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国共两党和谈宣告破裂。遵照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的命令,4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向长江以南地区大规模进军,解放全中国。按照中央军委指示:第二野战军3、4、5共3个兵团为西路突击集团,在安徽枞阳至江西湖口之间渡江。第四野战军在湖北武汉至江西九江之间渡江,策应第二、第三野战军渡江作战。第二野战军4兵团担任皖赣边境江西段渡江任务。4月21日,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赓带领4兵团从彭泽县八角州强渡长江,突破了九江至安庆的国民党防线,22日17时,占领江西省彭泽县境内的马当要塞。刘伯承、邓小平命令陈庚属部继续挥戈西进,沿浙赣铁路直取南昌,5月16日,第四兵团司令员陈赓命令该兵团13军第37师“抢渡抚河,解放南昌”。5月21日第37师前卫第110、111、109团先后强渡抚河,分别解放了南昌县和新建县,进占榭埠,与国民党夏威兵团第46军第118、175师展开激战。据《南昌县志》记载:“解放军谢埠之战,杀敌一千,自损五百,极为惨烈。5月22日凌晨退守南昌城内的国民党第46军主力不战自溃,乘天色朦胧弃城西逃,并炸毁中正桥(后改名‘八一’桥),以阻挡人民解放军过江追击。5月22日下午,人民解放军第37师全歼国民党夏威兵团第46军掩护主力撤退的后卫部队,攻占了南昌。</p><p class="ql-block"> 5月23日上午9时,人民解放军二野第四兵团13军37师举行庄严的入城仪式,师长周学义、政委雷起云率部队在军号声和“跟着毛泽东走”的歌声中,浩浩荡荡从南昌南面的顺化门进入市区。顿时,整个南昌沸腾了,等候在中山路、象山路、叠山路两旁的人民群众抬着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的巨幅画像,举着“欢迎英勇强大的人民解放军!欢迎确保人民主权的人民解放军!”的红色标语牌,高呼“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等口号,喜气洋洋地欢迎人民解放军。</p><p class="ql-block"> 5月26日南昌恢复通邮通电;</p><p class="ql-block"> 5月有28日国民党江西广播电台更名为南昌新华广播电台(1950年11月11改名为江西人民广播电台),同日南昌公共汽车恢复运营;</p><p class="ql-block"> 5月30日,四野第十五兵团第43军128师解放安义。</p><p class="ql-block"> 6月3日上午,南昌市各群众团体向驻市人民解放军慰问并举行联欢。下午,南昌各界5万多群众在省体育场隆重举行“庆祝南昌解放暨欢迎解放军大会”,第13军政委刘有光在大会上致答词,希望大家同心协力,建设新南昌。</p><p class="ql-block"> 6月4日,陈正人、陈奇涵、邵式平等率领一批南下干部奉命抵达南昌,同一日,中正桥经抢修后恢复通行;</p><p class="ql-block"> 6月6日,二野第四兵团司令员陈赓与江西省委书记陈正人等领导会面,讨论有关城市的接管工作。即日,南昌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在子固路,挂牌成立。从此,南昌揭开了新的历史篇章。</p><p class="ql-block"> 早在1949年3月,中共中央决定,从东北各省抽调大批干部南下参与刚解放城市的接管,并组织了集中培训,陈正人、陈奇涵、邵式平等率领一批南下干部抵达南昌后,立即与二野、四野部队取得联系,筹划成立南昌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等工作,6月6日根据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宣布成立南昌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军管会由陈正人、邵式平、邓华、赖传珠、杨尚奎等11人组成,任命陈正人为军管会主任,邵式平为副主任。6月7日南昌市人民政府成立,邓飞任市长,陈南生任副市长,市政府由民政、财政、建设、教育、卫生、税务、工商、公安8个局及秘书处组成。1952年11月,邓飞调北京,白栋材任南昌市长,1953年12月白栋材离任,张之樵任市长,市政府在军管会的领导下,主要担任保护全市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确保社会秩序,恢复和发展生产。</p><p class="ql-block"> 南昌解放后,城市接管工作由二野第四兵团政治部负责进行,主要任务是恢复城市社会秩序,接管旧政权时期的各组织机构、公共设施和仓库物资,组织和动员工人、农民、商人、学生,复工、复业、复课;废除伪钞,使用人民币,稳定金融物价、恢复和发展经济、组织群众支援前线。</p><p class="ql-block"> 二野第四兵团进城后立即宣布全城戒严,警备部队在主要街道布置警戒,对所有旧组织机构进行看守和保护,发出一系列通告和命令,宣布奉命管理城市各项工作,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命令国民党党政军警宪特主动向驻军公安处自首。经过短时间的紧张工作,城市秩序恢复正常。</p><p class="ql-block"> 6月8日二野第四兵团与四野邓华率领的第十五兵团会师南昌;</p><p class="ql-block"> 6月9日二野第四兵团第13军、第37师奉命离开南昌踏上解放大西南征途,南昌城市防备由四野第十五兵团第43军第156师接替。</p><p class="ql-block"> 1949年6月9日根据四野命令,成立了南昌市警备司令部,陈奇涵任司令员,陈正人兼任政委,6月25日奉江西省军分区命令,由四野43军156师466、467团组建南昌军分区,邓克明任司令员,白栋材兼政委。1952年7月1日,南昌市人民武装部成立,邓飞兼任部长,张人运任副部长。1954年10月市人武部更名为市兵役局,1958年11月,市兵役局撤销,恢复市人武部。</p><p class="ql-block"> 1949年12月12日至17日,中共南昌市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市委书记黄霖作《恢复与发展工商业,建设新南昌》的工作报告,报告中总结和检查市委会成立半年来的各项工作,提出了从战争环境转到和平建设、在新形势下的工作任务和要求。</p><p class="ql-block"> 1950年9月20日至30日,中共南昌市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这次会议总结了工商业政策方针的执行情况,提出了发展工商业的政策措施,讨论了干部队伍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及发展问题。</p><p class="ql-block"> 1951年2月20日至23日,中共南昌市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会议总结了前一阶段全市各项工作情况,研究部署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以及党组织建设、干部整风等方面工作。</p><p class="ql-block"> 紧接着的工作是废除保甲制度,开展基层组织建设。</p><p class="ql-block"> 保甲制度是宋代以后中国封建社会者为维护封建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制度,到了国民党时期,依旧采取保甲制度作为对基层实施管理的一项政治制度。蒋介石1932年8月1日颁布的《各县编查保甲户口条例》规定:“保甲之编组,十户为甲,甲设甲长;十甲为保,保设保长”。并实行各户相互监视和互相告发的“连从法”。保甲长分别由市政府、县(区)长委任,其主要任务是:清查户口,协助军警逮捕及看管犯人,督促住户缴纳政府下达的各种摊派任务和捐税等,许多保甲长依仗权势,鱼肉百姓。</p><p class="ql-block"> 1949年11月南昌市政府根据中央指示精神,作出《取消保甲制,成立行政事务所、公安派出所、及居民小组的决定》,行政事务所属于当时过渡性的临时组织,是区公所的派出执行具体工作的一个机关,不属于一级政权组织,公安派出所管辖人口一般在1万人左右,居民小组一般30户为一组。1949年10月,市政府决定,撤销区公所,成立区人民政府。1950年10月建立乡农会、村农会,开展肃特剿匪、清匪反霸、减租减税运动。1951年11月开始建立乡政府,1956年为适应农村合作化需要实行撤区并乡。(资料来源《南昌党史》)</p> <p class="ql-block">备注: 此文主要讲述的是南昌解放的历史背景、战役经过、城市接管、政权建立及各项工作部署进程。</p>