嘘吸,如在胞胎之中,则道成矣。”闭息法第二个代表练法是彭祖闭气法。彭祖,姓钱名铿,典籍记载和民间传言都说他获寿800多岁。彭祖闭气功功理主要是把人体肺部的空气吐净,使肺部(包括整个人体内部)形成真空,产生负压状态,并通过这种负压打通肺部经脉。按中医理论,肺朝百脉,肺脉一开,则百脉俱开。在人体所有经脉中,哪里经脉与玄关相通则相应的玄关也将被打开。近代闭息法的代表人物和功法是明末清初的傅山功法。傅山在其著作《丹亭真人庐祖师养真秘笈》中介绍了其闭息法的练法:他把其闭气的过程分为七个层次练习,分别是数息法、调息法(抑息法)、闭息法、住息法、踵息法、胎息法、无胎息法。在练到胎息法阶段即可达到“息若成胎,不出不如,神与炁住矣”。实际傅山功法是将闭息法和丹道结合起来练习,闭息的同时还要按丹法炼丹。这里要强调一下中国武术有两个事件与傅山功法关系密切。一件是关于薛颠的内功。一件是山西祁县戴氏心意拳蹲猴桩的渊源。先说薛颠在与师兄傅剑秋因为武术争论中被傅剑秋打出窗外后,一气之下出走山西五台山,向虚无上人( 法号灵空)学习内功和象形拳术,学成回来后武艺大增,身形步法如同鬼魅。虚无上人传给薛颠的内功是什么很多人并不清楚,实际虚无上人所传就是《傅山功法》。薛颠的内功体系大致分为三步:即正身法,调息法,修心法。通俗的说,即身,气,神之三调,三者贯穿于实修的终始,是密不可分的!薛颠说:“呼吸者,则谓之调息也,息调则心静,息外无心,心外无息,欲得息外无心之妙,必须真调息,息调则心定,心定则神宁,神宁则心安,心安则清静,清靜则无物,无物则气行,气行则绝象,绝象则觉明,觉明则性灵,性灵则神充,神充则精凝,精凝而大道成,万象归根矣!”有兴趣者可以参阅薛颠的《象形拳术真诠》等书。祁县戴龙帮所创的戴氏心意拳核心是其独特的蹲猴桩,该桩法是戴龙帮由河南学拳结束返回家乡的途中学习了《傅山功法》后结合自己的体会创立而成,在武术内功上有很高的地位。 文章写到这里,就涉及到一个问题,我们如何判断一个人练得功法是不是胎息法?网络上也有很多人自称收费教人练习胎息法,比如有人教授“丹闾式胎息法”、“天凤式胎息法”、“脐阴式胎息法”,他们教的算不算是胎息法?我个人认为胎息法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由浅入深,逐渐进阶的过程,并且分为渐进法和顿悟法。上边所说的“丹闾式胎息法”、“天凤式胎息法”、“脐阴式胎息法”等,只是闭息法的入门练法,利用腹压激活气机进入自发动功状态,是一种顿悟练法,但距离“息停脉止”、“内呼吸”的入定状态还差得远呢!<br><br>闭息法和调息法练法既有区别,又有共性。其要点在入息与出息之间的“闭息”阶段,闭息法是千方百计地延长闭息的时间,而调息法是在“闭息”阶段在神气(意)之间、心息之间做文章。调息法又分别有道家和佛家天台宗的练法。<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